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篇 |
免费 | 118篇 |
国内免费 | 4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篇 |
大气科学 | 16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290篇 |
海洋学 | 883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179篇 |
自然地理 | 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54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45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65篇 |
2009年 | 54篇 |
2008年 | 49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9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43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2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黄海中部隆起是下扬子地块向海域的延伸,是当前海相盆地海域资源调查的潜力区。中部隆起自印支期以来经历多期构造隆升、挤压及剥蚀作用,显著影响了盆地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2016年底完钻的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首次在中部隆起钻穿印支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在中部隆起既是新近系-第四系底界,又是下三叠统灰岩的顶界,横向延伸平缓,上、下地层产状差异巨大,下伏地层具有强烈的挤压变形及逆冲推覆,呈现显著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本次研究基于泥岩声波时差法计算的印支面地层剥蚀量约为1200 m,镜质体反射率法计算的剥蚀量约为1400 m,与地层趋势面估算的剥蚀量基本一致。结合南黄海盆地演化过程分析,认为中部隆起大致于晚三叠世开始隆升,至晚白垩世期间经历快速剥蚀,并可能延续到渐新世末期。在当前南黄海盆地资源调查逐步转向中、古生界海相残留盆地之际,依托实际钻探资料进行印支不整合面研究及剥蚀量恢复对于恢复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及评价油气资源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为了在离心机试验中模拟降雨引起的滑坡,设计和使用了一套降雨模拟系统。这套系统的构成主要是针对离心试验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的。所采用的特殊技术可以均匀分配雨水,将雨滴的尺寸效益和科氏加速度引起的雨滴偏移最小化,实现了不同强度和历时的降雨模拟。通过一个降雨条件下砂土边坡的离心模型试验,成功应用了该套降雨模拟系统,研究了边坡中的降雨入渗过程。 相似文献
43.
44.
冠螺科是世界热带至温带常见的海洋腹足类。它们的贝壳坚厚,呈卵圆形或三角卵圆形,螺旋部短,体螺层膨大,螺层上常有纵肿脉。壳口长卵形,外唇向外翻卷并增厚,常有齿,壳轴常有褶皱或突起,有角质厣。这一科动物中,现代生存的种类约有60种,其中约1/2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海岸线长,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软体动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冠螺科的种类经我们研究整理历年来在我国沿海采到的标本计有13个种及亚种。文献记载我国有分布的泡光鬘螺Phalium glabratum bulla (Habe)和宝冠螺Cypraecassis rufa (Linnaeus)(前一种记载于台湾省,后一种记载于东沙群岛)我们尚未采到。台湾省沿海、东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特别是离岸较远的深海,我们调查的还很少,随着采集调查的进一步发展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种类发现。
冠螺科中很多种类的肉可供食用。许多种的贝壳绚丽多彩,是广大工农兵群众喜欢搜集的观赏品,也是做贝雕的良好材料。西沙群岛产的冠螺和台湾省产的宝冠螺都是世界上有名的刻浮雕用的贝类。
本文初步搞清了我国冠螺科的种类和分布,为我国这一科动物的鉴定、资源调查和利用以及教学、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5.
从华北西部和南部五个煤矿取得的石炭、二叠系腐殖煤的饱和烃馏分中,经GC和GC/MS分析,检测出了较丰富的二萜类生物标志物.根据质谱特征与卡瓦保留值,并对照文献谱图,确认其中包括五个具有贝壳松烷骨架的四环二萜烷(即ent-白叶烷、16α(H)-和16β(H)-扁枝烷、16α(H)-和16β(H)-贝壳松烷).以及一个三环的异海松烷.一个完整的四环二萜烷系列在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系腐殖煤中的发现在北半球很可能属首次.这些二萜类内组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分布,可能反映古植物群演化与分布的变化.扁枝烷和贝壳松烷的立体化学构型,可提供重要的有机成熟度信息. 相似文献
46.
水产品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细菌多样性及优势微生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在不同冻藏时期的优势微生物,并且得到一个较全面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构,采用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及克隆子分析等方法,分别对冻藏1d、8d和20d条件下鲐鱼鳃体系中的细菌种群多样性、优势微生物及其中产组胺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鲐鱼鳃内的细菌多样性均较强;冻藏1天的鳃体系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占优势为总数的77.5%,产组胺细菌如泛菌属(Pantoea)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较少;第8天优势细菌种群是梭杆菌属(Fusobacteria bacterium)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产组胺菌如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和弧菌属(Vibrio)较前期数量有所增加;冻藏到第20天的优势种群为哈夫尼菌属(Hafnia)和沙雷菌属(Serratia),它们均是产组胺的菌群。鲐鱼中细菌多样性及其优势微生物的变化等全面信息可为了解鲐鱼水产品组胺发生的微生物机制及其控制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7.
48.
早侏罗世托阿尔期早期大洋缺氧事件(Toarcian Oceanic Anoxic Event,~183.8 Ma)是一次全球性的多幕式生物—环境事件,其在四川盆地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亦有显示。对采集自川东北地区大安寨段的鱼粪化石进行形态学描述和内含物分析,发现鱼粪化石中含有大量的磷质成分,多为未经消化的鱼骨化石,另有大量介壳类化石与有机质混杂在一起。据露头岩性和显微薄片特征认为: (1)粪化石呈螺旋状,生产该粪化石的鱼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其喜食小型鱼类和软体动物等,推测可能是肺鱼类(角齿鱼);(2)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其中湖泊表层含氧量丰富,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了研究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型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较为复杂,而湖底为水动力条件较弱的还原环境。该研究成果可为早侏罗世托阿尔期大洋缺氧事件在湖泊中的沉积响应及生态影响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黄颡鱼(Pelteobagrus eupogon)不同生态地理分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0个黄颡鱼微卫星分子标记对吉林省月亮湖野生黄颡鱼(YL,30尾)、四川野生黄颡鱼(SC,30尾)、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段黄颡鱼(SH,18尾)、湖北省荆州市长湖野生黄颡鱼子代(YY,30尾)及其亲本(QQ,30尾)、天津市换新国家级原良种场黄颡鱼1号(TJ,30尾)6个黄颡鱼群体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等进行了遗传检测,根据基因频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Nei氏标准遗传距离,x2检验估计Hardy-weinberg平衡,采用近交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群体的遗传分化及其来源.同时,使用PHYLIP3.63软件绘制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A进化树.6个群体共检测到5042个扩增片段,长度在150-650bp,40个基因座扩增出等位基因数从1-8个不等,共计14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基因座扩增得到3.575个等位基因.结果显示:(1)6个黄颡鱼群体的多态性指标均适中,PIC在0.00-0.79之间,平均值为0.40、0.37、0.35、0.39、0.35和0.19,有效等位基因数(Ae)1.00-5.44个不等,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依次为2.05、2.30、1.93、2.07、1.93和1.47,无偏期望杂合度(He)在0.00-0.83之间,平均值为0.45、0.46、0.36、0.46、0.41和0.23;(2)遗传相似系数YY与QQ遗传相似度最高(0.9947),TJ与SC遗传相似系数最低(0.4846),聚类结果与地理分布呈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