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提要:笔者报道了运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云南个旧地区碱性岩侵入年龄和煌斑岩的测年结果,即白云山碱性岩的形成时代为76.6 ±3.6Ma,煌斑岩的形成时代为77.2±2.4 Ma,这两种类型的岩石均为燕山晚期岩浆作用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岩石学组合的构造指示意义及前人的有关其他研究成果,认为这些岩石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的动力学环境。  相似文献   
122.
李金轩  伍月  鞠楠  刘欣  施璐 《地质与资源》2022,31(6):833-836
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在赛马铌钽矿床识别出独立铌钽矿物,种类主要为铈铌钙钛矿、钙铌矿及铌钛铀矿. 该发现回答了对辽东地区是否存在独立铌钽矿物的质疑. 根据全岩Sr-Nd-Pd同位素分析结果推断该铌钽矿床的成矿过程与富集地幔有关,同时有部分地壳物质的混入.  相似文献   
123.
新生代以来,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致使青藏高原发生大规模隆升和岩石圈的东南向挤出。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和喜马拉雅构造带作为调整高原内部挤压应力的两个边界,发育有两条新生代富碱岩浆带,该带内富碱岩浆的成因及其成岩机制是了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深部动力学的关键钥匙。本文针对哀牢山-红河富碱岩浆岩带的云南六合正长斑岩及各类深、浅源包体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研究。年代学结果表明,六合正长斑岩形成于37 Ma,略早于金沙江-哀牢山带富碱岩浆作用峰期时间(36 Ma)。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六合正长斑岩具富碱、高钾、低镁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和高场强元素(Ta、Nb、Ti),并具有高Sr含量和Sr/Y值,弱Eu负异常的特征。结合六合正长斑岩和部分深源包体的同位素组成与滇西下地壳起源包体相一致的特征,说明正长斑岩应该起源于加厚下地壳含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部分熔融,而非前人普遍认为的富集岩石圈地幔起源。正长斑岩内大部分浅变质包体是富碱岩浆上升过程从浅部地壳围岩所捕获,它们并...  相似文献   
124.
普朗铜矿床是格咱岛弧产出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以往较多关注于含矿的石英二长斑岩,而对矿区出露的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研究相对薄弱.对普朗矿区的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开展了地球化学和锆石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闪长岩SiO2含量为62.46%~62.25%,K2O含量为5.53%~6.27%,MgO含量为3.58%~3.69%,(Na2O+K2O)总碱含量为7.93%~8.72%,K2O/Na2O>2,属中性超钾质碱性岩;花岗闪长斑岩SiO2含量为66.00%~66.98%,K2O含量为4.06%~4.19%,MgO含量为2.04%~2.17%,(Na2O+K2O)总碱含量为7.60%~7.81%,K2O/Na2O>1,属酸性钾质碱性岩.花岗闪长斑岩与中甸地区火山岩具有一致的Sr-Nd同位素特征,而闪长岩εNd(t)值变化范围大,二阶段模式年龄分散(369 Ma、913 Ma、1 138 Ma),指示有富集组分的混入.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7.0±2.9 Ma;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11.5±3.7 Ma.结合岩石主量、微量元素、全岩Sr-Nd同位素及锆石U-Pb年龄,提出甘孜-理塘洋在长时期的西向俯冲(约25 Ma)过程中,普朗矿区(局部)可能发生过由挤压向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激发幔源的岩浆活动,导致钾质碱性小岩体侵位,该过程对该超大型斑岩铜多金属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中国西南龙潭早期碱性火山灰蚀变的TONSTEI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潭早期TONSTEINS的时空分布。对该地区8层TONSTEINS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认其全部为不同期次的同沉积碱性火山灰蚀变粘土岩。此一发现填补了全球含煤建造中缺失碱性火山灰沉积记录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龙潭早期TONSTEINS的时空分布。对该地区8层TONSTEINS的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分析,确认其全部为不同期次的同沉积碱性火山灰蚀变粘土岩。此一发现填补了全球含煤建造中缺失碱性火山灰沉积记录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7.
青海省囊谦县钾质碱性岩岩石化学成分富碱(Na2O+K2O=7.20%~10.6%),高钾(Na2O/K2O=0.56~0.93)和富钙 (CaO=1.65%~6.39%),富集 Rb,Ba,Th,U,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E) 和 Pb, 亏损 Nb,Ta,Zr,Hf,Ti 等高场强元素( HFSE)。∑REE 范围为 336.8×10-6~611.31×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19.78~33.58)和铕异常不明显(δEu=0.96~1.05)。 粗面玄武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 LA-ICP-MS U-Pb 定年结果分别为 34.9±1.2 Ma,35.0±1.1 Ma,35.3±0.5 Ma,均属于古近纪, 相当于晚始新世。从本文定年结果还表明斑岩(花岗斑岩)成岩时间略早于火山岩,暗示该区的岩浆作用,有先侵入后喷 发的趋势。囊谦钾质碱性岩的成因与印度、欧亚两大陆碰撞有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8.
夏斌  林清茶  张玉泉  邓万明 《地质学报》2006,80(11):1676-1682
通过岩石化学和40Ar-39Ar定年研究结果: 巴毛穷宗钾质碱性火山岩,涌波错和羌巴欠钙碱性火山岩,40Ar-39Ar坪年龄分别为30~26 Ma、18 Ma和15~14 Ma, 并对该区火山岩的性质和时空演化规律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9.
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大量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火山岩。选取大兴安岭西缘玛尼吐组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流纹岩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为高钾钙碱性的火山岩,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SiO2含量为5671%~7185%,Na2O+K2O含量为592%~1018%,Na2O/K2O比值较高,为078~133,Mg#为306~564。玛尼吐组火山岩的稀土元素配分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右倾明显,可见明显的Nb、Ta、Ti、Sr和Eu负异常(Nb*=017~071,Sr*=024~115,Eu*=049~077)。稀土总量较高,为200×10-6~949×10-6。结果分析可知,玛尼吐组火山岩源岩与霍林河火山岩源岩相似,均为混合了少量先存古老地壳的新生基性下地壳。新生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安山质岩浆,并经角闪石+斜长石+钾长石+磷灰石+钛磁铁矿等的分离结晶形成了玛尼吐组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流纹岩。玛尼吐组火山岩显著的岛弧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其形成于与太平洋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30.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北部威海地区发育大量中生代侵入体。本文报道了新的同位素稀释法和 SHRIMP 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数据,确认该区中生代侵入岩浆活动主要有三期,分别是三叠纪晚期~210Ma,侏罗纪晚期160~140Ma 和白垩纪早期~110Ma。三叠纪晚期主要是橄榄安粗岩系列的侵入体,包括邢家碱性辉长岩(211±5Ma 和213±5Ma),甲子山辉石正长岩(211.9±1.5Ma 和209.0±6.5Ma),槎山正长花岗岩(205.7±1.4Ma),它们的形成可能指示深俯冲大陆的板片断离作用。侏罗纪晚期主要有垛崮山花岗闪长岩体(161±1Ma),文登花岗岩体(160±3Ma)和昆嵛山花岗岩体(142±3Ma)。大量700~800Ma 的继承锆石指示这些花岗岩是俯冲的扬子板块部分熔融的产物,它们可能起因于碰撞加厚地壳的拆沉作用。白垩纪早期的侵入体代表性的有六度寺辉石闪长岩(114.5±0.8Ma),秦薄顶钾长巨斑状花岗岩(114±1Ma),三佛山钾长斑状花岗岩(113±1Ma)和伟德山花岗岩(108±2Ma)。这些高钾钙碱系列侵入体,是中国东部普遍发育的岩石圈减薄过程中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