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6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4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凡纳对虾引进亲本及其子代R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PCR-RFLP 技术分析凡纳对虾两个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用一对引物对这四个群体进行 mt DNA-细胞色素氧化酶I部分片段的 PCR 扩增,扩增结果为一条约 1.25 kb的条带。用 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扩增条带进行酶切分析,其中 Hinf I, Sty I, Taq I 这 种酶有酶切位点。用这3种 3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RFLP )分析,共获得 种限制性类型 基因型 。而且内切酶 2 ( ) Sty I在两个不同的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的子一代的扩增产物的酶切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2.
13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赤潮毒素分析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毒赤潮事件的频繁爆发,不仅对海洋生物及自然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还严重威胁到公众健康。因此,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加强对赤潮毒素的分析及监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赤潮毒素进行检测的几种方法——全细胞PCR法、DNA探针法及信使基因细胞受体法进行了讨论。这些新技术旨在检测出环境中的痕量赤潮毒素和有害生物,杜绝赤潮毒素或有毒藻进入到食物链,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公众健康、水环境及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34.
摩擦时间依从的地震活动性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改进的单断层地震孕育过程细胞自动机(CA)模型,通过设计外界通过 施加应力与模型间进行的能量交换和模型的细胞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力学作用,试图理解地震 活动特性的力学机制.与早期细胞自动机模型相比,改进了参数的取值方式,将摩擦时间依 从的理论引进模型,使该细胞自动机模型更接近实际的孕震系统.研究表明参数取值方式对 人工地震序列和各细胞破裂事件的非均匀时间特性有重要影响,较小震级和较大震级范围中 的事件分别遵从明显不同的累积频度一震级关系.  相似文献   
135.
6-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血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研究6 -O-羧甲基壳多糖的细胞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 浓度的6-O-羧甲基壳多糖对红细胞溶 血率小于5%,说明该材料无溶血现象。以手术缝合线和500μg/mL的苯酚为对照研究不同分 子量的6-O-羧甲基壳多糖分别在1000μg/mL和2000μg/mL浓度下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 生长的影响,经过2d,4d,7d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率均大于100%,说明该材料对成纤维细胞 无毒性效应且对大白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分子量越小促生长作用越强,随 着培养时间延长促生长作用亦增强。此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6-O-羧甲基壳多糖作为医 用生物材料在细胞毒性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6.
LAMOST观测控制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AMOST的观测控制系统将实时地与望远镜控制系统和焦面仪器控制系统一起来完成LAMOST的光谱巡天工作,同时与数据处理系统紧密联系以安排观测计划和数据处理任务。研制观测控制系统的目的是自动地完成整个光谱巡天工作,以最有效地获得科学产出。  相似文献   
137.
鲎血细胞提取物生物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酸抽提法和Sephadex G-50凝胶层析从鲎血细胞中分离出含有一低分子量组分的提取物,SDS-PAGE显示一条区带。提取物可以抑制内毒素诱导的鲎试剂(TAL)反应,抑制金色葡萄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并发现25mg/L的提取物对HL-60细胞的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8.
紧密角管藻生活史中三类细胞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团老  林均民  谢宏  杨听林  胡韧 《台湾海峡》2000,19(4):T002-T004
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紧密角管藻(Cerataulina compac-ta)的细胞、休眠孢子和复大孢子壳壁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该藻生活史出现的在类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有明显判别。其中,休眠孢子还分有无性和有性形成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态结构有相似之处,也有区别,且具多样性。以上三类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各自的形态与其生理功能和生态适应相统一。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索茯苓酸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大鼠基质细胞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51只SD大鼠于腹腔内异位移植子宫内膜组织构建EM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茯苓酸低剂量(3.5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7.0 mg/kg)组、茯苓酸高剂量(7.0 mg/kg)+盐酸多索啡(0.2 mg/kg)组,每组各12只,另取12只SD大鼠只开腹不移植,设为假手术组,药物分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铁死亡指标[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铁死亡相关蛋白[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环加氧酶2(PTGS2)]与AMPK/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原代培养EM大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茯苓酸低浓度(40 mg/L)组、茯苓酸高浓度(80 mg/L)组、茯苓酸高浓度(80 mg/L)+盐酸多索啡(10 μmol/L)组,以药物分组处理后,以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及凋亡;以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铁死亡指标GSH及MDA水平、铁含量;以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铁死亡相关蛋白及AMPK/GSK-3β/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MDA水平及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TNF-α及IL-6水平、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升高(P<0.05),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茯苓酸低、高剂量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MDA水平及铁含量、血清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TNF-α及IL-6水平、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降低(P<0.05),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高剂量茯苓酸作用更强;盐酸多索啡可减弱高剂量茯苓酸对EM模型大鼠的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茯苓酸低、高浓度组大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活力、MDA水平及铁含量、ACSL4及PTGS2蛋白表达降低(P<0.05),凋亡率、GSH水平、p-AMPK/AMPK、p-GSK-3β/GSK-3β及Nrf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高浓度茯苓酸作用更强;盐酸多索啡可减弱高剂量茯苓酸对EM大鼠内膜基质细胞的作用。结论:茯苓酸可减轻EM大鼠炎症及铁死亡,抑制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异位内膜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GSK-3β/Nrf2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0.
As is well known, a high content of sulphur in coals is an effect of the post-depositional history of coal seams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iteria of its use as a fuel. Sulphur in coals can caus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 during their utilization. This problem is very actual for the Donetsk Basin because 734 mined seams out of the total of 1009 (73%) are comprised of coals with sulphur content -2%. The chemical pre-treatment as a first stage in their processing is widely use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obtain the thermal destruction products of coals (such as semi-coke, coke, adsorbents, etc.) and to simultaneously utilize coal wastes. Development in pre-treatment methods for high-sulphur, low-rank coals is especially desirable for reducing the sulphur contents of the solid products. The aim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oal pre-treatment on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rmal destruction products, and the sulphur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coals of different genetic types by reductivity (low-reduced LRC and reduced RC coals).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the coals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he Fisher method (heated to 520℃, at a rate of 7℃/m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emi-coking ga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 VTI gas analyzer. The coal samples were chemically treated directly before thermal destruction by the introduction of 1-% solutions of radical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AD (acrylic acid dinitrile C8H12N4) and products of coal-tar distillation (absorber oil). Coal pre-treatment increases the semi-coke yield and its coking ability, and changes the liquid/gaseous product r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