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232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3 毫秒
711.
锌胁迫下两种鹿角珊瑚虫黄藻荧光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南三亚鹿回头珊瑚礁区生长的花鹿角珊瑚(Acropora florida)和浪花鹿角珊瑚(Acropora cytherea)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金属锌的胁迫环境,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测试两种珊瑚虫黄藻在不同浓度硫酸锌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验结果显示:(1)当珊瑚暴露在相对低浓度锌(105.6μg/L)条件下,枝条较细的浪花鹿角珊瑚的最大光化学产量(Fv/Fm)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快速下降;较粗的花鹿角珊瑚前6天无明显反应,但到第8天时其Fv/Fm和rETRmax亦开始显著下降;(2)当珊瑚暴露在相对高浓度锌(599.4μg/L)条件下时,两种鹿角珊瑚颜色均快速变浅,第2天即大面积露出白色骨骼,Fv/Fm下降到0.3以下,不再对光强产生响应,指示珊瑚已死亡。实验结果揭示了珊瑚虫黄藻光合作用对重金属胁迫的响应过程,表明锌污染对造礁珊瑚虫黄藻光合能力有严重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到珊瑚生长,高浓度的锌使虫黄藻光合作用快速衰减直至停止,导致珊瑚短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712.
胶东乳山英格庄金矿碲化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电子探针微束分析,在胶东牟平-乳山成矿带内的英格庄金矿发现碲银矿、辉碲铋矿,并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楚碲铋矿,该矿物系列以复杂的连生关系呈细小片状产出于白云石及石英矿物颗粒间。碲化物电子探针化学成分结果显示本区碲化物普遍贫碲。依据碲化物及其共生矿物的产出关系和矿物化学成分,推测其形成顺序为黄铁矿→镍黄铁矿→辉碲铋矿→楚碲铋矿→碲银矿。依据碲化物矿物共生组合对体系中碲化物形成时的fTe2fS2进行了限定,log fTe2范围为-19.5~-11.2,log fS2上限为-16.8;并试图对碲的来源及其地质意义进行探讨,认为英格庄金矿中碲化物的发现揭示了深成幔源的信息,鉴于碲与金相近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密切关系,认为金矿赋矿围岩荆山群和昆嵛山杂岩体提供成矿物质来源的可能性不大,而早白垩世的构造-岩浆活动特别是壳幔物质的交换过程与金成矿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13.
楚碲铋矿、赫磅铋矿是两种光见矿物,其化学成分特征是亏Bi而富S,An,Cu等杂质,它们呈细小的(0.05-0.15mm)的嵌晶被包裹在黄铁矿晶体中,在黄铁矿(单矿物)中含量最高可达2300ug/g,使其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它们的生成是由于两种不同性质的初始热液在运移途中相偶,引起磅元素迅速淀积的结果,其化学成分特征反映出S,Au,Cu等都是该区可利用的重要有益组分,因此具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714.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大水沟碲矿床是世界首例独立碲矿床。通过对其进行矿床地质、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包裹体地质及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且不同矿化期的成矿元素、成矿流体来源亦不相同:主成矿期Te主要源于地幔岩浆脱气,少量来源于基性岩或大理岩,S可能主要源于早期形成的磁黄铁矿,Bi可能与中酸性、基性岩浆有关;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气液。  相似文献   
715.
包玉  王志泰 《干旱区地理》2011,34(2):208-214
以盆栽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大叶黄杨生长与生理指标对不同程度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生长指标(苗重、苗高和地径)有明显的影响,变化表现出一致的规律性,即随胁迫程度加剧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表现出差异性: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随胁迫程度加强而增大;水分饱和亏缺变化和丙二醛活性在轻、中...  相似文献   
716.
水分胁迫下棉花冠层叶片氮素状况的高光谱估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不同灌水量条件下,对棉花单叶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全氮含量做相关分析,并采用地物光谱仪。获取北疆棉花冠层关键生育时期的高光谱数据。应用一阶微分光谱,衍生出基于光谱位置变量的分析方法。以红边积分面积(SDr)为白变量,冠层全氮(TN)含量为因变量,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T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8723^**。n=39),叶绿素含量能有效的估计棉花单叶TN含量;红边积分面积变量与冠层TN含量呈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是0.7394^**(n=40),利用构建的相关模型可以较为精确地估测新陆早6号、8号冠层叶片的全氮含量,RMSE分别为0.3859和0.4272。研究认为红边积分面积变量具有预测棉花冠层全氮含量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17.
干旱对芦苇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曹昀  王国祥  张聃 《干旱区地理》2008,31(6):862-869
盆栽试验研究了芦苇幼苗在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物量动态、质膜透性、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芦苇幼苗高度、株高、基径、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递减.芦苇幼苗通过个体变小、叶片数量和面积减少、生长速率减缓等适应性策略来降低蒸腾量,利用有限的可利用水分维持生命活动,达到了植物叶片水分含量与土壤可利用水分的平衡.不同强度干旱均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升高,减少了叶片对光能的捕获,降低光合机构遭受光氧化破坏的风险,是芦苇幼苗适应干旱的一种光保护调节机制.干旱还导致了芦苇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细胞质膜透性增加,重度干旱时细胞质膜透性达29.3%.PSII最大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PSII的非循环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芦苇通过非光化学淬灭(qN)的上升保护PSII.  相似文献   
718.
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生理变化及其高光谱响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测定水分胁迫条件下棉花不同生育时期内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应用微分技术处理棉花的反射光谱,并结合棉花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a b)含量(Chlt)、叶片全氮(TN)含量等生物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棉花水分胁迫情况下的高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一阶微分光谱720nm波段的数值与LAI的正相关(R=0.7656);750nm处一阶微分值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74);微分光谱690nm~740nm数值积分面积与TN含量呈正相关(R=0.7669),采用比值反射率对反射光谱1300nm~1500nm波段范围内最小值与棉花叶片的含水量作相关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R^2=0.8298),验证了一阶微分光谱数据与棉花的生理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能够反映出棉花生长发育的动态特征;证明了棉花的花铃期是高光谱遥感对棉花长势和生理参数定量诊断的最佳时期。本研究通过建立一系列线性光谱模型对棉花生理参数进行估测,为基于高光谱数据的棉花生长模型和棉花长势的遥感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19.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并结合能谱分析,在金青顶金矿Ⅱ号矿脉深部除含碲化物碲银矿、碲金银矿和碲铋矿外,首次发现碲金矿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对于该矿床中存在碲金矿这一新矿物的推测,也打破了该金矿深部无碲金银矿的传统认识。这些碲化物呈连生体或者细脉状产于黄铁矿等硫化物、石英与黄铁矿裂隙中。在金银碲化物矿物中,Te含量变化较小,Au含量变化较大,与Ag呈负相关,与Bi为正相关。结合金-银-碲矿物成分-共生图解,对金银碲化物矿物的共生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Te总是优先与Ag结合形成碲银矿或碲金银矿,只有热液中Ag被消耗后才与Au结合形成碲金矿,最后Te被耗尽,矿液中残留很多的Au,从而形成自然金,说明随着成矿过程的演化,成矿热液可能逐渐富金,具体表现为碲银矿-碲金银矿-碲金矿-自然金的析出顺序。  相似文献   
720.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铜矿中微量硒和碲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李刚  李文莉 《岩矿测试》2002,21(3):223-226
采用Fe3 + 盐和 1 ,1 0 -二氮杂菲作干扰抑制剂 ,氢化物 -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铜矿中微量硒和碲。H2 SO4和HClO4的存在对硒、碲有明显的增敏作用。方法检出限分别为LD(Se) =0 .1 5 μg/L ,LD(Te) =0 .2 0 μg/L。方法适用于w(Cu) <2 5 %的铜矿和其它岩石样品中硒和碲的测定 ,经标样分析验证 ,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1 2次测定的RSD分别为RSD(Se) =4.2 2 % ,RSD(Te) =6.3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