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翡翠自清朝晚期被发现至今一直是大家的宠物,镯、佩、坠、珠、戒面等无一例外,2004年更是翡翠升值的一年,并且其趋势不可阻挡,有些人更是以买翡翠做为保值收藏品,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有一火眼金睛,来识别翡翠的真假与优劣,现在就带你来走进翡翠。  相似文献   
92.
A new species, Clathrocorys gracilis nov. spec., of Tripocyrtidae (Radiolarians: Nassellaria) from surface water 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new species has four radial beams arising from the cephalic base centre, each foot with cup-shaped structure and ramified bar in the proximal section (near cephalic base), and each wing with a large mesh in the middle, a medium mesh and a small mesh on each sid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3.
山东蓬莱沿海岩相潮间带贝类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蓬莱 ( 37°2 5’N~ 37°4 9’56”N ,1 2 0°34’4 4”E~ 1 2 1°0 9’E)位于山东半岛的北端 ,黄渤海交界处。作者通过对蓬莱沿海潮间带生物的调查 ,初步分析了岩相潮间带贝类种类及其垂直分布特点 ,依潮间带的不同区域而呈带状分布 (高潮带为滨螺群落 ,中潮带为牡蛎群落 ,低潮带为贻贝 -锈凹螺群落 )并简单分析了主要经济贝类的分布状况 ,为潮间带贝类资源合理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供海洋生态学、环保、水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4.
作者运用营养学中的互补及平衡原理,以贻贝为主要开发利用对象,研制出贻贝保健食品——东海三豪口服液等。工艺研究重点解决各海珍原料中活性物质的分离、营养物质利用度优化及产品基料的脱腥脱色技术等,效果理想。制成品分析表明,贻贝保健食品确属高营养、高生物活性(生物试验结果见另文)的双功能食品,并保持了鲜明的海洋食品特色。  相似文献   
95.
在海洋环境监测和质量评价中,生物学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美国“1976~1978年贻贝监测规划”使用的指示生物就是贻贝和牡蛎。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也选择了贻贝做为指示生物。过去,用贻贝监测海洋环境污染情况,除了人工现场观察外,就是采用海洋生物采样,实验室消化处理后进行化学分析。这样既繁琐,又没有实时性。荷兰环境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96.
研究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的个体大小对放射性核素125I在其体内的积累与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小个体对125I的浓集能力比大个体强。在贝体各部分组织中,足丝对125I的浓缩因子(约0.5×103-1.5×103)比贝体其余部分高得多,为软体组织的30—200倍,足的200-600倍,贝壳的600—1000倍。足丝的重量虽不及整体湿重的1%,但积累的125I占贝体125I总重量的50%-75%;足丝的浓集团子与贻贝整体湿重(或壳长)呈负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97.
翡翠贻贝足丝器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琼  陈舜华 《热带海洋》1996,15(2):13-16,T002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初步探讨了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足丝器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着重观察足丝柄部发生器(BSG)的片层结构,揭示小片具有黄型的胶原原纤维电镜特征。此外,通过足丝丝部的表面结构观察,发现可用众多的突起来解释足丝表面对放射性碘的强机械吸附作用;利用足丝丝部横切片,计算出其长径约105μm,短径约40μm。  相似文献   
98.
燃料油在紫贻贝体内的积累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耀  林庆礼  于宏  杨琴芳 《海洋学报》1995,17(1):105-110
采用室内实验模拟的方式研究和讨论了紫贻贝软组织对10#船用柴油的积累及其特征。结果表明,在较低浓度含油海水中,石油烃在贻贝体内的积累量呈负指数增长形式,且在高浓度含油海水中较之在低浓度含油海水中其更容易达到积累平衡。贻贝体内石油烃积累量随海水中含油浓度升高和其个体增大而增加,且呈线性关系。海水中的石油烃经贻贝积累后,其荧光光谱显示,四、五环芳烃在其体内积累较少,而芳烃的色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其对芳烃的积累有一定程度的选择性。贻贝对芳烃的积累明显高于脂肪烃;而在脂肪烃之间,对可分辨支链烃和不可分辨脂肪烃的积累则明显高于正构烷烃,但其对正构烷烃的积累无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初步探讨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足丝器(Byssalappratus)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关系,着重观察足丝柄部发生器(BSG)的片层结构,揭示小片具有典型的胶原原纤维电镜特征。此外,通过足丝丝部的表面结构观察,发现可用众多的突起来解释足丝表面对放射性碘的强机械吸附作用;利用足丝丝部横切片,计算出其长径约105μm,短径约40μm。  相似文献   
100.
贻贝科(Mytilidae)是双壳类软体动物中种类较多的一科。按其分布而论,有世界广分布种,有分布于高纬度地区的冷水种,也有局限于低纬度地区的暖水种。按其生活方式而论,有的固着于岩石上,有的穴居于泥沙或岩石中,也有的是与其他动物共生。它们大都生活在海洋中(自潮间带上区至数千米深的海底皆有发现),仅有少数种生活在淡水里。这一科动物出现很早,化石多发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和中生代的侏罗纪。 贻贝科的种类,在林奈时代就已有不少记载,但最早只有几个属,这些属包括的种类很多。之后随着研究的深人,建立了许多新属,但对属的划分、种的归属均有不同意见。 在进行贻贝科的分类时,我们同意以外部形态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性状的忽视。尤其在区分近似种和确定种上单元时,仅以外部形态为依据并不能全面说明问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贻贝科的许多种类,不仅量大,生长速度也快。其肉富有营养,可鲜食,其干制品称“淡菜”,是著名海昧。此外肉、壳、珠等,又可作药用原料,它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产资源。全国解放以来,贻贝的增殖和利用受到各地生产部门的重视,已得到很大的发展。但对我国这一科动物的种类,过去研究报道极不充分,仅有张玺、相里矩及Benson, Reeve,Lamy,Kuroda等的一些零星记录,还未有人做过系统的研究。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贝类资源,就需要搞清其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特别对一些经济价值较大的种类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此,我们对1950-1976年在全国(除台湾省)沿海潮间带及底栖生物拖网所采得的贻贝科材料(有1种材料采自淡水),进行了鉴定分析,初步整理出46种,分隶于18属,其中有13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并在Crenella属中发现一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