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45篇 |
免费 | 538篇 |
国内免费 | 77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0篇 |
大气科学 | 109篇 |
地球物理 | 431篇 |
地质学 | 1766篇 |
海洋学 | 191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95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94篇 |
2019年 | 113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72篇 |
2015年 | 88篇 |
2014年 | 99篇 |
2013年 | 101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88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81篇 |
2004年 | 60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71篇 |
1998年 | 65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7篇 |
1977年 | 6篇 |
1955年 | 3篇 |
1943年 | 3篇 |
192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问题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土体应力应变试验结果的分析,明确指出了土体普遍存在的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现象。提出了按后破坏模量和临界围压两个参数判别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方法,对影响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转型的因素包括土的类型、围压、初始密度或含水率、排水条件及应力路径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砂土初步提出了一个能反映转型现象的组合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2.
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评价近海黏土孔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地区黏土的微观结构单元--黏土畴中含有大量的粒内孔隙,其孔径小至纳米级,这部分孔隙对黏土的物理指标、水稳性、膨胀性、收缩性等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方法很难准确地描述其孔隙特征。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对湛江黏土的微观孔隙特征及其孔隙发育的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微观结构与物理指标、力学行为的相互关系与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黏土具有不良物理性质和良好力学特性指标的异常组合,是一种高灵敏性的强胶结结构性黏性土,其机制主要是:湛江黏土的微观结构为带有胶质联结特性的、定向性无序的开放式絮凝结构,孔隙结构为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空间稳定性的边-面-角联结的空间网架系统。由于特殊的孔隙网架结构以及“墨水瓶”型孔隙的存在,导致退汞过程出现滞留现象及产生吸附回线。研究表明,联合扫描电镜、压汞法、氮气吸附法能够准确、完整地对近海地区黏土孔隙体系特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93.
饱和软黏土地基静压管桩承载力时间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饱和软黏土地基中的静压管桩进行隔时复压试验发现,复压起动压桩力在沉桩25 d后的增长幅度达2.5倍以上,且前期增长较快而后期较慢。理论分析及试验对比证明,利用隔时复压起动压力作为静压桩极限承载力是合理的,而且可以观察到承载力短期内的变化,是进行承载力时效性研究的有效试验途径,分析后认为承载力的增长主要是由于桩侧黏土抗剪强度的提高所致。通过修正得到黏土层桩侧单位面积侧阻力的增长曲线,回归分析得出3种不同的预测公式,对比发现基于对数函数的预测表达式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94.
山东坪上一带深层次构造岩发育,依其塑性变形矿物及其组合,同构造新晶和同构造变形晶所反映的变形特征的不同可分为石英变形相构造岩,钾长石变形相构造岩和斜长石变形相构造岩,其变形时的温压条件为中压相系的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95.
96.
在某吹填软黏土岸坡上修建码头时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滑坡,待滑体稳定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实现了码头的重建。详细阐述了岸坡发生滑动的全过程,通过现场勘察和有限元模拟分析了岸坡发生滑动破坏的原因。分别考虑了打桩与交通荷载作用,导致地基土中产生超静孔压,从而对岸坡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岸坡发生失稳破坏是多种不利工况叠加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是在低潮位时的超挖引起的,打桩及交通荷载作用也是造成滑坡的不利因素。在破坏的岸坡上重建码头,采用了振动砂桩加固地基,同时在地表铺碎石垫层作为预压荷载,加速地基土的固结。有限元分析和码头的成功重建表明,使用砂桩加固地基可以同时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加速土体排水固结的目的,对于码头的重建是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7.
借助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西北太平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识别了1949—2014年间所有台湾岛东岸贴岸北行的台风,并利用1987年以来台湾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数据,分析贴岸北行台风影响期间台湾岛日均降水量及日极端降水分布,比较贴岸北行台风与非贴岸北行台风影响下台湾岛的降水特征差异。此外,综合分析台风最佳路径数据及NCEP/NCAR的2.5°×2.5°再分析数据,确定所有台风开始侵袭台湾时期的位置、移动特征、大气环流状况,建立四个可能与台风出现贴岸北行路径相关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贴岸北行台风虽然出现频率不高,66年间仅出现6例,但这些贴岸北行台风出现的时间恰与副高的季节性移动有关系。在贴岸北行台风影响下,台湾山脉东侧及西北麓的日降水均值和极值都较大。当某个台风的位置因子、移向因子、副高因子及涡度因子四项影响因子的限定条件都满足时,则该台风很可能会在台湾岛东岸贴岸北行。 相似文献
98.
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临震前和主震后的一段时间内(即7月12日至10月15日),位于震中区的昌黎台,断续记录到一系列(共31个)形变电阻率值下降(负)的脉冲。其中的9个负脉冲断续出现在主震前半月之内,它们叠加在震前连续加速下降的形变电阻率背景值之上,构成一种特定的异常形态。该台自1969年观测以来,首次记录到这种现象。 这些形变电阻率脉冲的主要特征有:脉冲幅度超过平时观测标准误差3—20倍;脉冲形态均为低于趋势背景值的负脉冲;每个脉冲的持续时间较长,约达13个小时左右;脉冲极小值时刻逐日后延,每日延迟的时间与引潮力极值每日延迟的时间一致。这表明形变电阻率负脉冲与引潮力在成因上有联系。同时还发现唐山地震系列中的一些较强地震的发震时刻也与引潮力密切相关。认为形变电阻率负脉冲的出现,是震源介质力学性质在临震阶段发生变化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酒预防卒中后压疮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深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55 例。对照1组予以常规护理,对照2组与观察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赛肤润和搜风通络酒涂抹并轻摩受压部位,共干预30 d。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5、30天观察各组Braden总分以及Braden各项评分(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与剪切力),并观察压疮发生情况与分级、发生时间及深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本研究过程中共中止及脱落患者13 例,最终观察组纳入51 例,对照1组52 例,对照2组49 例。Braden量表各项评分干预前与干预15、30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评分,对照1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评分,对照2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评分,干预30d与干预15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预30d,观察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评分,对照2组的Braden总分、潮湿程度评分,与对照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压疮发生情况及分级、压疮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下局部深部组织的变化与压疮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对压疮的进展有着可预测性(P<0.01)。结论:搜风通络酒能有效提高患者Braden评分情况,且在感知能力评分提升上更有优势,对压疮的进展有着预测作用,但对深部组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 例。对照组接受CHOP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实体瘤疗效和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27/29),对照组为72.4%(2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发生率治疗组为13.7%(4/29),对照组为37.9%(11/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角地黄汤联合穴位敷贴能够有效降低阴虚火旺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并提高实体瘤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