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22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中华半管藻的营养细胞和休眠孢子的形态结构显示:营养细胞上下壳各具一个线性裂口而不外突的唇形突,壳壁上的眠纹放射状,爪状连接刺上有零散的单孔,从单孔分泌胶质与相邻细胞连接;休眠孢子双凸透镜形或近球形,壳厚,表面平滑无纹饰,上壳面边缘具8~16根分叉长刺,下壳面具微刺,外围有一裙状物,其上有微孔。两类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反映其不同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62.
熊志方  李铁刚 《海洋与湖沼》2017,48(6):1244-1256
海洋大型硅藻的勃发及其在海底的纹层硅藻席沉积代表大规模的有机碳和生物硅输出通量,该生物堆积事件或过程对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产生负反馈,因而在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本文在融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纹层硅藻席的研究现状,认为大型硅藻勃发不能直接和上涌活动相关联,在热带海区一般与成层化相关,在亚热带海区总体上与锋面作用相关。大型硅藻勃发时,表层水不一定贫养,也可以是富养的,也不总是需要借助浮力下沉到营养跃层吸收营养物,可直接吸收海洋表层中的营养物(如风尘溶解来源的硅酸)。大型硅藻通过高的初级生产力吸收大气中的CO_2,尔后在海洋深部降解形成的CO_2在海洋成层化条件下以巨大"呼吸CO_2库"得以封存,代表促使冰期大气pCO_2降低的一种重要机制。海洋纹层硅藻席的保存环境由多种因素制约,可以是氧化的也可以是亚氧化的,因而对用纹层沉积物来指示缺氧底层水条件应持谨慎态度。另外,提出了解释大型硅藻勃发和硅藻席形成机制的新模式"风尘触发硅藻席沉积",极大地促进了硅藻席沉积成因谜团的解决。最后,指出了目前海洋纹层硅藻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3.
Diatom data of 192 surfac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marginal sea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ogether with modern summer and winter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data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show that summer sea-surface salinity(SSS) i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winter SSS and so is summer sea-surface temperature(SST) with winter SST.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SSs and SSTs are less positively correlated,which may be due to interactions of regional current pa...  相似文献   
64.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s of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Chaetoceros gracilis MACC/B13, 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MACC/B211,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CC/B221 and Nitzschia closterium MACC/B222), cultivated at 22 ℃±1 ℃ with the salinity of 28 in f/2 medium and harvested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the early stationary phase and the late stationary phase,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rowth phase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most fatty acid contents in the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The proportions of 16:0 and 16: 1n-7 fatty acids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16 :3n-4 and 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ulture age in all species studied. The subtotal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SFA)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ulture age in all speci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B13. The subtotal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MUFA) increased while that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 decreased with culture age in the four species of marine diatoms. MUFA reached their lowest value in the exponential growth phase, whereas PUFA reached their highest value in the same phase.  相似文献   
65.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分析乌鲁木齐河尾闾湖泊东道海子剖面的硅藻记录,结合孢粉、磁化率、烧失量和粒度分析资料,以^14C测年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边缘的环境演变。研究认为:东道海子地区在4900aBP~3120aBP这一时段气候较稳定,3120aBP以来,有几次波动;湖泊的高湖面期与气候的冷期对应,湖泊的盐碱度较低,硅藻以及水生、沼生植物生长较繁盛;湖泊的中湖面期与气候的暖期对应,湖泊的盐碱度较高,硅藻以及水生、沼生植物生长较稀少。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南海北部陆坡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海洋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对研究区ZSQD196PC柱状样有孔虫、硅藻及有孔虫氧同位素资料开展了分析。依据沉积有孔虫、硅藻主要属种的百分含量、丰度及组合特征,将有孔虫划分为3个组合,分别对应于氧同位素MIS1、2、3~4期;将硅藻划分为4个组合,大致对应于MIS1~4期。MIS1期有孔虫以暖水种占优势,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百分含量显著升高;硅藻丰度低且以热性种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沿岸种,反映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MIS2~4期有孔虫以冷水种占优势,温跃层种含量相对较高;硅藻丰度高且以广布种占优势,出现沿岸种含量的升高,反映较冷的气候条件。通过对比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分析讨论了末次盛冰期、Blling—Allerd暖期和新仙女木事件在ZSQD196PC柱状样的沉积响应,揭示了末次冰期中的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67.
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第四纪硅藻及其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家英 《地质论评》2002,48(5):542-551
中国南海北部陆坡ODP 1144站位硅藻植物群的研究,建立了西太平洋边缘海一个新的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硅藻生物地层图式,根据硅藻化石中具有指示意义的硅藻种的分布和生态变化(暖水种和冷水种),划分了8个硅藻组合带,其硅藻组合带分别在不同的高低海面环境下形成的,根据ODP1144站位氧同位素(OIS)测定结果,8个硅藻组合带与OIS 1-8期相对应。1、3、5、7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1、3、5、7期,间冰期是以热带和亚热带硅藻占优势,其中冷期出现大量的沿岸硅藻为特征,反映高海平面温暖的气候条件;2、4、6、8硅藻组合带相当于OIS2、4、6、8期,冰期是以亚热带,热带和出现较多冷水硅藻为特征,反映低海平面较冷气候条件,硅藻丰度值的变化与冰期和间冰期有关,可以证实间冰期时期高的海平面和较低的生物生产力以及冰期时低的海平面和高的生物生产力,而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又与沉积时期沿岸流或上升流的强弱及水团活动有密切关系,进而揭示该区古海洋环境的演化与季风强弱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8.
硅藻群落结构的差异:比较样本采集过程与空间梯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种群的分布与其所处的生境条件密切相关,但在实际过程中的一些人为因素,例如取样方法、样本的制备以及藻种鉴定都可能会干扰到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因此很有必要探究这些人为因素是否会对真实的硅藻群落生态学研究产生误导性的判断,以免干扰硅藻生物水质评价的客观性.选取采样方法及样本制备为代表的人为因素对硅藻群落生态分析结果引入的误差大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子样本之间(同一样品重复制作的玻片样本)和样品之间(同一样点重复取样)群落结构差异大小分别是1.26%和1.97%,同一条河流的样点之间则为3.38%,而所选定的跨河流研究区域的样点间群落结构差异最大(42.03%).生态学的排序结果和数理统计分析表明,在硅藻群落结构分析中,现场取样方法和样本制备过程相对于不同生境条件所引起的变化,并不会带来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河流附生硅藻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可基本不考虑取样方法等因子的干扰,而是侧重于环境因子对硅藻生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
为寻找天然抗污损活性化合物,以抗硅藻附着活性为导向,采用有机溶剂萃取、半制备高压液相色谱对分离自海绵的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抗硅藻附着活性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活性物质结构。从菌株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7种具有抗硅藻附着活性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环(L-亮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2)环(L-缬氨酸-L-脯氨酸)、(3)环(D-脯氨酸-L-亮氨酸)、(4)环(L-脯氨酸-D-亮氨酸)、(5)环(甘氨酸-L-脯氨酸)、(6)环(L-苯丙氨酸-顺式-8-羟基-D-脯氨酸-)、(7)环(L-苯丙氨酸-反式-8-羟基-L-脯氨酸-)。说明海绵附生芽孢杆菌UST050418-715代谢产物中存在大量环二肽类化合物,可以帮助宿主海绵实现对硅藻附着的化学防御。  相似文献   
70.
东海陆缘(闽北段)晚第四纪沉积的硅藻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东海陆缘 (闽北段 )晚第四纪沉积 4口钻井岩心进行系统的硅藻分析研究,获得丰富的硅藻化石,共发现硅藻 117种和变种,分属于 33个属。根据剖面硅藻组合特征变化,结合最优分割法和对应序分法的计算机运算结果,可以详细划分为 12个硅藻带,自下而上为 :1.Cascinodiscusargus-Cos.wittiom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2.Cos.blandus-Cyclotellastriata硅藻带,3.Cos.excentricus-Trbliepteychuscocconiformis硅藻带,4.Gomphonema-Cos.blandus-Actnolychusralfsii硅藻带,5.Cos.-Cyclotellastriata-Actinocyclusralfsii硅藻带,6.Cos.-Actinolychusralfsii硅藻带,7.贫乏硅藻带,8.Cos.lineatus-Cos.rothii-Actinolyclusralfsii硅藻带,9.Gomphonema-Cyclotellastriata-Cocconeisplacentulavareuglypta硅藻带,10.Cos.rothii-Cyclotellastriata-Actinolychusralfsi,11.Cymbel laaffinis-Cyclotellastriata-Gomphonema硅藻带,12.Coscinodiscuswittinus-Cyclotellastriata-Epithemiahynd manii硅藻带,建立了该区晚第四纪硅藻组合序列,并探讨其相应的古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