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462篇
海洋学   328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61.
【目的】研究夏季湛江湾陆源溶解态氮(TDN)和溶解态(TDP)入海污染物浓度、组成和入海通量特征。【方法】根据2018年夏季(7月)湛江湾陆源TDN和TDP入海污染物现场调查,进行实验室分光光度法分析。【结果】湛江湾夏季陆源TDN和TDP平均浓度分别为(366.87±400.61)和(28.60±37.52)μmol/L;溶解态无机氮(DIN)和溶解态无机(DIP)平均浓度分别为(60.90±41.81)和(20.28±34.42)μmol/L;溶解态有机氮(DON)和溶解态有机(DOP)平均浓度分别为(305.97±413.96)和(8.32±13.54)μmol/L;夏季湛江湾排污口中TDN和TDP严重超标,大部分入海河口和排污口站位处于劣五类水质,主要位于南柳河、绿塘河和文保河入海河口。DON/TDN和DOP/TDP平均分别是83.4%和29.1%,DON和DIP分别是TDN和TDP的主要存在形态。TDN/TDP、DON/DOP、DIN/DIP平均分别是15.5±7.0、46.4±58.3、14.8±24.3,是导致湛江湾呈现氮限制重要原因之一。夏季湛江湾TDN、TDP输入通量分别为1617.73t和266.32t,其中遂溪河占比最高,分别为71.1%和58.8%【结论】湛江湾夏季陆源入海氮污染物浓度较高,氮比失衡,陆源污染物输入通量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特征,实现湛江湾近海水质根本改善必须加强陆源入海污染物控制。  相似文献   
962.
人工湿地复合基质深度净水除磷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垂直上升流人工湿地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泥炭、蛭石、砾石以不同体积比(柱1比例1:1:3,柱2比例1:1:2, 柱3比例1:1:1,柱4全为砾石)组成的复合基质对人工湿地出水的深度除效果.结果表明,填充复合基质的柱1-3对总和正酸盐的处理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7%和90%以上,明显优于填充单一基质砾石的柱4(27%和 21%);蛭石、泥炭价格远高于砾石,从经济、有效的原则出发,用蛭石、泥炭、砾石以1:1:3的体积比例混合作为复合填料比较合理;该复合基质适合于水质深度净化,在进水总浓度不超过0.1 mg/L的情况下,除效果相当稳定,可以保证 0.02mg/L以下的出水浓度(地表Ⅲ类水质标准),并达到80%左右的去除率;遇到高浓度污染负荷冲击时,去除率会降低;该复合基质的除机制主要为吸附净化,单独使用易吸附饱和,而与人工湿地中与湿地植物的吸收净化衔接起来,就能形成稳定持久的除效果.  相似文献   
963.
在实验室光照黑暗交替培养下,用半胱氨酸下调黑暗起始时的氧化还原电位(ORP),研究低电位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 469)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低电位胁迫消除后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恢复潜力.结果表明,在-50~-100 mV范围内水体ORP越低,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强.低ORP可抑制铜绿微囊藻对的吸收,且这种抑制程度与电位变化无关.-50~-75 mV的电位对铜绿微囊藻SOD酶活性有促进作用,而-90~-100 mV电位明显抑制SOD酶活.当低ORP胁迫消除后,铜绿微囊藻能够恢复至最初的生长状态,同时伴随含量的提高和SOD酶活的恢复,-50~-75 mV电位胁迫对藻消除胁迫后的生长更有促进作用.因此,低ORP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该影响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64.
东太湖表层沉积物的磷饱和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东太湖一个横断面上8个样点、1个网围养鱼区样点,1个鱼塘样点的表层10cm沉积物含量进行了分层采样分析,并以表层沉积物和湖水组成系统,通过添加研究了沉积物的饱和度。  相似文献   
965.
为了研究珠江河口营养物质循环和溶解氧,建立了一个生态型水质模式.在该水质模式中营养物质以溶解无机态、碎屑有机物质、底栖物质、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等5种形态出现,而每种形态均分氮和两种形式.水质模式采用三维形式,并与斜压水动力和泥沙模式联立运行.  相似文献   
966.
沈林亚  吴娟  钟非  向东方  成水平 《湖泊科学》2017,29(5):1084-1090
本文研究了分级进水对阶梯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效果的影响.在保持总水力负荷为100 mm/d的情况下,分别将总进水量的0%、10%、20%和30%用于湿地第2级阶梯的进水,分析了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氮、的总去除率和沿程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分级进水比例条件下人工湿地对COD和总(TP)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COD和TP的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7.80%和81.17%,COD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1级,其贡献率平均为82.18%,TP的去除主要集中在第3级,贡献率平均为54.37%.分级进水对总氮(TN)去除率影响显著(P0.05),当2级进水比例为20%时,TN去除率最高,为61.70%±4.48%,且3个梯级对TN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52%、42.11%和21.37%.相同组合形式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的工程应用中,可根据需求设置20%左右的2级进水比例,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67.
在国内外岩土模型动力试验中,一般以图表形式对监测区域进行逐一动态分析,无法直观形象的掌握试验模型整体受力变形,为深入分析动态响应机理带来一定的不便。以前-后排抗滑桩加固斜坡桥基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例,通过在岩土体中埋设一定数量的自制青铜带和水平加速度计,监测滑坡变形和加速度响应,结合已知测点的水平坐标和竖向坐标,利用Renka Cline随机矩阵生成方法转换为数字矩阵形式,据此绘制坡体变形及PGA放大系数的二维等势图。试验结果显示,二维等势图能合理反映斜坡PGA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揭示振动波作用下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研究结论和试验现象保持一致,满足斜坡模型整体受力变形分析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一种实用的试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68.
矿石之微生物脱磷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尘芽孢杆菌进行了微生物脱机理与应用的探索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生尘芽孢杆菌脱必须经过两个步骤:(1)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溶液pH值使矿石中的溶出;(2)当溶液中的达到一定浓度后微生物形成胞内聚酸盐。  相似文献   
969.
长江河口及其上海岸带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讨论了的 5种存在形态及其分布规律。河口及岸带水体沉积物中主要是以有机 (OP)和无机 (IP)形式存在的 ,有机是有机质的组成部分 ,无机又可分为可溶性(DP)、铁结合 (Fe P)、铝结合 (Al P)、钙结合 (Ca P)。研究发现 ,沉积物中总含量水平在 6 92 79~ 1570 99μg/g之间 ,无机含量在 2 2 0 0 2~ 92 8 33μg/g之间 ,占总含量的31 8%~ 6 0 5% ,而有机含量在 394 89~ 6 4 2 6 6 μg/g之间 ,为总含量的 39 5%~ 6 8 2 %。在分析水体沉积物中各形态的含量和变化的基础上 ,对在时空上的变化、与有机碳、总氮的关系以及污水输入影响等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并提出沉积物中铁结合 (Fe P)和铝结合 (Al P)可作为判断污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70.
太湖宜溧河流域洗衣粉排磷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宜溧河流域内总发生量为3540.98t/a,进入太湖的总量为157.43t/a、流域内总的入湖率为4.45%。流域内洗衣粉排发生量为336.20t/a,洗衣粉排入湖量为27.71t/a,洗衣粉排量占入湖总量的比例为17.60%。因此,洗衣粉“禁”措施在全太湖流域的实施,可削减约17.6%的总入湖量,这对减轻太湖富营养化状况,缓解藻花的暴发,改善太湖水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