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根据已发表c 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了2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褐藻酸酶、海带淀粉酶、α-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基因片段并测定其序列,同时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以cDNA为模板的PCR产物序列与已发表的相应基因序列一致;以DNA为模板扩增的a-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基因片段分别含438 bp和667 bp的内含子;在纤维素酶基因片段的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各检测到2个SNP;4种多糖裂解酶基因均主要在消化腺中表达,褐藻酸酶基因的表达最强,其次为纤维素酶,表明在摄食海带的条件下,褐藻酸是成体皱纹盘鲍可利用的最重要多糖类物质之一。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皱纹盘鲍"97"选育群体在不同发育期、摄食不同藻类及不同培育环境下的多糖水解酶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3.
34.
九孔鲍和杂色鲍等位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养殖群体和杂色鲍(H.diversicolor diversicolor)的自然群体进行了10种等位酶的电泳检测和谱带遗传分析,在研究九孔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和27个等位基因中,单态位点有Ldh-1、Adh-1、Sod-1、Sod-2、Sod-3、Est-1、Mdh-2、Me-1、Idh-1、Sdh-1、Sdh-2、Amy-2、Amy-3,在这些位点只有一个等位基因(Sdh-2除外):有5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Est-2、Est-3、Mdh-1、Aat-1、Amy-1(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27.78%,在这些位点有2~4个等位基因。在研究杂色鲍的18个等位酶位点和26个等位基因中,单态位点有Ldh-1、Adh-1、Sod-1、Sod-2、Sod-3、Est-1、Mdh-2、Idh-1、Sdh-1、Sdh-2、Amy-2、Amy-3,在这些位点只有一个等位基因;有6个位点是多态的,它们是Est-2、Est-3、Mdh-1、Me-1、Aat-1、Amy-1(P0.99标准),多态位点的百分数为33.33%,在这些位点有2~4个等位基因。九孔鲍和杂色鲍在所有位点中共享大多数常见等位基因,因此在生化遗传上它们非常相似。本研究揭示了九孔鲍和杂色鲍群体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谱带的变异式样,为九孔鲍和杂色鲍的遗传结构及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了一批等位酶位点及其等位基因的参考图谱。 相似文献
35.
为寻找最适于进行鲍属物种鉴定的线粒体基因, 测定了中国及日本沿海5 个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 hannai)群体共16 个个体的线粒体基因COI、COII 以及CYTB 的完整序列, 并结合杂色鲍(H.diversicolor)、疣鲍(H. tuberculata)和黑唇鲍(H. rubra)的线粒体基... 相似文献
36.
鲍是重要的海珍品,羊鲍(Haliotisovina)是主要生活在热带岩岸潮间带大型经济鲍类底栖动物。为了研究南海岛礁羊鲍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我们在宣德群岛的永兴岛和七连屿,永乐群岛的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进行了羊鲍资源分布及其栖息水环境研究。按照《海岛调查技术规程》中潮间带岩岸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对羊鲍进行取样调查。按照《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海水化学要素调查》(GB T 12763.4-2007),对羊鲍栖息地水环境的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悬浮物和叶绿素a等海水化学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羊鲍在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都有分布,这些岛礁按永兴岛、七连屿、羚羊礁、甘泉岛和晋卿岛的顺序,分布密度依次增加,个头大小依次增大,总体来说羊鲍资源量小,有的岛礁海区几乎绝迹,亟需开展生态增殖和资源养护研究工作。水质调查表明,除永兴岛站位的悬浮物指标因填海作业未达标外,各站位的水质指标均达一类水标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因此,尽管南海岛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但该海域仍适合羊鲍栖息,是羊鲍资源养护、底播生态增殖和生态养护的适宜场所,符合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国家水质标准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7.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变化,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腹足中血蓝蛋白(Hemocyanin,Hc)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感染后杂色鲍无细胞血浆的抑菌性。结果显示:(1)杂色鲍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变化显著,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无细胞血浆中的SOD、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哈维弧菌注射组的SOD活性在感染后第6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后的各个时相均呈下降趋势,从注射后6 h各个时相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哈维弧菌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48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2小时显著升高。哈维弧菌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48 h显著升高;AbHV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第12小时显著升高。(3)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以及腹足中血蓝蛋白两个基因Hc1、Hc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升高。(4)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对哈维弧菌、创伤弧菌和溶珊瑚弧菌这三种贝类病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增强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的刺激引起了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使得血淋巴的抑菌性增强。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杂色鲍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bb4为哈氏弧菌(V. 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对1龄皱纹盘鲍进行侵染实验,获得如下结果:20℃条件下,供试菌及其胞外产物粗提液注射处理均可致受试鲍死亡,浓度2.5×107 cfu/mL 的 bb3与2.0×107cfu/mL的bb4悬液注射可分别引发43.33%和78.02%的受试鲍死亡;供试菌株的致死毒性与注射弧菌的总量正相关,与受试幼鲍的壳长、全湿重负相关;注射或浸泡-创伤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导致受试鲍死亡,并且因注射供试弧菌而死亡的幼鲍软体部组织被健康鲍取食后也可引发取食者死亡;从侵染实验死亡的受试鲍软体部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得到这2种供试弧菌。上述结果表明,溶藻弧菌 bb3和哈氏弧菌bb4是皱纹盘鲍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 bb3、bb4均已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测试的20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是这2株弧菌同时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但bb3和bb4却对8种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39.
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皱纹盘鲍HSP70在温度胁迫下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HSP70和Actin mR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皱纹盘鲍HSP70的荧光定量PCR技术平台,并用于检测皱纹盘鲍在热激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HSP7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在热诱导后,肌肉组织HSP70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热诱导后2h,肌肉HSP70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升高,是对照组(0h)的15倍,随后HSP70的表达量继续升高,在诱导后12h达到最高值,是对照组的21倍。然后表达量开始回落,至热诱导后96h,HSP70表达量降至初始值,表现出一种瞬时表达的趋势。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