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21.
盐度对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雌雄中国鲎进行人工授精育苗,研究盐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并用未授精的卵作对照,观察其授精后2~3d出现的分裂纹是否可作为受精的标志。结果表明,中国鲎人工授精育苗的可行盐度为16~40,适宜盐度为16~33。实验中,受精率在可行盐度范围内均达85%以上,但孵化率却较低,授精后所能表现的分裂纹可作为其已受精的标志。卵的成熟度对人工授精后的卵的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2.
四十年来磨刀门河口水动力对地形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泄洪通道之一,径流分配居珠江三角洲八大口门之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磨刀门经过大规模的人工整治,河床形态变化很大。利用磨刀门1964年、1977年、2003年的地形,通过ECOMSED模型模拟了磨刀门海域洪季水动力场,对潮流、水面坡降、潮能通量等特性进行对比,发现整治后磨刀门水动力强度加大,而且流速滩槽分异明显;落潮期间上游水位均大于下游水位,水面坡降落潮比涨潮大一个数量级;水深与流速是决定潮能大小的主要因素,同一位置随着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潮能通量也减小。  相似文献   
323.
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磨刀门河口近几十年来水文动力的变化并重点研究围垦和挖沙这二类人类活动对水文动力变化的影响。磨刀门河口近期水文动力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位升高,主干分流比加大,断面平均流速增大;潮汐动力20世纪607、0年代至90年代初明显减弱,潮差减小,主要分潮振幅变小;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潮汐动力增强,潮差增大,主要分潮振幅变大,涨潮量增大。围垦加速了水位的抬升,改变了河口的径流和涨潮量分流比,使河口的断面平均流速增大,减弱了河口的潮汐动力。挖沙使河口潮汐动力增强,降低了水位上升的速度。  相似文献   
324.
陈宏 《海洋学报》2019,41(6):135-136
正海南南海热带海洋研究所首次在世界上培养成功共生的原绿藻(Prochloron didamni Lewin),该藻属于原绿藻门,为该门目前仅有的一个共生物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全世界在此之前都还没有人让它离开宿主培养成功。1975年美国藻类学家Lewin在海鞘的泄殖腔内首次发现原绿藻,此后在世界其他热带海域先后发现该藻,中国著名藻类学家曾呈奎院士1975年晚于Lewin教授在西沙发现该藻,后来还做了超显微结构的研究。Lewin根据自己的  相似文献   
325.
芋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芋螺科(Conidae)是一类多样性较高的暖水性海洋贝类,肉食性,体内有毒素可射杀猎物。芋螺毒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因此该类动物备受关注。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芋螺动物资源,芋螺资源的开发及相关研究需要分类学提供支撑。本文简述了芋螺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历史,回顾了这一类群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海域芋螺科分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终指出通过经典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交叉综合,结合中国海域的研究材料,将会补充和完善国际上较新的芋螺科分类系统,缩小与国外同类研究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26.
针对国际上海洋绿藻束生刚毛藻Cladophorafascicularis与C.vagabunda的同物异名争议,本文对采集于海南岛莺歌海的束生刚毛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从55个样品的形态特征观测及分析中获得了用于其物种鉴定的主要特征为:藻体丛生,黄绿色,往往纠缠在一起,高3—23cm;基部为不规则分枝的假根状,往往多个植株的假根粘连在一起;直立部分叉状或多不规则叉状分枝,主枝可产生多个分枝或产生分级的分枝;上部枝多个密集成束,偏生于一侧,末位小枝侧生,多向内侧弯曲,略呈栉状排列,枝端钝尖;主轴细胞长宽比为3—6.5,侧枝细胞长宽比为3—5,小枝细胞长宽比为1.5—5,末位细胞长宽比为1.2—5。结合形态特征比较以及分子数据分析,本文探讨了束生刚毛藻与C. vagabunda的同物异名问题,认为束生刚毛藻可作为独立种存在。  相似文献   
327.
【目的】分析珠江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叶绿素a及其驱动因子的潮周期变化,并揭示叶绿素a的环境影响机制。【方法】基于珠江磨刀门河口2017年枯季(1月13-20日)水文水质多要素同步观测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多个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量化各因子的驱动作用。【结果】磨刀门水道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为0.77~10.92μg/L,口门处变化为0.70~9.01μg/L,磨刀门河口动力驱动下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潮周期差异显著。盐度、含沙量和氮磷营养盐亦随潮汐涨落差异显著,而水温无明显潮周期变化。【结论】外海水团对氮营养盐的稀释混合作用强于磷营养盐,而悬浮泥沙对磷营养盐的吸附作用强于氮营养盐。与氮营养盐相比,溶解态磷相对不足,限制磨刀门河口浮游植物的生长。径流(营养盐、悬沙等为代表)、潮流(盐度为代表)对河口浮游植物的影响机制不同,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水温起着直接作用,而悬沙和盐度间接影响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变化。  相似文献   
328.
通过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来分析区域构造活动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同级阶地的对比方法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缺少标志地层、风化严重的地区。文章通过横穿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南段的青衣江河流地貌研究,探讨了粒度分析在阶地、冲积扇面等河流地貌面对比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中砾石之间基质砂的粒度,很好地区分了同一地区的不同级阶地,粒度呈现出规律的渐变特征;另外,在不同河谷的同级河流地貌面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主要与河谷的大小规模相关。这表明,基质粒度的变化反映了河流沉积物随年龄增加而风化程度变大的规律;另一方面,从新到老的河流沉积物剖面中基质的颜色有明显的渐变特征,可以应用于野外初步识别地貌面。这些成果为河流地貌面的对比研究提供了新的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9.
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对甘肃肃南红石嘴中梁-白泉门地区的地球化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合各地质单元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和组合特征、综合异常特征,认为调查区应以Cu、Ag、Sb、Au等矿种重点来开展,并圈定综合异常10处。其中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综合异常3处,与阴沟群有关的综合异常6处,与阴沟群和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综合异常1处。本次工作认为AS6、AS7、AS10综合异常找矿前景良好,并开展了大比例尺的查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30.
贵州铜仁地区九门冲组黑色页岩富含钒、镍和铀等金属元素,也是一套优质烃源岩。为了解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成因,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Zn、Cu、Cr、Ni、U元素富集,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Ce负异常、V/Cr和V/(V+Ni)表明黑色页岩形成于静水还原的斜坡环境,Co/Zn值、Zn-Ni-Co三元图、(La/Sm)N>1、δEu正异常、La/Yb-REE图解、La-Ce关系图解和北美页岩组合样标准化曲线略左倾等反映黑色页岩沉积过程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海底热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根据K2O/Na2O-SiO2判别图、稀土元素组合及比值等特征,反映区内构造背景以被动大陆边缘为主,由于受到热液活动的影响,也显示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