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5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05篇
大气科学   103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713篇
海洋学   340篇
综合类   1220篇
自然地理   6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鹤壁市辖3个行政区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区人口40余万,是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市和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近年来随着新区和全市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有效破解企业落地难的问题,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广使用标准厂房,有效拓宽了经济发展空间。截至目前,市本级共规划10个标准厂房区,  相似文献   
52.
县城是县域的第一张名片,是县域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围绕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目标,我们把加强县城建设做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规划、建设和经营入手,努力建设环境优  相似文献   
53.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诸多方面。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工业化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资源支撑。随着山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适时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对于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提高地质工作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资源山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河南地质》2008,(9):I0002-I0003
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郑东新区。有谁能想到,仅仅几年时间,在昔日的原野上,如今已是高树立,鲜花盛开,游人如织,处处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55.
这次局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的目的任务是: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和落实中共江西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精神,并结合省经济发展和我局地质经济发展的实际,分析研究全局下一步地质经济发展的思路,以达到认清形势,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的目的,促进我局地质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56.
“地质矿产工作对全局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地矿工作,努力实现地矿经济发展上的突破。”这是副局长戴民主在局2008年工作会上作专题讲话时所强调的。  相似文献   
57.
1、项目带动是省委省政府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要战略举措。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西省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重大项目带动”的战略举措。苏书记、吴省长多次指出,对经济总量、经济规模不大的江西而言,加快发展仍是第一位的。而加快发展的核心之举,就是抓项目,特别是抓重大项目,强调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后劲,就没有财源。  相似文献   
58.
记者:刘处长,你好。进入“十一五”之后,全国地质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局党组适时提出了“地质立局”的发展战略,作为局地质矿产处处长,我们想请你谈谈“地质立局”对我局地质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9.
本文概要介绍了我国21世纪发展白皮-《中国21世纪议程》;全面列举了国际社会对西北地区第一批优先项目支持的承诺,勾勒了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轮廓。  相似文献   
60.
一、经济区划沿革与回顾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显差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经济协作区的划分。当时全国被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共7个经济协作区。随后,国家将华中与华南两大经济协作区合并为中南经济协作区。这样的划分方法在其后的经济建设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