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7篇
  免费   103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467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327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6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341.
342.
宽频P波反演1988年澜沧地震震源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改进了Kikuchi P波反演震源时间函数方法,在最小二乘法中引入加权系数,均衡各台资料在求解地震矩中的比例关系,使之推广到不同震中距、不同方位的情况。利用我国CDSN台网长周期和中长周期资料,分别用反射率法和远场广义射线法产生了理论子波,反演出澜沧M_s7.6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裂时间过程。结果表明,1988年澜沧大震的断层面走向150°,倾角84°,位错矢量与水平夹角175°,为走滑型震源机制;地震破裂上升时间为4秒,特征时间39秒,宏观尺度130公里,总地震矩达到2.5×10~(21)牛顿·米;地震可分成三个子破裂,由东南向西北扩展,构成了P波的复杂性,基本上能与现场地表迹象和地震宏观参数对应。  相似文献   
343.
曾融生  孙为国 《地震学报》1992,14(7):534-564
由于喜马拉雅的大陆碰撞,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性相当高.正如地震学在全球板块学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对研究大陆构造的演化亦有重要影响.本文对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性和震源机制以及高原的活动断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对高原的地震带进行重新划分.亚东——安多是一条活动地震带.高原中,震源深度 h>70km 的地震多数分布在这个带上.此带以西的活动构造以及应力状态与在它以东的有很大差异.与阿拉干不同,这里 h>70km 地震的震级较小.其震源机制为正断层.亚东——安多活动带是高原西部地壳张裂区的东缘.h>70km 地震的出现,表明该带地幔顶部为脆性而且积累应变能.文中特别提到近于北西-南东走向的雁石坪——丁青——昌都这一断层带,它的地震活动性大,其震源机制为左旋走滑断层.它属于青藏高原东部的一组左旋走滑断层,是最南边的一条,可能也是最新的一条左旋走滑断层.在班公——怒江以南的崩错——嘉黎断层是一条不连续的右旋走滑断层,这条断层的地震活动性也很大.它与雁石坪——丁青——昌都左旋走滑断层带相距仅百余 km.它们的成对出现,极可能表明现今青藏高原的物质从此两条断层带之间的羌塘地体向东流动.阿尔金、昆仑、鲜水河可能是较早时期高原物质东流的北缘边界.由于物质的冷却自北方开始,物质东流的路径随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344.
这一地震带的地震构造特点是由该构造带处在活动区和稳定区的连结带的位置所决定的,同时也受现代地球动力作用的制约.该带的地震受构造控制.而震源多位于地壳范围内.地壳受到断裂(其中包括新近活动的断裂)的强烈切割.  相似文献   
345.
三维绿色生物量的遥感模式研究与绿化环境效益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技术上叙述了绿量的遥感模式研究和绿化环境效益估算,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提出了绿量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绿化的量化指标体系;(2)成功地修正了“逻辑斯蒂曲线”方程,并以平面量模拟立体量的方法测算了上海市全市的绿量,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精度;(3)提出了模式林的概念及测定了以绿量估算绿化环境效益中所必须的标准换算量;(4)首次用绿量在全市范围估算了绿化群落的吸碳产氧、吸收二氧化硫、滞尘及夏季降温等环境效益。为分析现有绿化群落布局与结构的合理性,及为绿化规划乃至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46.
通过对白龙江沿岸垂直气候分析和花椒生长的实地调查以及栽植试验,将该地花椒的立体种植划分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有其适宜的品种,以期每个层次栽植的花椒尽可能充分利用该层次的气候资源,获得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347.
地震力学     
地震力学主要是研究地震发生时主破裂的形成、类型及状况,即所谓震源物理和震源成因问题。从物理观点看,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能量(应变能与动能)的激发、交换与平衡等力学问题。 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震源区的实际破裂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对于简化的断层模型,若只考虑静力学效果,则是以介质对一定震源状态的弹性响应为根据的。即认为地球内部断层面的形成类似于晶体物理学中的裂纹扩展问题。将震源区的破裂解释为弹性体内位移的突然错动,称为弹性位错。引用位错理论研究震源,是地震力学研究的扩充与深入。  相似文献   
348.
1980年和1992年分别在昆明和北京白家疃台架设了IDA观测仪器,1985年开始又陆续在北京,兰州,海拉尔等地布设和完善了CDSN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为开展长周期面波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超长周期地震观测在地球自由振荡,震源物理面波理论地震图合成及非均匀地球介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同时结合1989年5月6日发生在秘鲁的Ms7.0地震,介绍了利用简正振型资料开发地震矩张量反演  相似文献   
349.
为测定震源机制及对S波射线做切线,描绘出S波波场是很有用的。就单力偶来说,S波射线的切线已知是些公共直径同运动矢量相一致的大圆。就双力偶来说,它们的几何要复杂些。本文我们介绍它们的方程及从中导出的一些重要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在极射赤投影图上可直接做出这些切线。对于这组分析,我们给出单力偶情况下,S波射线切线的方程及从它推出已知的特性,它表明两种情况下随后的推论是精确的。就双力偶情况,我们还加了一个描绘这些线的极射赤投影绘制过程的附录。  相似文献   
350.
本文中作者以祁连山中段为研究区域提出了评估中长期预报区内烈度的方法。本方法的特点是对相对稳定的发震地段在某预报期内进行烈度概率分析。文申指出了本方法与确定性方法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不同之处。计算表明,对本区,烈度提高一度,遭受该烈度袭击的概率即减少20%左右。根据计算结果,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给出了每小区Ⅵ——Ⅷ度发生的概率,并以此作为估算预报期内损失期望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