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184篇
海洋学   15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分形理论,对我国在中、西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获得富钴结核的粒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富钴结核的粒径具有分段分形的特点,计算得到了它们的各自的分维数,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2.
东海、南黄海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粒径分级叶绿素a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南黄海和东海海域2000年秋季表层浮游植物的粒级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在整个调查海域范围内,叶绿素a平均含量为0.72 mg*m-3,各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有显著差异,小型(Microplankton,>20 μm)、微型(Nanoplankton,3~20 μm)和微微型(Picoplankton,0.45~3 μm)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分别为31.2%,49.0%和19.8%.小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江苏沿岸和长江口附近;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海域的分布较均匀,以浙江沿岸和南黄海东部为高值区;微微型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南黄海中部和东海东南部.通过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调查海域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相关系数随着浮游植物粒径的增大而从负逐渐变正,说明高的营养盐含量区域较大粒径的浮游植物占有较大优势.依据浮游植物粒径分级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对调查站位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和海域水团的分布以及卫星遥感图显示的水色差异之间有密切联系,聚类分析方法是研究浮游植物分布和环境因子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3.
泥沙影响流速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挟沙水流中泥沙颗粒的存在将影响水流的紊动结构,并进一步影响水流流速分布。采用超声流速仪MicroADV测量挟沙水流的时均流速沿垂线分布,分析了在不同水力条件、不同泥沙条件(包括泥沙浓度及颗粒粒径)下泥沙与水流相互作用对流速沿垂线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现有流速分布公式在实际河道水流流速沿垂线分布中的应用,提出新的指数型流速分布公式形式;并根据实验资料,初步检验了该公式的精度,同时分析了指数型流速公式中系数k和指数m随泥沙浓度s、粒径d以及水力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系数k随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水力条件以及泥沙颗粒粒径同样也影响着k的变化;而指数m随粒径d的增大而减小,随泥沙浓度s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4.
金矿物统计研究中容易忽略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的金矿物统计工作大多局限于颗粒数百分比计算,而且常常把粒比简单地等同于重量比,这在理论上的实践上均是错误的。金矿物配分的本质是重量上的配分。根据物质的三维尺度特性,在光片中可以用面积比代替重量比;而在重砂分析中应尽量直接测定金矿物的质量,否则只能用体积比代重量比。  相似文献   
155.
中国开辟区多金属结核粒径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便于多金属结核的开采、结核分布规律的探讨和矿藏储量计算,对DY85-4航次所取得的多金属结核抽样样品进行了逐个三轴粒径测量和称量工作,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分形研究,得到了多金属结核的粒径统计分布规律。从而为集矿机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6.
由于崩滑-碎屑流具有高隐蔽性、发生时间短暂以及较低的可预见性,较难直观观测崩滑-碎屑流发生的过程。为了对碎屑动力特性及对房屋的破坏情况进行研究,拟对碎屑流堆积体及其粒径分布进行分析。以普洒村崩塌-碎屑流为例,使用PCAS系统对碎屑流堆积体图像进行颗粒识别、统计,并通过量纲分析法,分析堆积体颗粒与房屋破坏之间的定量联系。分析结果发现:与现场筛分统计相比,图像识别堆积体颗粒的方法得到的数据更全面、详细,并且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另外,对房屋与碎屑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房屋对碎屑流颗粒有"拦粗排细"的作用。同时,利用图像识别得到的颗粒粒径数据对推导出房屋破坏的判别公式,判别效果较好,能够在地质灾害防治、预测领域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7.
利用WRF-Chem模拟研究了植被覆盖率和风速对内蒙古地区一次沙尘过程起沙、输送及沙尘粒径分布的量化影响。同时基于内蒙古地区119个国家站1991—2020年沙尘日数据及中国全球大气再分析数据统计了内蒙古地区1991—2020年沙尘天气频数、风速及植被覆盖率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1991—2020年沙尘天气频数减小,植被覆盖增加,纬向(经向)风在内蒙古沙尘多发区显著减小。植被覆盖增加对沙尘的影响强于风速减小:植被覆盖率增加5%与风速减小30%对起沙的削减相当,且植被和风速均对沙源地小粒径沙尘的削减作用更强。因此植树造林可以选在细沙粒为主的半荒漠化地区优先开始,在保护原生植被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基础上,植树造林最终使植被覆盖率增加10%~15%即可。  相似文献   
158.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沙粒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小于床面沙粒平均粒径。其中粉沙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其相对含量呈现幂函数增加,极细沙和细沙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风沙流中平均粒径(φ)值在3.58~3.81;分选系数集中在0.46~0.55,分选性较好;偏度值变化范围为-0.006~0.1,峰度变化值在0.94~0.96。半流动沙地风沙流中平均粒径小于流动沙地,分选性较好。平均粒径(φ)与分选系数、峰度和偏度均呈正相关,分选系数与偏度、峰态间呈现正相关,峰态与偏态之间呈现正相关。研究区沙粒主要以细沙、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分选性较好,沙粒粒径分布符合正态。流动沙地较半流动沙地风蚀程度大,地表沙粒粒径粗。策勒地区地表风沙来源主要为风成沙,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  相似文献   
159.
本文研究了改性粘土悬浮液中硫酸根对其去除藻华生物效率的影响,通过Zeta电位、沉降速率和粒径分布等分析了改性粘土对藻华生物的去除效率,探讨了硫酸根与改性粘土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改性粘土对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去除效率随悬浮液中硫酸根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改性湖北土和改性江苏土对抑食金球藻去除率较低时(40%)的硫酸根浓度分别为6.46×10–3—2.42×10–1mol/L和6.46×10–3—2.42×10–2mol/L;改性粘土颗粒的Zeta电位随着硫酸根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然后保持相对稳定;悬浮液中改性粘土颗粒的沉降速率和中值粒径D50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对于改性江苏土,在硫酸根浓度为2.42×10–2mol/L时颗粒的沉降速率最大。综上所述,悬浮液中硫酸根主要通过降低粘土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桥联改性粘土组分和影响粘土颗粒分散性等作用影响改性粘土对藻华生物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160.
祖波  王军  李振亮  李旺 《水科学进展》2018,29(2):196-203
采集三峡库区忠县黄花城河段黏性泥沙进行紊动剪切作用下的絮凝试验研究。试验装置主要包括沉降柱、絮体分离室和絮体图像采集系统,试验中采用振动格栅产生近似均匀紊流场,并通过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ry)测量流速来校核流体剪切率和格栅振动频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① 该黏性泥沙絮凝效果明显,絮体最大粒径Df,95为73~126 μm、平均粒径Df,50为18~33 μm,絮体粒径分布受紊动剪切率和泥沙浓度的影响较大;② 随着紊动剪切率的增大(从3.84 s-1至30.07 s-1),Df,95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剪切率为19.94 s-1时,Df,95达到最大值,大絮体(粒径大于96μm)的数量百分数也达到最大值;③ 相同紊动剪切率条件下,不同浓度(0.3~1.0 g/L)泥沙絮凝后的絮体粒径分布,基本符合"泥沙浓度越高,Df,95越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