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246篇
海洋学   20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1.
裂缝诱导各向异性双孔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裂缝诱导各向异性和双相介质理论,对裂缝诱导的具有水平对称轴的横向各向同性(HTI)双孔隙介质的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相结合,综合考虑裂缝系统和基质孔隙系统的两种孔隙度和两种渗透率参数,得到裂缝诱导HTI双孔隙介质的等效孔隙度和等效渗透率,进而得到介质的运动平衡方程;并进一步推导出介质的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介质中两套系统的存在对其波场传播特征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实际地球介质的波场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12.
旗江珧早期胚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旗江珧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诱导排放、人工授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实验表明,旗江珧可用升温刺激诱导排放精卵,也可用解剖法人工授精。解剖授精时,适宜的氨海水浓度为0.10‰ ̄0.15‰。本实验还对旗江珧受精到D形幼虫期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著观察。  相似文献   
413.
条带状铁建造:特征、成因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由硅质和铁质组成的化学沉积岩,通常具有典型的薄层或薄板状构造。BIF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状态及演化的信息,而且与其相关的铁矿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资源类型。虽然对BIF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近年来若干新颖的观点和重要的发现对进一步深入研究BIF成因提供了重要思考途径和研究线索。文章总结了BIF类型、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BIF形成条件及大规模缺失机理,阐述了BIF的形成和大气圈两次重大氧化事件(古元古代大氧化事件,2.4~2.1 Ga,新元古代氧化事件,0.8~0.55 Ga?)之间的关系,认为BIF与海底岩浆-热液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最后,提出BIF的沉积和消亡与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这些重大地质事件也相互作用,共同制约着大气海洋环境演化、地球生物学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关于BIF精细成矿时代、条带/条纹形成的机制、重大地质事件对BIF形成的制约和BIF微生物成因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随着大数据、精细成矿年代学、模拟实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Cr、U、Mo和Cu同位素等)新技术方法的进步,及对现代洋底热液系统的深入认识,将有助于揭开BIF成因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14.
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态友好型岩土体改良加固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但限于理论水平和研究手段,该技术仍存在较多不足,难以实现高效固化,由此成为大规模现场应用的瓶颈。而提升固化效率的关键在于明确其作用原理和影响机制。文章梳理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技术(MICP)的研究现状,系统归纳了固化原理和改良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性,并分析得出固化效率主要受到反应物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当前MICP技术已初步应用于土体固化、裂缝修复、防渗处理、污染修复及微生物水泥等领域,但由于矿化难以均匀、反应物不经济、微生物及脲酶活性期短且受环境干扰大、代谢产物附带毒性、现场应用性差,该技术目前主要限于实验室水平。作者分别提出了可能的突破与改进方向,并结合实验室成果指出豆粕进行菌体扩培和脲酶供给的碳源优势,以及将磷石膏作为现场钙源的环保性和经济性,以期为从事微生物岩土工程研究与技术开发的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15.
一次通信光缆雷击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其防雷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4月25日05时27分“京广铁路线”湖北孝昌县境内花园站至卫家店站之间的3条通信光缆意外中断。通过对此次光缆中断事故发生段地质土壤状况、当时天气状况、目击资料、光缆设备损坏情况及其雷击危害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雷击是造成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针对其事故原因,提出了选择安全的光缆敷设路径、避免诱导雷电、设法引雷入地等3条防雷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16.
查明不同煤体结构煤水力压裂时裂缝延伸规律能为合理井网部署奠定基础。以沁水盆地柿庄区块为研究对象,对钻井煤心裂隙进行观测,划分出4种裂隙发育程度煤。基于岩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尖端应力场计算模型和水力裂缝能否穿过天然裂隙的判断准则。根据煤层气井实测资料,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得出了不同煤体结构煤的水力压裂裂缝延伸规律。结果表明:考虑诱导应力前后,2组天然裂隙发育煤的水力裂缝延伸规律不同,随着缝长增加,诱导应力随之增大,水力裂缝单一延伸方向变为双向延伸;1组天然裂隙发育煤的发育方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较小,导致考虑诱导应力前后水力裂缝的延伸方向变化不明显,整体延伸趋于天然裂隙发育方向;在粒状偶见及粉状无裂隙发育煤中,水力裂缝总是沿着最大主应力方向延伸。研究成果为该区不同应力和裂隙发育下井网合理布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17.
为确定水平井裂缝破裂点位置,指导射孔位置的优选,建立了综合考虑多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井筒内压、原地应力、热应力、压裂液渗流效应和射孔联合作用下的水平井分段压裂应力场模型,模型重点考虑了先压开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影响,更符合水平井分段压裂的实际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岩石破裂准则从降低破裂压力角度形成了破裂点优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先压开裂缝产生的诱导应力场影响使得水平井筒周围应力场更为复杂,研究裂缝起裂问题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对川西水平井分段压裂的破裂点进行了优化,压裂后输气求产,实际破裂压力梯度低于邻井同层的破裂压力梯度,大大降低了施工风险。该破裂点优化方法对水平井分段压裂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高压氧(HBO)治疗前、中、后脑部CT所表现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HIE新生儿的临床和CT资料,按照治疗前脑部CT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行HBO及常规辅助治疗于1、2、3个疗程后分别行脑部CT复查,对三型HIECT转归情况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5例患儿行HBO治疗前CT检查,其中轻度HIE20例,中度HIE42例,重度HIE合并脑出血23例;HBO及常规辅助治疗1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HIE中有9例转阴,临床症状恢复正常,还有11例轻度的和中度的、重度的HIE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相比有好转,临床症状减轻,CT总转归率为11.12%(9/85);HBO及常规辅助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CT,轻度的20例HIE全部转阴,中度的HIE中有30例转阴,CT总转归率58.82%(50/85),其中中度的12例及重度的23例与治疗前CT检查结果明显好转,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HBO及常规辅助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CT,中度的HIE全部转阴,重度的HIE中有12例转阴,CT总转归率87.06%(74/85),其中重度的HIE合并脑内出血的11例患儿,CT示出血全部吸收,留下软化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应用CT显示新生儿脑部动态变化对HBO治疗HIE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MS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诊断为HIE患儿的脑部分别进行MSCT检查,并回顾性分析63例患儿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CT分度,轻度33例,占52%;中度22例,占35%;重度8例,占13%。63例患儿脑部CT表现与年龄、治疗情况、检查时间相关。结论:MSCT能够准确诊断HIE的病变范围及其并发症,MSCT对判断脑损害、评估临床预后及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0.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下部广泛分布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黑色泥岩、页岩沉积,是全盆地地层划分对比的一级标志。茂206井是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井,全井获取了青山口组497.02 m的岩心资料。茂206井青山口组具有相对高的有机碳、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重排甾烷含量低以及普遍存在伽马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征为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内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地层研究成果,认为青山口期缺氧事件层大体可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界线事件层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了青山口组的地质时代属晚白垩世晚Cenomanian-Turonian期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