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223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沙和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偏北海区,它们远离大陆,水域开阔,无径流影响,且所处的纬度较低,与我国大陆近海的水性环境和所受大陆气候的影响明显不同。研究中沙和西沙群岛生物区系的特点对于了解生物的地理分布和变迁规律以及合理开发利用其海洋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1973年5月、12月和1974年5月、11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中沙、西沙群岛附近海琙进行浮游植物调査,提出了浮游硅藻名录。1975年5-6月和1976年3-4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又在该海域进行了浮游硅藻类的定性、定量调查。我们参考这些资料,对该海域的浮游硅藻区系得到如下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82.
赤潮生物浮动弯角藻名称小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军  刘东艳 《海洋科学》2003,27(6):45-46
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 Ehrenberg)是中国和世界范围海域常见的浮游性硅藻,它常能引起赤潮。在世界各地都有其赤潮的报道,在中国的青岛胶州湾、厦门海域和香港水域都曾有其赤潮的报道。  相似文献   
83.
本工作使用一次培养法初步研究了Cr(VI)对菱形硅藻和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Cr(VI)浓度大于16ppb时,则对其生长率产生抑制作用,其72小时EC_(50)值分别为260ppb和230ppb.根据活性点位模式计算了Cr(VI)与藻体的结合常数,约为2×10~5藻体中Cr含量与培养液中Cr浓度有关,两者近似指数关系,根据藻体中Cr含量和溶液中Cr的浓度,估计每个硅藻细胞与Cr最大结合容量约为5×10~(-17)mol/cell.  相似文献   
84.
东海陆架晚第四纪沉积硅藻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蓝东兆  方琦 《台湾海峡》2002,21(3):351-359
本文对东海陆架DG9617岩芯沉积硅藻进行了研究,共分析鉴定出97种和变种,有近10种硅藻在岩芯中连续分布,且有较高的含量,而其余种类含量极低,仅零星检出。根据该岩芯中产出硅藻种类、含量及硅藻丰度变化特征自下而上共划分出3个硅藻组合带及5个亚带。结合孢粉资料,对产出3个不同硅藻带岩芯的地层年代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该岩芯所代表的地层年代为中-晚全新世,硅藻I组合带大致为大西洋期的沉积,硅藻Ⅱ组合带应为亚北方期的产物,而硅藻Ⅲ组合带与亚大西洋期对应。文中并对不同硅藻组合带产出时的古海洋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5.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2):176-189
南海北部深海平原边部KL29柱样中共鉴定出硅藻169种和变种,隶属于53属,依据硅藻种类的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硅藻带,其中Ⅰ带划分出5个亚带,Ⅱ带划分出8个亚带,文中讨论了各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的比值变化,文中讨论了各硅藻带的古温度和古地理条件,并依据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的比值变,确定出该柱样的地质年代:Ⅲ带属于全新世沉积,Ⅱ,Ⅰ带均属于晚更新世的沉积。  相似文献   
86.
87.
The uptake of zinc and cadmium by a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 Thalassirosira weissflogii and the nutrient variation (phosphorus and silicon) in the culture medium were estimated when exposed to zinc and cadmium stress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It was found that low cadmium addition could stimulate the culture to grow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ate and exert its toxicity at the elevated concentration.The cellular uptake of zinc and cadmium by the diatom varied in the ranges of 1.21~3.75 and 0.060~0.629 fmol per cell respectively in the whole cultivation period.The mean cellular phosphorus and silicon drawdowns were constant with 0.26~0.42 and 0.30~0.46 pmol per cell respectively in those healthy cultures.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algal cells can adjust som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to decrease metal accumulation and keep metal homeostasis in the organism.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 that the cellular cadmium uptake might b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ellular phosphorus, silicon drawdown and the growth rate of diatom (P<0.05, 0.001, 0.01); and the cultures grow better in good conditions, the lower amount of phosphorus, silicon materials are consumed by a single cell to keep a high efficiency of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88.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地临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门西海域赤潮过程,分析几个主要理化因子(水体稳定性,无机氮,无机磷,可溶性锰锰,可溶性铁和维生B12)与硅藻赤潮发生及其规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自六十年代起,由于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使硅藻的形态学及分类学的研究日益深入。近年来由于采用硅藻壳壁上二种超微结构——唇形突(Labiate process)和支持突(strutted process)的形态、数量及其在壳面上的分布在不同的科、属、种的表现不同作为分类标准,使得从十九世纪末以来所采用的形态学的分类依据有了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0.
南极冰藻生化组成及其与低温适应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4种南极冰藻(2种单细胞绿藻——Pyramimonas sp.和绿藻L4,以及2种硅藻——硅藻Hl和H2)的蛋白质、脂肪、糖、无机元素含量和组成,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等的基本生化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4种冰藻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常温藻,蛋白质含量以绿藻L4的含量最高,为45.18%;Pyramimonas sp.的蛋白质含量最低为27.70%。4种冰藻的脂肪含量均高于常温藻,为14.02%~l9.89%;总糖含量为4.7%~l6.3%,与常温藻含量接近。Mg的含量在冰藻和常温藻的无机元素中都为最高,为13600~l24000mg/kg,但4种冰藻的含量均低于2种常温藻;4种冰藻的灰分含量均低于常温藻,表明冰藻含有更高的有机成分。冰藻的氨基酸含量与常温藻的含量没有明显不同,但绿藻L4含有较高含量的羟脯氨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2.48%。4种冰藻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冰藻的基本生化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冰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并且完全符合作为水产养殖饵料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