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9篇
  免费   1034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475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515篇
地质学   420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9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1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徐辉龙 《华南地震》2003,23(4):24-36
1995年日本新泻北部M6.0地震发生在新泻地震空区的东部边缘.由于此次地震震源较浅(10 km),造成了55栋房屋倒塌、165栋房屋半倒.通过计算倾倒墓碑的地震矩,对本区地震烈度进行了分析,发现烈度6度区(据日本JMA度)为一覆盖面积6.1×1 km2,呈NNE-SSW向分布的条带,表明震中区的冲积平原下存在一条隐伏断层.震中区地下水的温度、电导率和Cl-浓度等异常区与呈线性分布的6度烈度区大致吻合,也有力地证明了震中区下面存在一条隐伏断层.这次地震可能是由高压型热水系沿隐伏活动断层喷溢引起.带着高温的高压热水降低了岩石的断裂强度,从而触发了地震.  相似文献   
402.
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发生6.2级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 ,2 0 0 3年 7月 2 1日 2 3时 1 6分 (北京时间 )在我国云南地区 ( 2 5 9°N ,1 0 1 2°E)发生一次MS6 2地震及多次较强余震 ,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 地震震源参数据地震部门测定 ,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大理市东北约 1 0 0km处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乡 ,距大姚县县城约 30km ,距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约 1 80km ,震源深度 6km。这次地震持续了几十秒。主震发生后 ,余震不断 ,截至 7月 2 8日 ,在大理、大姚、洱源、永胜、通海等地共发生 4 89次余震 ,其中 7月 2 4日上午 7时 52分在昙华乡发生…  相似文献   
403.
川青块体及其向南东方向运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75-178,185
根据近二十年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断层及深部探测等方面研究进展提供的新证据,进一步论证了笔者(1980)提出的由鲜水河断裂带、舒尔干—花石峡断裂带、岷江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围限的川青地壳块体的存在及其向南东方向运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04.
根据库仑静应力变化的概念,对青藏块体中部地区1997年11月8日玛尼7.9级地震及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震源机制解计算结果表明,玛尼地震造成了昆仑地震断层面上10^-3MPa量级的库仑应力增量,该变化仅使得昆仑地震的发生提前了最长10年左右,表明当前地壳应变能水平可能并不很低。对照20世纪初以来全球7级以上强震频度和强度演化特征与地球自转变化的关系,认为地球自转幅度衰减、变化频率升高是近期强震活动的重要控制因素。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发生,可能是地球自转持续加速阶段后期,青藏块体内部区域应力场逐渐强化,及玛尼地震应力触发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5.
在用地形变资料研究地震的震源过程以及地壳形变与地震的关系上,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一般利用实测的地面位移场与根据弹性位错理论推导出理论位移场,采用试算法反复进行对比得到。此外,由于在三角平差计算中会得到不同的位移场,文献[2]应  相似文献   
406.
本文初步分析了1966-1976年间,中国某些大地震(Ms≥7.0)前区域中小地震活动向未来大震震源区及其邻近集中迁移的异常现象。这种迁移现象反映出大震前远震源区和近震源区内地震活动交替活跃和平静的过程。 指出在大震孕育过程中的区域地震活动迁移过程,可能与区域介质强度或原有断面“闭锁”“粘结”程度存在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07.
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空间分布及其构造含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五大连池地震台1983年以来观测到的五大连池火山区的地震记录复核的基础上,测定了火山构造地震的空间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震活动均为壳内地震。受火山构造环境影响,地震活动存在着外围边缘强,震源深度分布深;内部弱,震源深度分布浅的差异。火山区内部地震深度分布优势在5km—8km,有3个地震分布密集区,震中分布呈明显的沿火山构造断层成带分布特性。在地震条带交汇处,震源深度起伏变化大,是火山构造活动强烈部位  相似文献   
408.
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忻州─泰安人工地震测深剖面P波、S波的联合解释,得到沿剖面不同地质单元隆起区与裂陷区、震源区与非震区的速度和波速比结构.鲁西隆起和太行、山西隆起为较均匀的成层构造,地壳厚度分别为32km和40-43km,波速比为1.74.中段裂陷区构造变化较大,地壳厚度约30-33km,波速比为1.75-1.77.邢台地震区上地壳下部和中地壳出现高波速比1.77的异常,与裂陷区东的1.73形成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地震的发生不仅与震源区的构造有关,更主要是与震源区岩石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09.
震源硬化模型的理论、实验及观测事实依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立德 《地震》2000,20(1):1-9
从前兆异常共性特征、有关理论分析及岩石实验结果等方面,论证了震源硬化模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10.
地震能量、振幅与周期的关系,由震源性质决定,因而其相关程度可作为强震类型划分的指标.初步将强震划分为主余震、双主震和强震群型3类.同类型强震在震源性质定量指标上有相似性,且有一定重复性.它们可为后续强震预测提供依据.从1988~1997 年50多例CDSN宽频带(BPZ波)强震记录中,分析得出的后续强震预测参考指标,对分型预测法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