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岩土力学》2017,(2):341-348
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在土力学中的应用很广,但对精确求解d_(10)、d_(30)、d_(60) 3个参数的方法研究较少。提出了一种修正Van Genuchten(MVG)方程描述颗分曲线。以Matlab编程语言中的cftool为拟合工具,以青海黄土、青海遗址土、甘肃遗址土和新疆遗址土等33组土为研究对象,对比拟合方程描述遗址土颗分曲线的效果,分析MVG模型中3个参数a、m、n对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MVG模型在拟合33组土的颗分曲线时均具有较好的效果,相关系数2R(29)0.98;参数a导致曲线偏移并可以推测土粒中的最大粒径,参数m影响土中的各颗粒组分的比例,参数n影响曲线的斜率。提出的MVG方程能够精确地求解d_(10)、d_(30)、d_(60) 3个参数。  相似文献   
72.
《岩土力学》2017,(4):1179-1187
突水突泥是富水全强风化花岗岩隧道施工常见的地质灾害,地层颗粒的流失是导致突水通道扩展的关键因素,其中颗粒达到起动流速是其流失的临界条件。考虑水流冲刷和土体黏结作用,对突水通道断面颗粒进行三维受力分析,导出颗粒的临界起动条件,建立了考虑颗粒粒径、颗粒坡面位置、相对暴露度三因素的颗粒起动流速函数,并利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上述三因素对起动流速的影响规律。计算分析表明:起动流速随粒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通道断面不同坡面位置颗粒起动流速呈明显的对称性,总体上起动流速随相对暴露度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三因素对颗粒起动流速的敏感性,发现粒径对起动流速影响最为显著。同时根据断面颗粒起动最小流速标准及相对暴露度的随机性,简化颗粒坡面位置和相对暴露度两因素,导出颗粒起动流速的简化公式,最后利用室内试验和工程实例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在水文泥沙颗粒分析中,为整理出成果表,首先要根据分析数据手工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再从曲线上查得沙样小于相应粒径级别的沙重百分数,然后再根据所查得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等一系列工序,最后才得到成果表,其过程繁琐、效率低下、误差大,容易出错.本文阐述了在计算机上如何利用三次样条函数用数学的方法绘制颗分曲线,并计算出小于各粒径级别的沙重百分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4.
基于MODIS 500 m分辨率数据,利用MODTRAN 4+模型和可见光波段、近红外波段的波段比方法反演雪粒径,建立1个消融期内的雪粒径变化的时间序列,通过采集七一冰川上设立的观测点对应时间段内雪粒径验证MODIS模拟的雪粒径值,结合位于观测点附近的气象站的气温数据,探讨气温对雪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雪粒径的增长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趋势;模拟的雪粒径普遍高于实测的雪粒径值,因此反演模型需要约为1.1倍的校正因子;气温对雪粒径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5.
郭忠明  王宁练 《冰川冻土》2011,33(3):539-545
介绍了雪粒径遥感反演的研究历史,阐述了球形或非球形假设下基于雪在可见光波段高反射,在红外区雪面反射率显著下降且对雪粒径变化敏感原理的遥感反演基础,其中包括诸如温度、波长、颗粒形状等,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所应用的模型和算法,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此外,为了得到反演粒径的准确性,讨论了诸如温度、波长、颗粒形状等因素对粒径反演...  相似文献   
76.
廖然  马辉 《海洋学报》2011,33(6):79-84
光学散射方法被广泛用于获取海洋微生物的形态和浓度信息.通过测量散射光的空间分布可以测量海洋微生物的形态和浓度;而最近发现,散射光的偏振特征却对细胞内部亚微米级散射颗粒更加敏感.把海洋微生物等效为粒径远大于入射波长的“米氏”粒子和远小于入射波长的“瑞利”粒子的混合体,以两种不同粒径的实心球作为微生物偏振光散射模型.利用蒙...  相似文献   
77.
于莹  张武昌  许恒龙  肖天 《海洋科学》2011,35(9):119-123
海洋寡毛类纤毛虫包括无壳寡毛类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原生动物(粒径大小在5-200μm)。它们是微型浮游动物和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食物环和经典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即完成物质和能量由pico-和nano-级生产者的初级消费者和营养再生者向meso-级浮游动物和鱼类幼虫的传递。  相似文献   
78.
超高排土场的粒径分级及其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显的粒径分级是超高排土场区别于土质边坡的最重要特征。针对西源岭413台阶排土场,结合开发的HHC-CA模型和现场散体粒径分布情况的调查,建立了考虑超高排土场粒径分级特征的边坡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借助FLAC3D软件分析了现状边坡和各种堆排模式下的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西源岭413台阶排土场现状边坡上部位移矢量表现为下沉,其下沉方向与坡面保持同向,中部位移矢量表现为剪切,下部位移矢量略有反抬升的趋势。其边坡破坏模式为顶部平台拉裂,中部以圆弧形剪出;此排土场的现状边坡处于暂时性稳定阶段。而采用全覆盖式多台阶排土的边坡上部位移矢量表现为下沉,在排土场底部过渡到水平方向;破坏模式为顶部平台拉裂,下部以圆弧形剪出。仅考虑堆积散体的材料强度对排土场稳定性影响时,超高排土场的粒径分级有利于排土场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79.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空间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数码照相和处理技术,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坡面表土砾石覆盖度和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陡坡坡面上,坡面中部砾石覆盖度最大;在缓坡坡面上,砾石覆盖度沿坡面呈总体降低趋势.砾石覆盖度与坡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砾石粒径沿坡面有总体降低的趋势,砾石粒径随坡度增加而降低.坡面砾石平均粒径介于6-20mm之间,粒径〉50mm的砾石在坡面的数量很少.砾石在坡面不同部位的覆盖度与粒径〈40mm砾石数量显著相关,2-50mm砾石面积占砾石总面积的60%以上,该粒径的砾石决定了坡面的砾石分布.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