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213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3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受地理学“再物质化”思潮的影响,移民地理学开始将物的主体性纳入移民地理的研究框架,探索流动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移民地理研究新范式,以解释当前愈发复杂的移民局势,并形成了移民地理学的“物质转向”。移民地理学对物质性的关注较早,但其对物的讨论往往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使得该领域一直未能形成一套主流的理论体系。基于此,论文拟通过梳理国内外移民地理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前沿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围绕移民流动过程中“人—物—地”互动构建理论框架。首先,对西方物质研究的哲学脉络进行梳理,发现“物质转向”思潮最早根源于西方唯物主义、新物质主义与知觉现象学等理论,这些哲学思想与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产生新的空间辩证思想。其次,通过对近10年的移民地理“物质转向”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4个研究热点:移民基础设施、移民身体与生命政治研究、移民物质文化与空间实践、超越人类的移民地理。最后,文章对西方移民地理“物质转向”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阐述其对中国移民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本土化移民理论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2.
153.
当代地理科学若干研究进展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4.
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裂变径迹定年是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同位素年代学方法。人们一开始就注意到了它的退火特性,例如使用总体定年时,先把样品分成两份,其中一份经高温退火,退去所有的自发裂变径迹,再送反应堆辐射,用来测诱发裂变径迹密度。但直到80年代初,裂变径迹分析方法还...  相似文献   
155.
关于台风风场研究进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是对我国造成严重危害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越来越多的海洋开发工程的进行,对台风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从台风的观测,理论和数值研究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台风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并对现阶段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6.
贝类血细胞活性氧体内防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峰  李光友 《海洋科学》1999,23(2):16-19
不论是在海水还是淡水,贝类的生存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寄生虫和病原体。因此,贝类必须具备一个有效的防御系统来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使其免受感染。虽然贝类具备坚硬的外壳形成一个物理和化学屏障,但仍然需要一个有效的体内防御网来对付通过伤口或其他途径偶然进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贝类的体内防御系统不同于高等动物,缺乏特异性免疫机制,是以血细胞为防御基础的,这些血细胞能够通过吞噬和包囊来清除体内的外来病原微生物。血细胞释放一些毒性物质来杀灭和消化病原微生物,这些毒性物质中有一类是血细胞在吞噬过程中释放的…  相似文献   
157.
地现代地球科学重要进展的综述,强调南沙岩石圈构造研究应从断裂构造入手,从系统论、层滑论、转换论、多元论等当代先进科学思想出发,重点探讨岩石圈的层块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8.
西北太平洋是全球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最多的区域,相较于夏季热带气旋,对于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相对较少。随着2000年后登陆我国的秋季热带气旋中超强台风的比例逐渐增多,并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灾害,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西北太平洋秋季热带气旋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主要包括秋季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影响因子以及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征与影响等3方面,并对研究秋季热带气旋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9.
张敬业  孙珂  张国宏 《地震》2023,(2):166-188
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凭借其高精度、大范围、全天候监测的优势,在地表高程、形变等信息的获取、反演等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发展为地壳形变观测领域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利用InSAR技术进行地壳形变观测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持,这势必会给信息的收集和解读带来新的挑战。近些年,机器学习快速发展并在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将深度学习方法与InSAR技术相结合的尝试应运而生,深度学习突出的数据挖掘能力和对目标任务的分类、预测能力将会为InSAR数据处理和地壳形变观测中的应用提供新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深度学习在InSAR数据处理与地壳形变观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0.
极地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极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特征,除短暂的夏季部分地区有冰雪融化外,其余均被常年的冰雪所覆盖。变化极大的光照辐射、季节性的光照时间、极低的温度造就了极地微生物特殊的生物学特征。自1908年Ekelof首次报导在南极分离出微生物后,各国的微生物学家相继在极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明了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