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11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09篇
海洋学   147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翡翠绿色的定量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翡翠颜色的定名多以所见实物或多年沿袭下来的俗称以形象描绘。对翡翠颜色的评价则是以“柔和悦目”和“引人喜爱”为标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色度学理论为基础,以PhotoShop软件为工具,对翡翠绿色定量划分与评定进行初步探讨。1 色度学及PhotoSthop的颜色理论色度学[1]是研究颜色和评价颜色的一门学科。一般选用红、绿、蓝三色作为原色,三原色按不同比例配合成各种颜色。颜色给人的感觉,可因人的主观因素或光源的不同色调叠加而发生变化。但就颜色本身而论,其特征决定于色调(H)、饱和度(S…  相似文献   
62.
贻贝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和部分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肖湘  俞丽君  郑扬明  张尔贤 《台湾海峡》1999,18(2):177-180,T001
采用热变性-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和DE52柱层析的方法从贻贝中分离纯化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该酶的比活力为9453.3U/mg(protein),提纯倍数为609.9,对KCN和H2O敏感,T氏液和SDS对酶活性没影响,对热较稳定。  相似文献   
63.
贻贝提取物对荷瘤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贻贝提取物是以贻贝为原料经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后得到的富硒提取物。有关贻贝富硒提取物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经作者初步研究发现,贻贝提取物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利用,大大提高机体硒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1]。本研究通过对荷瘤鼠以每天一定剂量的贻贝提取物灌胃,观察贻贝提取物对正常荷瘤小鼠组织抗氧化物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以期探讨其抗氧化与抗肿瘤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主要材料与试剂1.1.1 贻贝提取物(ME)鲜贻贝用匀浆机匀浆,然后经提取、酶解、过滤、沉淀、透析、纯化、浓缩、干燥…  相似文献   
64.
欧寿铭  郑金树 《台湾海峡》1999,18(3):273-277
仿生人工贻贝是近年来海洋污染监测中新其制作简单、吊挂取样方便,在YunDang湖纳潮进水渠和排污出水口进行夏、冬应用实验,结果显示YunDang湖内石油烃污染仍然较严重其海g甘油三油酸酯中石油烃浓度夏季可达2.1 ̄7.8mg。退湖排污出水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为纳潮进水口的2倍,冬季人工贻贝石油烃浓度又为夏季的1.5倍。同时也说明仿和一人工贻贝(SPMD)可克服天然贻贝因性别、生长期、健壮程度和海区  相似文献   
65.
海洋蓝碳是海洋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厘清不同蓝碳生境中沉积物有机碳组分格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好地理解此问题,现以近海厚壳贻贝养殖区这一特殊蓝碳生境为对象,解析沉积物中的碳氮组分格局;进一步通过关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合卡尔文循环和还原三羧酸循环的关键基因相对丰度分析,评估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养殖区,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惰性碳的累积较大,氮组分主要以氨氮形式存在;同时养殖区高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指示了其沉积物中碳周转较快,碳氮组分特征差异明显。沉积物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养殖区沉积物微生物主要以Gamma变形菌纲和Delta变形菌纲为主,且微生物类群与颗粒有机碳、惰性碳等碳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惰性碳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的硫微螺菌科(Thiomicrospiraceae)丰度在养殖区沉积物中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沉积物。贻贝养殖区沉积物包含cbbL在内的6种关键功能基因,固碳潜力明显。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蓝碳生境的有机碳来源和微生物固碳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6.
辽东地区五龙金矿是华北克拉通东部一个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其成矿过程尚存争议.多种证据表明五龙金矿成矿流体属于岩浆热液,成矿时代又与距离较近的三股流岩体的侵位年龄接近,因而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密切相关.目前尚未有充足的地质证据表明三股流岩体释放了五龙金矿成矿所需要的含金岩浆热液,那么三股流岩体是否为其提供必要的能量呢?利用现有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建立三股流岩体仅作为热源驱动大气降水和释放岩浆热液的对流数值模型,模拟三股流岩体周边的流场和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三股流岩体自侵位后可在其周边1 km范围内形成300℃以上的热场,并维持数十万年,因而有利于形成岩浆热液型矿床.然而,五龙金矿所在的位置受三股流岩体侵位后的热场影响不显著.如果三股流岩体释放了充足的岩浆热液,岩浆热液可在岩体边缘和接触带形成热液蚀变和金矿化,这与现有的地质证据不符.故五龙金矿可能与三股流岩体没有直接成因关系,而金成矿热液来源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目的:总结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FIS)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确诊的IFIS 84个髋关节(病例组)及正常志愿者髋关节116个(对照组)的MRI图像,通过轴位T1WI序列测量两组人群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QFS)、坐骨结节间距,并通过质子加权脂肪抑制序列观察股方肌形态及信号。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表明对照组IFS及QFS((2.36±0.47)cm、(1.58±0.39)cm)明显大于病例组((1.56±0.42)cm、(0.89±0.24)cm),对照组坐骨结节间距((10.51±1.53)cm)小于病例组((11.39±1.01)cm),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髋关节IFS与QFS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3,P <0.05;坐骨结节间距与IFS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263,P <0.05。在IFIS患者中,股方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及水肿。所测全部数据中,中青年组IFS、QFS宽度((2.09±0.55)cm,(1.32±0.47)cm)均大于老年组((1.90±0.58)cm,(1.19±0.39)cm),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之间坐骨结节间距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FS和QFS变窄,同时股方肌出现变形、水肿,是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的典型MRI表现。  相似文献   
68.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能够导致贝类、鱼类等海洋生物染毒或死亡,危害海洋生态安全及人类健康。其中,贻贝具有强蓄积性特点,在国外可作为PSTs的指示性生物。近年来,我国因食用贻贝造成多起PSTs中毒事件成为安全关注重点,因此急需弄清其风险形成机理。本文通过综述我国近海贻贝等贝类中PSTs的风险程度、贻贝对不同产毒藻来源的PSTs的蓄积作用,分析环境因子对于蓄积代谢的影响,深入挖掘贻贝蓄积代谢特异性。进而聚焦贻贝代谢阶段的表达调控过程、影响因素、转化作用及方式等。未来应侧重于摸清我国目标区域贻贝等海洋贝类中PSTs基础风险规律和变化过程,并据此建立区域性PSTs风险防控技术,提高我国贻贝中PSTs风险的主动防控能力,对于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9.
基于线粒体CO1基因的序列,对渔山列岛,大连獐子岛,南麂列岛,山东南隍城乡,舟山嵊泗5个野生群体的厚壳贻贝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在mt DNACO1基因同源片段上共检测到了39个多态位点,其中39个简约信息位点,无单突变位点,构成40个单倍型,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为:渔山山东大连舟山南麂;然而单倍型多样性却是山东渔山南麂大连舟山。分子进化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构建结果显示:5个群体之间分为3个单倍型类群(A、B、C),其中A类群含15个单倍型,B类群含23个单倍型,C类群含2个单倍型(均为渔山列岛的单倍型),其中渔山列岛的单倍型在上述三个类群中都有分布。3个单倍型类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99~0.0268。渔山列岛群体内遗传分化较为显著,其他4个群体间未检测到显著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0.
模拟天然翡翠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参照硬玉各元素的理论质量分数,选用合适的化学试剂配制合成翡翠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非晶质的、具有翡翠成分的玻璃料,再利用高压固相转变的原理,在高温高压设备上对其进行结构转化处理,使其在翡翠稳定区内结晶。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矿物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样品中的主要结晶矿物为硬玉,其红外吸收光谱与天然翡翠的基本一致,部分样品的结构转化较完全,结晶程度较好,且其硬度、密度及折射率等常规宝石学参数也与天然翡翠的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