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57篇
海洋学   46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1.
Phytoplankton blooms occurring in the Jiangdong Reservoir of Jiulong River, Fujian Province, South China, are a potential source of contamination of the drinking water of Xiamen (Amoy) City. To understand the main factors governing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and succession, we sampled phytoplankton and measure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the reservoir, weekly or biweekly from Jan. 2010 to Feb. 2012. We identified 123 species of phytoplankton from 7 phyla and 74 genera. The major phyla were Chlorophyta, Bacillariophyta, Cryptophyta, Cyanophyta, and Dinophyta. The main trend in the succession of phytoplankton was from prevalence of Cryptophyta-Bacillariophyta communities to those of Chlorophyta-Cyanophyta. High cell concentrations of Cryptophyta, predominantly Komma caudate, Cryptomonas marssonii, and Cryptomonas erosa, were present in winter, associated with low river discharge and cold water. Bacillariophyta, primarily Cyclotella meneghiniana, Aulacoseira granulata, and Aulacose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 dominated in early spring, coinciding with high turbulence and low irradiance. During early summer and autumn, Chlorophyta, comprising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Dictyosphaerium ehrenbergianum, and Pandorina sp. were prevalent during conditions of warmer water temperatures and low turbulence. Cyanophyta, with dominance ofPseudanabaena mucicola, Merismopedia tenuissima and Raphidiopsis sp.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summer, coinciding with higher water temperatures and lower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Dinophyta content was occasionally high during winter and summer. Peridiniopsis penardii (Dinophyta) bloomed during winter 2009, with a persistently high biomass recorded into early spring.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were influenced by river discharge, irradiance, water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712.
城市大气颗粒物暴露与人群健康不利效应密切相关,由于颗粒物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其引致的健康毒性效应不尽相同。本研究旨在探查城市颗粒物的化学组成、来源及其对人体细胞的毒性效应。采集泰国曼谷城区一年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分析水溶性离子、微量金属元素、碳质组分及有机分子标志物含量,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PMF)模型解析曼谷TSP来源;测定人肺上皮细胞A549暴露于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后细胞毒性的变化,包括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生成、白细胞介素-8(IL-8)及细胞凋亡。结果表明,曼谷TSP浓度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季节趋势,有机组分和水溶性离子是TSP的主要组分(>50%)。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生物质燃烧(24.7%)、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1.1%)和土壤扬尘(20.6%)是干季内曼谷TSP质量浓度的主要贡献者,而湿季内曼谷TSP的主要来源为陆地化石燃料燃烧(29.5%)、生物质燃烧(16.6%)及海盐(16.0%)。曼谷TSP水萃取组分和有机萃取组分均可引起A549细胞毒性,其中TSP有机萃取组分暴露后的细胞具有更高的死亡率、ROS水平和凋亡率,而TSP水萃...  相似文献   
713.
光作为一个复杂的环境因子,对鱼类的存活、摄食、生长及视觉均产重要影响。为了探究LED光谱对许氏平鲉(Sebastods schlegelii)视网膜结构和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与厚度的影响,本文选取1 000尾许氏平鲉幼鱼(体质量为38.80±0.43 g、体长为10.20±0.17 cm)分别养殖在5种光谱下(蓝光(λ450 nm)、绿光(λ525 nm)、黄光(λ590 nm)、白光(λ460 nm)、红光(λ630 nm)),其中白光组为对照组,其余4组为处理组。经过为期60 d的处理后,分别对各组的视网膜进行取样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LED光谱对许氏平鲉的视网膜结构未产生影响,但各个光谱下视网膜细胞数目略有差别,在5种不同光谱条件下,在单位面积(100μm×100μm)内,蓝光组内网层细胞数量(24.33±2.08)显著低于白光组(P<0.05);红光组外核层细胞数量(33.33±3.51)显著低于除白光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通过对比各个光谱下视网膜各层细胞数量可得,蓝光组与红光组数量最少,其他各层差异不大。综上所述,饲养于不同光谱处理组的许氏平鲉幼鱼的视网膜...  相似文献   
714.
赤潮异弯藻毒性及毒性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种标准实验生物卤虫ArtemiasalinaLeach为实验材料 ,初步研究了一种鱼毒性赤潮藻———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ashiwo的毒性及其来源。结果表明 ,赤潮异弯藻能强烈抑制卤虫的运动能力 ,0 .1、1 .5、6和 2 4h时 ,赤潮异弯藻对卤虫运动的半影响浓度分别为 1 .5× 1 0 4 、7.5× 1 0 3、4.5× 1 0 3、3× 1 0 3cells/ml,但在较低浓度 3× 1 0 3cells/ml的赤潮异弯藻中 ,经过48h,卤虫的运动能力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通过对该藻各组分 :藻液 (algalculture)、藻细胞悬浮液 (re suspendedcells)、去藻过滤液 (cell freemedium)、藻细胞内容物 (cellcontents)和藻细胞碎片 (cellfragments)的毒性比较 ,发现藻液、藻细胞悬浮液和藻细胞碎片对卤虫的活力有显著抑制作用 ,而去藻过滤液及藻细胞内容物无影响 ,结合致毒途径藻细胞结构 ,可以推断毒性物质来源于藻细胞表面。经苯酚硫酸法和紫外可见光范围的吸收扫描 ,结合该藻藻的细胞结构报道结果 ,分离到的毒性组分推断为多糖类物质 ,本实验结果将有助于了解赤潮异弯藻对海洋生物危害的毒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15.
海湾扇贝体内一种球型病毒样颗粒及宿主细胞病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对养殖中罹患“性腺萎缩症”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做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病贝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感染有一种病毒样颗粒。该颗粒近球形,无囊膜,直径50~80nm。同时在细胞质内观察到许多泡状的包涵体以及病毒样颗粒的形成过程。受感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减少,核膜膨胀、部分溶解;内质网肿胀、核糖体脱落,线粒体嵴退化,溶酶体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716.
螯虾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也是研究甲壳动物疾病与免疫的一个良好模型.在研究不同组织的功能及受病原感染的影响时,需要了解组织内的细胞数量.但是,目前常用的细胞计数方法仅适用于单细胞悬液,无法用于实体组织.本研究以红螯螯虾( Cherax quadricarinatus)为对象,建立了基于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的实体组织细胞数...  相似文献   
717.
糖转运蛋白(SWEET)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克隆和分析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糖转运蛋白SpSWEET3基因的表达特征,为进一步探究其影响羽毛针禾根部沙套发育的机制及功能奠定基础。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获得羽毛针禾SpSWEET3基因的全长开放读码框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SpSWEET3基因的理化性质;利用qRT-PCR分析基因的表达特征;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其亚细胞定位。从羽毛针禾中克隆获得576 bp的SpSWEET3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该基因编码一个含有191个氨基酸的碱性强疏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619 kD。SpSWEET3属于PQ-loop超家族并含有典型的MtN3_slv结构域,发挥催化胞内糖外排的功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该基因定位于质膜,暗示其可能作为跨膜蛋白发挥功能。qRT-PCR结果显示SpSWEET3基因在羽毛针禾根组织中具有较高的累积表达,表明其对于沙套发育的重要作用;SpSWEET3基因的表达显著受到PEG干旱胁迫的诱导表达,表明其对于干旱适应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显示SpSWEET3可能通过与参与维持核酸结构稳定、转录因子、跨膜转运等蛋白质相互作用进而发挥转运糖的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SWEET基因的功能及其调控植物组织发育和适应逆境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18.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亚基(Co Ⅰ)序列研究了南海海区鲻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通过PcR扩增与序列测定获得了长度为621bp的基因片段.在35个样品中共发现47处碱基变异,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6%、24.1%、25.0%和19.2%.35条CO Ⅰ序列共定义了25个单倍型,存在4...  相似文献   
719.
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胞内多糖对SMMC7721等肿瘤细胞系的生长及凋亡的影响。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用半抑制浓度(80,5 mg/L)的极大螺旋藻胞内多糖(IPSⅠ,IPSⅡ)处理肿瘤细胞,并用MTT,SRB,DNA ladder,AnnexinⅤ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IPSⅠ(80 mg/L)对SMMC7721,A549,HeLa,U251等肿瘤细胞系抑制率分别为64.97%、46.1%、43.3%、27.02%;IPSⅡ(5 mg/L)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20.
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环境中的重要病原菌。细菌脂蛋白是一类细菌重要的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膜蛋白,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经典革兰氏阴性菌脂蛋白分泌规律遵循“+2规则”。为探究海洋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脂蛋白分泌机制是否有别于其他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本研究克隆并表达了创伤弧菌的MFP4脂蛋白,该脂蛋白N端成熟肽段第二位(+2位)氨基酸为甘氨酸,根据“+2规则”理论上应定位于细胞外膜。实验利用细菌外膜小体分离鉴定法,在表达MFP4重组脂蛋白的创伤弧菌中对其进行细胞定位后发现, MFP4生物合成后定位于细胞内膜。实验进一步构建了MFP4蛋白N端序列与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脂蛋白基因MFP4tether-RFP并在创伤弧菌中表达,细胞定位结果发现该重组融合脂蛋白仍然定位于细胞内膜,说明MFP4成熟脂蛋白的N端携带内膜细胞定位的信息。实验同时构建并表达了外膜脂蛋白LptE的N端序列与RFP的融合重组脂蛋白LptEtether-RFP,该蛋白具有与MFP4相同的N端+2位氨基酸(Gly+2),与MFP4 tether-RFP融合脂蛋白仅有(+3—+10位)8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实验发现该融合脂蛋白定位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