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外软骨藻酸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骨藻酸相继从一些海洋红藻和硅藻中被发现并分离出,研究表明其为神经毒素、递质,当它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会发生胞溶现象,从而破坏边缘系统结构而产生记忆力丧失等症状。目前,检测其含量有化学和生化二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黄、渤海常见大型海藻的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中国黄、渤海沿岸的17种红藻、12种褐藻、7种绿藻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和渤海的绝大多数红都富含二十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碳四烯酸,AA),一般都占总脂肪酸的40%以上;仙菜目的松节藻、细枝软骨藻,隐丝藻目的亮管藻、海萝、海膜、蜈蚣藻中的EPA含量均超过40%,其中海萝达到58%;杉藻目扁江蓠中EPA含量很低,但花生四烯酸含量达到58%。裸藻中16:0、18:1(n-9)、20:4(n-6)和20:5(n-3)含量占绝对优势,十八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s)和二十碳PUFAs是主要的脂肪酸。在每种褐藻中还含有一定量的14:0、18:2(n-6)和18:4(n-3)。褐藻中的十八碳PUFAs含量比红藻高,而二十碳PUFAs比红藻低。绿藻中的主要脂肪酸是16:0、十六碳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16:4(n-3)和16:3(n-3)、18:1以及C18PUFAs(主要包括18:2(n-6),18:3(n-3)和18:4(n-3),绿藻的C16、C18PUFAs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探讨海藻共附微生物的生物活性,从青岛、烟台、威海市海域的两叉蜈蚣藻、舌状蜈蚣藻、蜈蚣藻、附着美叶藻、海萝、江蓠、石化菜中共分离得到38株微生物。采用4种溶剂对发酵液进行平行提取,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番茄绵腐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种,对不同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005 g/mL时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的提取物对四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均在90%以上;乙醇、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乙酸乙酯、石油醚提取物对番茄绵腐病菌,均在68%以上。这些结果为海洋植物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及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涛 《地理教学》1998,(6):30-30
赤潮又叫红潮,是海洋表层红藻等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近海海域.藻类浮游生物因水质变化和养分提高而大量繁殖.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大片红色。因主要生物种类不同,还可能出现褐色、黑色、黄色等。  相似文献   
16.
The chloroplast and mitochondrion of red algae (Phylum Rhodophyta)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different endosymbiosis. In this study, we carried out phylogenomic analysis to distinguish their evolutionary lin-eages by using red algal RNA-seq datasets of the 1 000 Plants (1KP) Project and publicly available complete genomes of mitochondria and chloroplasts of Rhodophyta. We have found that red algae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lades of orders, Florideophyceae, Bangiophyceae and Cyanidiophyceae. Taxonomy resolution for Class Florideophyceae showed that Order Gigartinales was close to Order Halymeniales, while Order Graci-lariales was in a clade of Order Ceramials. We confirmed Prionitis divaricata (Family Halymeniacea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lade of Order Gracilariales, rather than to genus Grateloupia of Order Halymeniales as reported before. Furthermore, we found both mitochondrial and chloroplastic genes in Rhodophyta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Ka/Ks〈1), suggesting that red algae, as one primitive group of eukaryotic algae, might share joint evolutionary history with these two organelles for a long time, although we identified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phylogenetic trees. Our analysis provided the basic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red algae, and demonstrated their potential ability to study endosymbiotic events.  相似文献   
17.
琼胶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李智恩 《海洋科学》1999,23(4):34-37
近年来有关琼胶研究的趋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关本国琼胶原料藻的养殖条件和新开发海藻品系提高琼胶产量、质量的研究,其中重点研究琼胶产量、质量的影响因素;另一个就是琼胶及其分级产品琼胶糖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应用。1琼胶原料藻的开发和琼胶产量及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1.1红藻资源的开发生产琼胶的原料过去一直是以石花菜为主,现墨西哥等国的主要琼胶生产原料依旧是石花菜。后来,发现碱处理可大大改善江蓠琼胶的性能,尤其是石花菜资源被过度开采以及江蓠大面积养殖获得成功之后,江蓠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生产琼胶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8.
2021年7月末至10月初,位于黄海沿岸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台湾贡口拦海坝处出现大量悬浮生长的大型红藻。为明确该类群的分类地位,探究其生物学特征,对该处红藻群体展开了实地调研,并采集相关样本开展了形态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该群体主要由一种红藻组成,藻体紫红色、圆柱形,质软多肉,高度可达20cm,不规则互生分枝,分枝基部强烈缢缩、顶端尖细;藻体主轴横截面观可见较小的含色素外皮层细胞以及较大的近圆形假薄壁细胞和分布在髓层中央的散乱、疏松的丝状细胞。结合分子标记rbc L和cox 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该物种被鉴定为细弱红翎菜(Solieria tenuis Zhang et Xia)。与历史研究记录不同,贡口拦海坝处的细弱红翎菜群体缺乏固着器和繁殖结构,悬浮性营养生长,所在海域丰富的氮磷营养可能为其快速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生长高峰期该群体总生物量约6 t (干重),是一次局部区域性小规模“藻华”。细弱红翎菜的悬浮生态型和暴发性增殖现象表明该物种可能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其生理特征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英格  伍冠一  陈曦 《海洋科学》2021,45(1):129-138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花菜科石花菜属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可食用红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琼脂的主要来源,石花菜还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石花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还不深入。本文从石花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石花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山东青岛、威海和烟台近海海域的潮间带进行采样调查,共采取36株红藻样本,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所采集的样本在色泽、大小、形态、叶状体形状等外观上均有一定差异,但部分样本间差别并不明显.同时作者采用分子系统学的方法,从藻类样本中分离了rbcL基因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利用 rbcL 基因建立了分子系统进化树,对样品间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采得的红藻样本有很好的多样性,分别与 GenBank 中已报道的红藻门中的16个属亲缘关系较近.在青岛、烟台和威海3个海域的红藻样本呈现不同的多样性,并且同一属的样品表现出很好的属内种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