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88篇
大气科学   211篇
地球物理   455篇
地质学   282篇
海洋学   26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由沉溺珊瑚礁、各类胶结砂以及胶结的珊瑚石或贝壳碎屑等组成的硬质薄层通常呈零散状分布,地质取样难以准确确定它们是如何分布的,这给海底管线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风险。本文以南海北部为例,基于多种物探资料并结合正演模拟,分析、总结了海底以及海底之下硬质薄层的声学特征,在研究区综合识别出23个硬质薄层分布区。研究认为,硬质薄层与松散沉积物物理性质的差异可用于声学探测数据识别和定位。在浅地层剖面上,硬质薄层表现为强反射薄层,并对其下方地层的地震反射信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这一现象有助于确定硬质薄层是否存在以及其埋深和位置。在侧扫声呐影像和后向散射强度图上,硬质薄层通常表现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明暗变化阴影,阴影的边界指示了硬质薄层的分布范围。当硬质薄层出露于海底时,侧扫影像、反向散射强度结合浅地层剖面可以有效地识别并确定硬质薄层的范围;而当硬质薄层位于海床浅部(埋深数米到十几米)时,浅地层剖面可能是识别硬质薄层的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探测到的四次"三体散射"现象的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三体散射"现象首先在高层出现,强中心回波强度达60dB z以上,三体散射是降大雹的指示性指标并有一定的提前量,同时可能伴有灾害性大风。  相似文献   
73.
我国有关尾波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龙生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1):242-250
  相似文献   
74.
2012年以来我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工业CT的国家标准。虽然起到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暴露出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名词术语标准的制定、空间分辨率的检测条件、对比度分辨率、低对比度空间分辨率、加强对于圆盘模体测定技术的研究和测定透射散射比等问题提出若干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以云南鲁甸6.5级地震中房屋建筑破坏严重的龙头山集镇斜坡地形为例,通过地脉动测试分析得出斜坡及坡顶测点相对于坡脚参考点谱比峰值均>1,顺坡向谱比峰值大于垂直坡向谱比峰值,且谱比峰值从斜坡坡脚到坡顶逐渐增大,坡顶处约为3;顺坡向谱比峰值对应的频率为4.57~5.39 Hz,垂直坡向谱比峰值对应的频率稍高,为5.42~5.96 Hz。通过结合黏弹性边界的时域动力有限元方法分析斜坡地形在垂直入射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斜坡坡顶处的位移放大作用显著,坡脚处放大作用较小;介质剪切波速对斜坡地震动的影响较明显,尤其是坡顶点处不同介质剪切波速模型位移峰值差异较大。由于斜坡地形复杂的散射效应,在斜坡及附近测点均出现明显的转换面波,坡顶点处波形转换最显著。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龙头山集镇依坡而建的房屋建筑破坏严重是由局部地形地震动放大效应与地震动差动共同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76.
一种新的实时电磁逆散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介质圆柱体逆散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在线逆散射方法,通过支持向量机将逆散射问题转化成一个回归估计问题. 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逆散射方面, 尤其是目标的几何与电磁参数重构和埋地目标探测. 文中首次将支持向量机方法应用到该领域,设置多个散射场的观测点,通过提取散射场的不同信息作为样本信息训练支持向量机, 建立了介质圆柱体的逆散射模型, 利用该模型重构了介质圆柱体的电磁参数,同时探测了埋地位置. 数值结果显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目标的实时逆散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地震波在穿越地下散射体群时会产生多级散射波,分析其地震响应特征,可推断散射体的分布情况和性质。本文从二维标量波动方程出发,结合地震散射理论和波恩近似理论,推导了多级散射波方程。在此基础上,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法对双点散射体模型和复杂散射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多级散射波的传播规律和波场特征,并通过抽取多级散射记录和各级散射记录的单道记录与参考单道记录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推导散射波方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8.
Aki 提出的单次散射模型由于它的简单而显得很实用.作为单次散射模型的改进,本文表明应用多次散射模型也可给出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来估算一定地区地下介质的不均匀性.本文分别用尾波的强度和衰减求出与散射有关的 Q 因子.可以看到,尽管单次散射模型和多次散射模型两者给出了十分接近的结果,但后者显得更加合理并有其自相一致性.本文认为,无论运用哪个简化了的模型,方程(InA=1——Int——b1t 或 InA=2——0.5lnt——b2t)中的对数项是不可忽略的.本文应用北京地区地震台网资料,求出了频率在1Hz 左右北京地区 S 波的平均自由程,结果见表2.  相似文献   
79.
米仓山南缘中生代沉积盆地性质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米仓山南缘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地区,前人认为该地区晚三叠世—白垩纪受控于米仓山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实际上,无论是按照经典的前陆盆地概念,还是陆内前陆盆地或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术语,米仓山南缘中生代为前陆盆地值得商榷,其一些关键的地质问题必须给以重视。主要表现在:①平面构造图显示,米仓山地区,前震旦系基底与震旦系盖层之间构成一规模较大的不完整的背斜穹隆,盖层围绕基底分布,说明不是构造推覆体;②不存在形成前陆盆地的区域应力,即该区在晚三叠世开始主要是升隆作用而非强烈的推覆挤压,研究资料表明该地区大规模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在燕山期,米仓山的形成也应在该时限之内,之前米仓山为一继承性的隆起;③不具备前陆盆地的沉积格局,即晚三叠世—侏罗纪的沉积格局不是呈楔形展布。鉴于此,笔者认为前陆盆地术语不适用于米仓山南缘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盆地的类型。  相似文献   
80.
利用主被动微波数据联合反演土壤水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黑河中游干旱区水文试验的基础上,以临泽站为研究区域,探讨主被动微波数据联合反演土壤水分的方法。针对ALOS/PALSAR数据,使用AIEM理论模型计算地表的同极化后向散射系数,Oh半经验模型描述交叉极化散射特征,通过对大量后向散射模拟数据的分析,建立裸露地表粗糙度计算模型;利用模拟数据分析地表辐射亮温随土壤水分和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NN模型结合粗糙度计算结果和辐射计飞行数据反演研究区域的土壤水分。地面同步测量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发挥了主被动微波数据各自的优势,同时避免了主被动协同过程中的尺度问题,为流域尺度的土壤水分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