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从分析细沟床面上切应力出发,在细沟全断面泥沙处于临界起动条件下,导出了细沟临界断面方程并讨论其水力几何要素的变化,进一步提出用细沟密度去分析坡地的土壤侵蚀程度.  相似文献   
312.
主要论述了细碧岩浆热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地质,碳、硫、氢、氧、铅同位素,稀土微量元素和包体成分资料,阐明了地幔射气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13.
Spilite- keratophyre is a key member of the Shuangxiwu Group volcanic ser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re the reliable Sm- Nd internal isochron age (1012±28 Ma, ЄNd(T)=4.4±0.1) and whole- rock Rb- Sr isochron age (972±40 Ma,ISr=0.70327±8) obtain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the authors. From the available Nd, Sr and O isotope data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dat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Xiqiu spilite- keratophy re is the product of island- arc volcanism during the late Middle Proterozoic.  相似文献   
314.
浙江省中岙细碧岩类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长期将中岙金矿体的围岩误定为陆相安山岩、蚀变安山岩、安山玢岩、熔结凝灰岩等。1982年至今我们在野外和室内对中岙金矿床的地层和岩石进行了系统地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对这套以细碧岩类为主体的古火山岩系进行了重新命名和分层。并提出了细碧岩的成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有利于阐明金矿脉的成因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15.
通过对34年生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与垂直分布进行为期3年(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木荚红豆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为(3·01±0·47)t/hm2,其中活细根生物量为(1·70±0·77)t/hm2,死细根生物量为(1·31±0·52)t/hm2.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不同季节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年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活细根生物量一般在3月份出现极大值,11月份出现极小值.死细根生物量峰值出现在9~11月份间,最低值一般出现在3月份.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16.
在分析矿区内含金黄铁矿脉的产出特征以及镜下特征的基础上,应用水压致裂的原理来解释矿化细脉的成因,并结合控矿构造的演化,进一步阐述超高压流体的保持与释放机制,重新认识了成矿初期阶段中形成的自形粗粒黄铁矿与金富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7.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16、20、24、28、32、36、40等盐度和pH 7.0、8.0、9.0等pH水平下细角螺(Hemifusus ternatanus)成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细角螺的耗氧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盐度28和32时的耗氧率高于其他盐度处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盐度降低,排氨率在盐度28~20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2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盐度1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出现死亡。pH 7.0时细角螺的耗氧率低于pH 8.0(P0.01)和pH 9.0处理组(P0.05);pH 9.0组排氨率高于pH 8.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氮比值显示,细角螺在适宜条件下更多依靠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维持机体代谢,在盐度和pH胁迫条件下消耗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机体生理代谢需要。细角螺可适应一定范围的盐度和pH变化,盐度16可能是其生长存活的最低盐度。  相似文献   
318.
Na 属于热扩散元素,具有不稳定性,准确测定有难度。前人对含Na 玻璃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含Na 矿物的电子探针定量分析发现,随着分析时间的延长,Na 的计数明显下降,并且含Na 玻璃计数的下降要比含Na 矿物相比更为明显,表明Na 计数与试样的结构有关,但对其内在控制因素还不太明确。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不同结构含Na 硅酸盐矿物和非晶质含Na 玻璃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晶体结构中Na 元素所处的位置、配位数、键性类型的特征进行总结,针对不同晶体结构中Na 原子扩散条件和是否存在附加阴离子与之相伴等因素,对比分析不同晶体结构中Na 计数下降的程度,深入探讨了导致Na 计数下降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试样分析过程中Na 计数下降顺序为:非晶质> 架状>层状> 环状> 单链状> 双链,且有附加阴离子的含Na 矿物要大于无附加阴离子的矿物。通过对不同测试条件下Na 计数的对比分析发现,加速电压、束流、束斑直径等改变,都会对Na 计数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总结得出了准确测定含Na 硅酸盐矿物的最佳分析条件,为准确测定含Na 矿物和玻璃中的Na 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19.
二元介质模型在非冻结岩土材料中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冻土领域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为探讨三轴试验条件下冻结粉细砂土的强度变形特性,此处引入二元介质理论对冻土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现有二元介质模型参量多、确定方法复杂的特点,推导了基于破损参数简化的二元介质模型;并结合开展的5种细颗粒含量、4种围压条件下的冻土三轴试验,对推导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轴向应变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可划分为线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应变软化阶段,3个阶段均可通过胶结元和摩擦元转化理论进行较好的解释;同一围压下随细颗粒含量的增大,偏应力和体胀最大值均呈降低趋势,抗剪强度呈线性减小趋势;在横截面积修正条件下,随轴向应变的增大,5种细颗粒含量冻结粉细砂土均表现为应变软化特性,体积变形表现出由体缩向体胀转化发展的趋势;偏应力发展3个阶段的转折点,与体积变形中体缩极值点和体缩体胀转折点较为契合;通过三轴试验偏应力实测值与基于破损参数简化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计算值对比分析,简化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冻结粉细砂土的偏应力-轴向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320.
广东四会古森林地下生态系统14 C地层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AMS-14 C定年技术,研究了被埋藏水松古木的发育和死亡时间以及土壤剖面中总有机碳的14 C表观年龄和细根的14 C年龄。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水松古木开始发育和死亡的时间大致为4~3kaB.P. 。根据土壤有机碳14 C的表观年龄,该土壤剖面的14 C年代地层可以分为3层,分别为:1)表层,2634±32~3305±29aB.P. ; 2)腐殖层,3305±29~3813±31aB.P. ; 3)基底,3813±31~4544±33aB.P. 。基底、腐殖土层和表层的沉积速率分别为0.55mm/a, 4.33mm/a和0.26mm/a。 细根的14 C年龄变化范围为2290±29~3542±28aB.P. ,较同层位的土壤有机碳的年龄年轻。腐殖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高达33 % ~46 % ,大多数有机碳仍处于未分解状态。该地区自4~3kaB.P.以来,环境演化可能经历了由陆到沼泽再到被水淹没最后又变成陆地的过程,植被从以水松为优势种的森林群落演化成当前以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群落,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地质构造运动和人类活动是这种环境演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