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4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427篇
地质学   1682篇
海洋学   51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2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活动构造与地震地质方面研究揭示,中国南北地震带西南边缘的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总体表现为北强南弱,活动性质由北段(江边以北)全新世伸展性左行走滑、向南逐步过渡为全新世早中期的剪切性左行走滑、至南段(罗川以南段)晚更新世挤压式整体抬升和全新世活动不明显特征.综合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谋断裂带北段震害特点表现为地表形变、新滑坡体产生和老滑坡体复活、崩塌及地裂缝发育、泥石流和砂土液化等.断裂带中段(江边-罗川段)控制的盆地边缘主要发育了大面积洪积扇体,在水流作用下易引起泥石流;此外,老滑坡体复活、局部崩塌、软土变形和砂脉等现象也较发育.南段(罗川以南段)灾害则以沿断层破碎带的塌方、老滑坡体复活、局部泥石流等为主.元谋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质、地震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表明,该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性分段特征明显影响着构造带上及其附近的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及未来地震活动趋势,断裂北段更易诱发中-强震,且该构造带晚更新世以来的伸展-剪切变形作用和地震活动均具有向南扩展的趋势.认识元谋断裂带晚第四纪变形特征与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对于深入探索青藏高原东南缘新构造期以来的构造变动、机理与引起的震害响应关系,以及进一步开展该区工程场地选址和地震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2.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谷晚第四纪冰川地貌演化过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阿尔泰山喀纳斯河流域在第四纪期间发生过多次冰川进退,丰富的侵蚀与堆积地貌为区域地貌演化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该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对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通过对喀纳斯湖口以下主谷内古冰川地貌的实地考察,测定不同地段多级U型谷底(台地)的海拔高度以及冰川漂砾的上限与分布位置,并对主谷内不同地段不同期次的冰碛物进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研究发生在主谷内的古冰川作用系列、规模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喀纳斯湖到驼颈湾地区的谷地中主要发生过4次冰川作用,时代分别对应中梁贛冰期(MIS12)、MIS8/10、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以及末次冰期。末次冰期冰川作用又可细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MIS4、MIS3中期与MIS2;根据三级U型谷的分布特征推断,古冰川作用规模呈现渐次变小的规律,自冰川站至下游接近冰川末端,中梁贛冰期时冰川厚度达50~395 m,覆盖范围包括主谷及两侧的山梁和支谷,延伸的长度和宽度都最大,MIS8/10以及倒二冰期时的厚度分别在102~199 m和88~269 m之间,冰川末端到达驼颈湾附近;鸭泽湖附近坡地上保存完好的多级台地,说明发生在河谷内的古冰川活性大,流动性和连续性较强,具有温冰川的性质;喀纳斯主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与局部小气候和地形对冰川的发育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93.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是全球第二重要的铜矿类型,重要性仅次于斑岩型铜矿床。并且,它们常伴生一定规模的钴、银、铅、锌、铀、金、铂族元素等其他金属资源。其矿体通常呈层状、似层状发育在沉积盆地的还原性岩石或地层中。大多数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形成于围岩的成岩作用或者成岩晚阶段,但也经常会受到成矿后变质作用、变形作用的改造,发生成矿物质的活化一再沉淀。原生成矿作用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成矿流体(低温、中—高盐度、含硫)在矿体下盘的红层中持续、长期的循环,萃取铜等金属元素,随后沿着盆地边界断裂迁移至盆地还原性地层中或者被迁移的还原性物质(石油、天然气)还原而发生铜等成矿物质的沉淀。超大规模的层状铜矿化可能对应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特殊的地质事件和地质条件,其中包括超大陆裂解、炎热干旱的古气候、大氧化事件以及冰期和富镁的海洋等。  相似文献   
994.
正1.《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论述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化工材料、建筑材料、其他非金属与金属矿产资源的预测、勘探、开发和环境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995.
正1.《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相关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学、生物古地理学、构造古地理学、层序地层学及古地理学、第四纪古地理学、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学、古今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沉积学、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古水文、古岩溶、古土壤、古地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等学科和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论文,以及以这些学科或学术领域的理  相似文献   
996.
其他     
<正>2013年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53名其中有:王成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沉积学)、陈骏(南京大学,矿床和环境地球化学)、金之钧(中国石化,石油地质学)、郭正堂(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地质)、彭平安(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油气、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高德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钻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release of an Informational System(IS)devoted to the systematic collection of all available data relating to Pliocene-Quaternary faults in southern East Siberia,their critical analysis and their seismotectonic parameterization.The final goal of this project is to form a new base for improving the assessment of seismic hazard and other natur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crustal deformation.The presented IS has been exploited to create a relational database of active and conditionally active faults in southern East Siberia(between 100°-114° E and 50°-57° N)whose central sector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ly seismic Baikal rift zone.The information within the database for each fault segment is organized as distinct but intercorrelated sections(tables,texts and pictures,etc.)and can be easily visualized as HTML pages in offline browsing.The preliminary version of the database distributed free on disk already highlights the general fault pattern showing that the Holocene and historical activity is quite uniform and dominated by NE-SW and nearly E-W trending faults;the former with a prevailing dip-slip normal kinematics,while the latter structures are left-lateral strike-slip and oblique-slip(with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left-lateral and normal fault slip components).These faul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along the borders of the rift basins and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moderate-to-strong(M≥5.5)earthquakes on the southern sectors of East Siberia in recent times.As a whole,based on analyzing the diverse fault kinematics and their variable spatial distrib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overall pattern of the tectonic structures formed and/or activated during the late Pliocene-Quaternary,we conclude they were generated under a regional stress field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uniform NW-SE tension,but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irregular hard boundary of the old Siberian craton.The obtained inferences are in an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相似文献   
998.
国内外实践证明,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常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是一种经济快速有效的勘查手段之一。但是实际工作中一些直接影响其工作效果的技术问题往往被忽视,造成其结果与客观实际不符,严重制约了该方法在金属矿勘查中的作用发挥。笔者仅就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和粗浅认识,对影响用于金属矿勘查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效果的7个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庐山第四纪泥砾堆积物成因争论是庐山第四纪冰川争论的焦点之一。对新发现的庐山牧马场泥砾剖面进行了石英砂电镜扫描(SEM)和成因分析,并初步进行了电子自旋共振(ESR)年代测定。石英砂电镜扫描表明该剖面泥砾堆积物为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并在后期湿热化影响下导致部分化学特征明显;ESR测年数据表明该剖面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225.5±20)—(242.6±24)ka BP,与推测的时代(庐山冰期)基本一致。根据测试结果,作者认为庐山牧马场剖面具有第四纪冰川作用的痕迹,但其时代和规模尚有待探讨改进。  相似文献   
1000.
王荃 《地质科学》2014,(1):1-18
十余年来,全球构造的核心课题是各期超级大陆的复原或再造。为了鉴别散布全球各地的克拉通、造山带及裂谷带是否具有亲缘关系,本文应用了地质DNA的概念。一个古老的陆壳块体必然会有许多独特的标志,类似于生物学领域的遗传基因,在母体分裂解体和离散之后被保留在子体之中。根据地质DNA的对比和异同,笔者确定华泰克拉通来源于Rodinia,并给出了其后续演化历程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前人结论不同的是,华北地台、西伯利亚地台和劳伦古陆三者共同构成的古劳亚大陆不是Rodinia的一部分,而是与其并存的另一联合古陆。SWEAT设想的误区在于将落基山带代表整个北美,实际上就劳伦古陆和北美地台而言,落基山带只是一个外来移植地体。后者与华泰克拉通一样,均为Rodinia的组成部分。华泰与华北二克拉通的拼接,以及落基山带与北美地台的拼接,都是全球性的古劳亚与Rodinia构造拼接的组成部分。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表明,此次拼接发生于536 Ma前后,这是形成真正超级大陆Pannotia的重大地质事件。寒武纪末期(510 Ma)Pannotia解体,原来的古劳亚大陆携带着华泰克拉通和落基山带,与古冈瓦纳大陆分离,并在其间的地域形成了南太平洋。直到奥陶纪晚期(440 Ma前后),古劳亚大陆分裂,华泰与华北二克拉通作为一个整体漂离加拿大地盾和北美内陆地台,同时形成北太平洋。所以,太平洋的形成不是原设想的720 Ma,而是510~440 Ma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