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测绘学   467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196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21.

利用1961—2018年黄土高原区域57个基准站逐月降水资料,引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及多个旱涝评估指标研究了黄土高原旱涝频率时间分布特征、旱涝趋势演变特征和旱涝范围、强度演变特征等,并得出了年和夏季旱涝频率、趋势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形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近58 a黄土高原旱的频率高于涝,各季中夏旱、夏涝频率最高,重度及以上旱以夏、春居多,重度及以上涝以春、秋居多;研究区各时间区间中季、月均以趋于干旱为主,近58 a总体趋于干旱;20世纪60到80年代旱涝交替出现,90年代干旱开始增多,干旱强度加剧,21世纪00年代开始干旱有所缓和,10年代由旱转涝;研究区域逐年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先趋于增大后减小,雨涝站次比和雨涝强度则先趋于减小后增大,90年代干旱最重,60年代雨涝最重;研究还得出了旱涝发生高频区及变化趋势显著区,夏季多起伏地形旱涝频率总体高于平缓地形。

  相似文献   
922.
基于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及测绘技术体系由数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提出了信息化地理信息产品模式的概念,分析了建立信息化地理信息产品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初步讨论了信息化地理信息产品模式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继续深入研究及建立信息化地理信息产品模式的建议。信息化地理信息产品模式将更准确地体现地理信息的本质,以一系列技术、产品及服务标准来进行定义,并和其他各类标准一起形成地理信息标准化体系。  相似文献   
923.
一、现代地名学与地名管理工作的兴起与发展 1、开展中国地名拼写的标准化,清除地名中的有害元素。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祢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和《关于更改地名的指示》,1955年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单字县名的县人民委员会全称问题的批复》,  相似文献   
924.
影响高精度绝对重力测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数据采样的多少是一个直接的因素。合理数据采样量的设置既可以保证数据精度,又可以减少对仪器的损耗,从而达到科学地利用仪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5.
结合无人机LiDAR系统特点,详细描述了无人机LiDAR系统技术工作原理、无人机LiDAR系统误差来源,并对无人机LiDAR系统在1∶500不动产测绘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技术方法试验。成果的平面绝对位置、相对位置两项数学精度均满足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项目收益,为在同类项目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6.
芶盛  岳宗玉  邸凯昌  牛胜利 《遥感学报》2021,25(7):1374-1384
伊西底斯平原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预选着陆区之一,地表广泛发育指纹地形和壁垒撞击坑。壁垒撞击坑具有一层或多层流态化的连续溅射物,一般被认为是地下富含水/冰的地层(以下简称“地下水冰层”)与超高速撞击体作用的产物,是分析火星当前和过去地下水冰层的关键研究对象。基于高分辨率影像,本文采用影像解译、形貌分析、撞击坑统计定年等方法,开展了伊西底斯平原壁垒撞击坑的遥感综合分析。解译发现该平原目前共存在120个壁垒撞击坑,它们的最小直径为1.5 km,连续溅射物平均分布在撞击坑周围约1.3个半径范围之内,且外观不规则程度(弯曲度)高。采用撞击坑直径—频率分布定年方法确定了15个连续溅射物保存完整的壁垒撞击坑的绝对模式年龄(地质年龄),发现它们全部形成于亚马逊纪。根据连续溅射物与指纹地形的空间叠加关系,本文推断构成指纹地形的锥状物形成于2.38—3.24 Ga(早亚马逊纪)。它们更可能是大量岩浆流过湿润或冰冻地面时下覆(融化)水分迅速气化而发生爆裂并冲破岩浆形成的无根锥/伪火山口。根据撞击坑直径和挖掘深度之间的经验关系,本文揭示伊西底斯平原有利于形成壁垒撞击坑的地下水冰层的平均埋藏深度至少稳定保持在1 km,并可能因火星自转倾角周期性变化对气候的影响而发生0.1 km的小幅上升或下降。本文研究成果对于重建伊西底斯平原地下水冰环境演变历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有望得到中国“天问一号”巡视器和轨道器次表层探测雷达探测结果的验证。  相似文献   
927.
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涉及传热、水合物分解相变、多相渗流和地层变形4个物理过程。多相渗流过程伴随着对流传热,影响传热效率;多相渗流过程影响孔隙压力的消散速率,引起有效应力改变而影响地层变形;多相渗流过程影响传热的效率和孔隙压力的消散速率,使温度和压力条件发生变化,影响水合物的分解。多相渗流过程中,某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不仅与该相流体的饱和度有关,还与地层绝对渗透率有关。地层绝对渗透率是多相渗流过程的关键参数之一。概述不同贮存状态水合物、地层孔隙率、水合物饱和度和地层有效应力对地层绝对渗透率影响的研究内容。以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绝对渗透率研究成果为基础,将来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粉细砂、黏土类地层和各向异性地层多相渗流研究,以及地层有效应力对绝对渗透率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928.
陆面时变微重力观测常用于监测地壳内部物质变化.仪器不确定性是影响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华南地区2015年至2018年的时变重力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相对重力仪的非线性漂移特征、格值系数变化入手,引入贝叶斯分析方法,量化不确定性来源,并以网内绝对重力观测结果进行交叉检验,评估时变重力数据产品质量.研究表明:华南2...  相似文献   
929.
西南地区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961~2012年中国气象局753站降水和温度资料、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等,应用观测统计分析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5.1数值模拟,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我国西南秋季干旱的年代际转折及其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西南秋季干旱的主要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突变后(前)为偏旱(涝)期。(2)西南秋季偏旱期的主要环流特征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面积偏大、强度偏强,南支槽偏弱,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3)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SPEI在1994年发生年代际突变有重要作用,该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异常升高,一是会使秋季西南地区500 hPa高度场偏高,南支槽减弱;二是产生偏强的Hadley环流,使得我国西南地区存在下沉运动;三是会在西太平洋激发气旋性环流,使我国西南地区被偏北气流控制,削弱了向我国西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容易造成该地区的秋季干旱。应用NCAR CAM5.1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敏感性试验,验证了观测分析结果,即秋季关键海区海表温度年代际升高对西南秋季年代际变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0.
干旱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农业生产。以河南省为例,利用MODIS产品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数据,构建表征区域干旱特征的植被供水指数(VSWIN、VSWIE),并与河南省1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数据计算的2000-2016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SWIE比VSWIN更适用于河南省干旱的研究;3个月和12个月尺度的SPI值与VSWI的相关性较高;从时间上看,河南省发生干旱频率较高,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分别为0.33和0.30,总体干旱趋势更加明显,其中春旱最严重的是2000年,夏旱最严重的是2014年;从空间上来看,豫北和豫西地区比豫南干旱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