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4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篇 |
大气科学 | 1篇 |
地球物理 | 10篇 |
地质学 | 168篇 |
海洋学 | 397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为了量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4月对湄州湾7个断面高、中、低潮间带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优势种类包括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杂色伪沙蚕(Pseudonereis variegata)和小头虫(Capitella capitata)等。2010年10月,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物种丰富度为(8.21±2.04)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1±80)ind./m2和(73.9±78.8)g/m2;2011年4月,平均物种丰富度为(6.76±2.90)种,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95±220)ind./m2和(45.8±58.0)g/m2。4月和10月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大型底栖动物4月的多样性、生物量等通常低于10月,但丰度更高。此外,湄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生物量和丰度在各采样断面的高、中、低潮区的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用发酵法对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海水域表层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 ,在近岸表层海水中 ,粪大肠菌群检出数密度最大的 40个 /升 ,一般是 2 0个 /升 ,密度最小的小于 2 0个 /升 ,后者占多数站位。排污口潮间带 1月份粪大肠菌群检出数 40个 /升 ,3月份 2 80 0个 /升。粪大肠菌群的分布 ,离岸越近数量越高 ,同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岸水体已受生活污水污染 ,尚属轻度污染。但排污口潮间带的污染趋势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3.
厦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天然放射系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HPGeγ谱仪测定了厦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得到11种核素238U2、34Th2、26Ra2、22Rn2、10Pb2、28Ra2、28Ac2、28Th2、24Ra2、12Pb、40K的平均比活度分别为:40.2、82.7、32.4、28.9、94.2、69.3、57.1、71.6、64.0、71.4、692Bq/kg.结果表明潮间带沉积物中天然放射系不平衡,其中234Th相对于238U2、10Pb相对于226Ra过剩,222Rn相对于226Ra2、28Ac相对于228Ra2、24Ra相对于228Th亏损. 相似文献
104.
正2014年5月21日,PNAS杂志在线发布题为《海洋生物圈的普遍与稀有》(Commonness and Rarity in the Marine Biosphere)的文章,研究者发布了他们突破性的发现,这些发现推翻了生物多样性中性理论。在过去的10年中,中性理论主导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中性理论的目的是解释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以及相对丰度,但是这个理论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它不能解释海洋生态中高度丰富物种的重要性。该理论认 相似文献
105.
106.
107.
厦门地区潮间带蟹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厦门地区三个岛屿潮间带调查所获的资料,研究了蟹类的种类组成与分布,并应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蟹类的结构特征。经鉴定的蟹类有14种55属91种,其中软相57种,岩相44种。软相的蟹类组成与岩相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8.
109.
ATS(algal turf scrubber)系统是一种利用潮间带藻类高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N)、磷(P)元素的水质净化系统, 藻类是支持整个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净化效果密切相关。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水水族缸的ATS系统中藻板样品和自然礁石上的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18S rDNA研究结果表明, ATS系统中经筛选得到藻类优化序列21390条, 其中对丝藻属Antithamnion占主要地位, 占序列总数的22.79%, 其次19.07%序列归入斜纹藻属Psammodictyon; 宋井、展南亭、后宅3个地区的藻类经筛选分别得到88435、87129、106458条优化序列, 主要为分枝色指藻属Chroodactylon、宽果藻属Mastocarpus和日本马泽藻属Mazzaella。ATS系统和自然环境样品共有的优势藻为骨条藻属Skeletonema和仙菜属Ceramium。本实验在研究ATS系统与自然礁石上的藻类群落相似性的同时, 深入探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优化ATS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福建海岛潮i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862种,其中动物为734种,藻类为128种.对1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3个类型(1)开敞海域群落,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2)近岸港湾群落,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3)河口群落,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盐度和水扰动程度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