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6篇 |
免费 | 460篇 |
国内免费 | 42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2篇 |
大气科学 | 18篇 |
地球物理 | 343篇 |
地质学 | 780篇 |
海洋学 | 1908篇 |
综合类 | 77篇 |
自然地理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95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14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32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140篇 |
2013年 | 111篇 |
2012年 | 141篇 |
2011年 | 133篇 |
2010年 | 118篇 |
2009年 | 140篇 |
2008年 | 117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110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69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4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75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45篇 |
1990年 | 27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54年 | 4篇 |
1948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92.
南海北部东沙海底冲蚀河谷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覆盖南海北部东沙区的50多条多道地震剖面进行了解释.通过剖面解释,发现东沙隆起后,南海北部海底地形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其中包括东沙岛在陆架坡折处的隆起,以及沉积地层以较大的幅度向上翘起.向上翘起的地层在很大的范围内遭受海底剥蚀.在东沙隆起区的北侧,海底发育下切沟.本文解释为现代海底在更强烈的剥蚀条件下形成的海底冲蚀地形,称为海底冲蚀沟.海底冲蚀沟分布于东沙岛的北侧,大致与陆架坡折线,以及600m等深线相平行,其宽度一般在20km左右,NE-SW向长度可达200km,本文称为东沙海底冲蚀河谷.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东沙岛以北的吕宋海峡都有黑潮分支从太平洋贯入南海.这一黑潮分支在冬季演化为太平洋-印度洋贯通流,在夏季演化为吕宋海峡次表层流.东沙海底冲蚀谷的分布与太平洋-印度洋贯通流,以及吕宋海峡次表层流的位置完全一致.本文认为,黑潮分支在遇到南海北部陆坡的阻挡后,黑潮水体由陆坡向陆架堆积,并因水深变浅,水体通过空间变小而使流速加大,从而有能力对海底产生剥蚀.东沙区海底地层的剥蚀,以及东沙海底冲蚀谷的发育都是黑潮分支在东沙陆架区形成的强底流和海底长期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
94.
95.
海底沉积物孔隙度与声速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给出大陆架海底沉积层中声速(压缩波)Vp依赖于沉积物孔隙度n的一个新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当n=100时,Vp=V0,V0为海底水声速.公式的计算值与我国周边大陆架测量值吻合较好,并将其结果与国内外成果作了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96.
干热岩开采时,往往需要借助于压裂手段对储层改造形成换热通道,因此,热储裂隙中的对流换热过程对干热岩采热有重要影响.借助于巴西劈裂试验得到粗糙单裂隙,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裂隙面得到裂隙的点云数据,经处理之后导入至COMSOL Multiphysics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二维粗糙单裂隙对流换热模型,分析其对流换热特性并开展Morris全局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出口温度和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加.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与裂隙起伏度和波动程度呈强相关性,局部粗糙度较高,换热效率可有效得到提高.在裂隙开度较大(大于40μm)或初始流速较高(大于50 mm/s)时,平均和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在粗糙度越高时增幅越明显.体积流速与裂隙起伏度有强相关性,起伏度越大的位置对应体积流速越大.压力差随着粗糙度的增大而平缓增加.裂隙开度、初始流速、流体比热容和岩石热导率是花岗岩粗糙单裂隙对流换热过程中的灵敏参数,这些参数对模型的换热效率影响较大,并且与其他参数的相互作用也越强.该研究能够揭示流体在粗糙裂隙中的换热特征,并且找到影响对流换热的主控因素,为增强型地热系统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
在提出海底峡谷和海底扇-裙形成的新模式中,可利用盆地充填的数值模拟表示斜坡均衡作用的简单概念。该模式认为,侵蚀削蚀、沉积物跌积(by-pass)和海底扇-裙复合体海相超覆的形成与沉积盆地内自然地理的变化状况相关。盆地边缘可划分为两种类型:(1)进积边缘表示均衡的沉积剖面朝向盆地推进。它形成于沉积物扩散作用和重力流作用与沉积物供给、盆地沉降及盆地自然地理相均衡的背景;(2)当上部坡度超过均衡坡度时形 相似文献
98.
海洋能源获取、传输与管理是实现海洋透明化的关键技术。以能源获取的方式进行分类调研,分析探讨国内外海洋能源的获取、传输与能源管理方法,以及各个方式的优缺点,并对能源获取、传输与管理进行核心技术分解,对比我国研究现状得出各个技术与国外现有差距,预测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
加拿大海王星是世界最大的海底缆接科学观测网,于2009年开始运行.它连接了位于不同水深和不同海洋地质环境的大批观测仪器,把数据连续不断地通过互联网传给科学家和大众.海王星的建立是为了推动地震过程和大地构造、海底地下流体、海洋生物与气候变化、深海生态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等五大科学命题的研究.为最大程度地推动国际合作,加速科学发展步伐,它的系统使用完全开放,数据全部免费公开,这在科学史上前所未见.这种全方位、全开放的复杂庞大的科研系统需要高超的管理方法和优良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0.
冲绳海槽海底地形的补偿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区域补偿模式和实验均衡理论出发,利用重力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冲绳海槽的均衡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段弹性板有效厚度和补偿深度明显大于中段,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中两段岩石圈温度和补偿机制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