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81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一、微课的服务对象微课的服务对象问题,也就是微课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微课的服务对象有群体和个体之分,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微课制作的"氛围"、微课"场"也不同。例如,称谓上不一样,服务群体的微课称呼"同学们""大家",假定的教学情境是面向群体学生的,音调高亢,要有感染力,"气场"要足够大,带有演讲、表演的成分,以愉悦的心态、自信的语言带动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432.
为了评估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2个壳长性状(掌心形)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4、LY2-K7)、1个壳高性状(速生型)快速生长选育群体(LY2-K11)和6个野生群体(QHD、LS、HD、ZH、WD、KTD)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 用21对多态性丰富的微卫星引物对9个长牡蛎群体的269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显示: 21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了460个等位基因(Na),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1.905; 21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 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 选育群体LY2-K11的遗传多样性最低(Na=13, I=2.128,He=0.831, PIC=0.825), 野生群体KTD的遗传多样性最高(Na=29,I=3.112, He=0.941, PIC=0. 938); 189个群体位点组合有66%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 表明这些群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 9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2~0.064, 处于较低的遗传分化水平; 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个体内; PCoA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树一致, LY2-K11群体单独聚为一类, QHD和HD群体聚为一类, 其他6个群体聚为一类。综上所述, 长牡蛎3个选育群体和6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均较高, 遗传分化水平较低; 选育群体LY2-K11多样性略有下降, 选育过程中应保证亲本的数量及质量, 防止因近交衰退造成遗传多样性降低, 苗种抗逆性变差。该结果将为长牡蛎新品种的选育和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33.
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刺鲳种群生态学参数及其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2年周年逐月采集台湾海峡中北部单拖渔船渔获的刺鲳样品578尾,进行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关系的研究,与1982~1984年渔获群体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结合1995~2008年渔业投入量和产出量的变化,探讨其种群变化趋势及管理策略.结果表明:2001~2002年刺鲳群体的L∞值为238.17 mm,W∞值为506.31 g,k值为0.338 3,t0值为-0.953 4a,tr值为2.146 2a.总死亡系数为2.364 1,自然死亡系数为0.841 5,捕捞死亡系数为1.523 0.与1982~1984年相比,渔获群体发生了个体小型化、结构低龄化、性成熟提早等生态学变化.这些变化与该渔场自1993年以来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渔获量的产出且大量捕杀幼鱼,开发比率高达0.644 1,处于过度开发有关.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同时实施最小可捕叉长为126.19 mm和最小可捕体重为58.81 g的管理制度,使该海域渔业资源得以恢复,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4.
于2009年9月,从南澳岛野生青蛤群体中随机选取162枚1-2龄的个体,测量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重,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四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在影响活重量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四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系数从0.732到0.880;对活体重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壳长,其值达16.26%。壳高与壳长间的协同作用对活体重的间接影响最大,其值为25.87%,壳宽的作用最小。以活体重(Y)为因变量,壳长(x1)、壳高(x2)、壳宽(x3)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60.3203+0.9134x1+0.8113x2+0.6410x3(R2=0.8641)。本研究结果表明,以提高重量为选育目标,应首先对壳长进行选择,同时加强对壳高的协同选择,为青蛤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5.
测定和分析了广东、福建、海南3个不同地理群体共71尾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tDNA cyt b)全序列.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cyt b基因全长1146bp,具15个单倍型.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254)及单倍型多样性(h = 0.7195)提示条纹斑竹鲨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较慢.各群体内的Tajima's D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P>0.10),表明各群体进化过程中未出现扩张和持续增长,群体大小维持稳定.NJ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表明较早出现的是广东群体,福建群体较晚出现.通过计算其遗传距离值、估算其基因流(Nm) 及进行AMOVA 分析,均显示福建群体与海南和广东群体的分化最远,而海南及广东群体间分化不明显.研究表明距离隔离是条纹斑竹鲨福建、广东和海南群体遗传分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36.
根据1996-2006年7~11月中国大陆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38°N~46°N、150°E~165°E海域的生产统计、平均渔获个体等数据,基于Pope提出的世代分析法估算了不同自然死亡系数下(M=0.03~0.1/10 d)柔鱼冬春生西部群体7月的初始资源量,以及该群体为对象的渔业管理参考点,包括最大可持续产量(MSY)和逃逸率,并且拟合了该群体补充量与亲体量的关系,推测了2006-2020年资源量和渔获量的变化.结果表明,M为0.06/10 d为1个临界点,若实际M<0.06/10 d则该群体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若M=0.06/10 d则该群体处于充分利用状态;若M>0.06/10 d则该群体还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空间.补充量亲体关系表明,Beverton-Holt模型拟合效果略优于Ricker模型.要持续利用该资源,逃逸率应设在40%左右,其相应的MSY为10万t左右.文章模拟了M=0.06/10 d时不同捕捞强度下资源量变化状况,认为维持目前的捕捞努力量下,到2020年该群体的资源量都将处在稳定状态,且能保持每年9~10万t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437.
条纹斑竹鲨5个地理群体的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滢  郑利兵  王军 《海洋科学》2018,42(3):31-36
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一种微卫星类分子标记。为明确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作者利用ISSR技术对福建厦门(XM)、福建平潭(PT)、广东湛江(ZJ)、海南海口(HK)和台湾(TW)5个土著地理群体的条纹斑竹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分析。从56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3对多态性引物,扩增共获得81个重复性的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0.37%。5个群体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38.27%~58.02%,0.1353~0.2155和0.2032~0.3193。UPGMA聚类分析表明PT群体首先和XM群体聚类,再与TW群体聚类,最后与ZJ群体和HK群体形成的分支聚类,即形成了与地理距离远近相关的基因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438.
水产动物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可用于评价其种群遗传。本研究通过测定和比较辽河(LH)、黄河(HH)、长江(YZ)、瓯江(OJ)、闽江(MJ)和南流江(NLJ)水系野生绒螯蟹(Eriocheir sensu stricto)肌肉中的脂肪酸组成,进一步分析了6群体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结果显示:(1)在6水系群体中检测出26种脂肪酸,其中C20:5n3、C18:1n9、C22:6n3、C16:0、C20:4n6、C18:2n6和C18:0为主要种类,其总和占总脂肪酸的74%以上;(2)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8种判别贡献较大的脂肪酸,分别是C17:0、C18:0、C20:0、C22:1n9、C18:3n3、C18:3n6、C20:2n6和C22:5n3,据此分别建立判别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8.33%;(3)聚类分析显示:OJ与MJ群体的欧氏距离最小, HH与YZ群体的欧氏距离比OJ与MJ群体的要大,NLJ群体与其他5个群体的欧氏距离相对最大;(4)6群体间脂肪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2.99%—30.00%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幅度在3.2732—3.3204之间。综上,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表明6水系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脂肪酸可以有效鉴别6水系野生绒螯蟹种群,整体上南流江群体和其余5群体间相距最远;本研究结果可为绒螯蟹种质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39.
密斑马面鲀Thamnaconustessellatus是在我国南海海域较为常见的一种马面鲀属鱼类。本研究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对南沙群岛密斑马面鲀3个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密斑马面鲀的控制区序列变异程度较大,86尾个体序列的变异位点数为38个,共定义了28个单倍型;3个密斑马面鲀群体的单倍型多样度和核苷酸多样度均较高,且相差不大;密斑马面鲀群体间未检测到显著的群体遗传结构,分子方差分析表明,99.67%的遗传差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差异仅为0.33%。贝叶斯树和最大似然树均显示出密斑马面鲀单倍型间松散的分布,未检测到显著的谱系结构。群体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密斑马面鲀的群体经历了更新世的群体扩张事件。  相似文献   
440.
凤鲚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因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强  董方勇 《湖泊科学》1993,5(2):164-170
本文对繁殖季节的209尾凤鲚标本进行了生物学分析。在采获的标本中,最大体长182mm,体重23.4g;最小体长94mm,体重3.5g。肥满度(k)平均为3.15×10-4。其体长与体重的回归关系式为W=1.174×10-5L2.773。雌鱼的绝对繁殖力平均为7403.48粒,成熟系数为18.92%。雄鱼成熟系数8.02%。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呈曲线回归关系,F=1.906×10-2L2.54,与体重呈直线回归关系,F=688.13W—211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