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0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494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181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337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3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煤基石墨微结构的高分辨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湖南省鲁塘地区煤基石墨,经与之共生的红柱石的相图分析,它属于低压相系矿物,在200—800℃和5.5×10~5Pa以下条件下形成。它的高分辨电子显微象显示,煤基石墨按其石墨化程度有四种类型微结构。因而。将煤基石墨划分为相继的四个石墨化阶段。同时有四种石墨产物,它们是:前石墨化阶段——芳层石墨;初石墨化阶段——微柱石墨;中石墨化阶段——柔绉石墨;高石墨化阶段——平直石墨  相似文献   
702.
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痕量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衍生  周采菊 《岩矿测试》1992,11(3):236-239
研究了热解涂层和全热解石墨管中Sr的原子吸收信号形状和原子化行为,讨论了CaCl_2、FeCl_3和HClO_4,抑制Sr吸收信号的原因。采用EDTA铵盐作基体改进剂,全热解石墨管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河泥中痕量Sr,方法的特征量为6.9pg/0.0044A。  相似文献   
703.

早在20世纪初期, 化学家就开展了比色法分析钴、镍的研究工作。由于比色法灵敏度不高且操作繁琐, 人们开始追求更高效的固体样品消解方法、更简便的操作以及更高灵敏度和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在样品分解方面, 逐渐发展出了酸溶和碱熔两套样品分解体系; 在仪器分析方面, 则发展出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更加高效简洁的仪器分析技术。随着地质科学的发展, 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微区原位分析技术, 以及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镍同位素分析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在元素分析方面, 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体光/质谱法一般需要经过酸或者碱将样品分解为溶液状态, 前处理流程较为繁琐; 而X射线荧光光谱法采用熔片或者压片进行样品制备, 前处理方法简单高效, 更加受到青睐。在同位素分析方面, 镍同位素逐渐应用到钴镍矿床研究中, 近年有望通过典型矿床剖析明确多种成矿过程镍同位素的行为与分馏机制, 如岩浆演化、热液蚀变、风化等。镍同位素的分离技术难度较高, 因此, 创新镍同位素的分离过程和测试方法, 并建立更加简便的分析流程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微区分析方面,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比电子探针的样品制备简单、分析速度快、成本低, 更有发展潜力。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地质样品钴、镍分析方法的演变与突破, 对比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 展望了地质样品钴、镍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04.
本文描述了砷在耕作土壤中的作用过程中,有关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需要用许多模型参数定义所涉及砷的物质平衡的数学表述形式,即使是简化的数学形式。根据参数值的范围和源于出版的文献的初始条件进行实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对耕作土壤施肥和灌溉水,植被对砷的摄入量引起根部区总砷含量逐渐增加。搞清楚植物对砷的吸收和析出与弄清楚对增加砷的去除途径同等重要。反过来,矿物相的溶解动力学和吸附相的分布系数影响植物吸收和浸出的可用性。根据实验室砷矿相的分解、As(III)的矿化和氧化推导出参数,而砷植物的吸收似乎对砷在土壤中的传输估计过高。数学模型的研究是一个简明的过程,而用自信度定义的模型参数值的不同阻碍了它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目前对土壤一一植被系统中砷的传输过程和作用的了解是不充分的,所以要校准或者验证模型。研究必须了解土壤中砷矿物分解和沉淀的动力学原理和土壤中根部生长以及植被砷吸收的动力学原理。  相似文献   
705.
Degradation of organic halides by reductive dehalogenation promoted by zerovalent metals is a very active research area. The use of nano-sized particles of zero valent iron (ZVI) or bimetallic combinations of ZVI currently attracts the most attention due to their high surface areas and high reactive activity. The introduction of second catalytic metals, such as Pd, Pt, Cu, or Ni, results in an even higher dehalogenation rate. The supported zero-valent iron materials have higher activity and greater flexibility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pplications than other forms of ZVI. Nano ZVI supported on micro-scale exfoliated graphite was prepared by using KBH4 as the reducing agent in the H2O/ethanol solution of Fe^2+ in the laboratory. Then the ethanol solution of Cu^2+ was added to the fleshly prepared wet supported nano ZVI. The Fe/Cu bimetallic particles supported on the graphite were obtained 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and deposition of Cu on the Fe surface. The TEM image showed that iron particles were highly dispersed on the surface of graphite. In this study, supported zero valent Cu/Fe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for the dehalogen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TCE) in batch experiments. The dechlorination rate of supported zero valent Fe/Cu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was greater than the supported nano ZVI. Supported Cu/Fe bimetal with 4 wt% Cu had the fastest dehalogenation rate than that with different content of Cu. When the nana FeO dosage was 5 g/L in the dehalogention system, 8 mg/L of TCE was completely dechlorinated within 4 hours.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the FeO dosage, the dechlorination rate could be wors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was 0.05 mol/L during the preparation by KBH4 reduction, the nano Cu/Fe particles exhibited the spheral shape with 50-80 nm in size.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Fe^2+ was higher (0.2 mol/L), the nano particles were the palpus structure and had the poor dehalogenation effect on the TCE.  相似文献   
706.
本文通过在攀枝花三大湾石墨矿区开展的多种物探方法为例,试验后确定大功率激电不适宜在本区采用,采用自然电场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相结合的综合物探方法,结合地质资料、钻探对物探异常进行综合解译确定矿(化)体的形态,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为今后在寻找同类石墨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7.
对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Morlet小波是在时频联合域内具有最好分辨率的解析小波.介绍了基于Morlet小波的匹配追踪算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改进了时频原子库,并增加了参数k来调节Morlet小波的带宽.对比了基于Morlet小波的匹配追踪(MP)算法与传统STFT时频分析方法,理论模型表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时频分辨率;对...  相似文献   
708.
膨胀石墨表面非极性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肖筱瑜 《矿产与地质》2003,17(4):571-573
通过对膨胀石墨表面SEM及缸外光谱的测定发现,膨胀石墨表面具有发达的孔缘,多为中孔或大孔,且带有非极性基团,因此非常有利于非极性大分子的吸附,但膨胀石墨极轻、易碎,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以润滑油为非极性吸附物,运用改变密度及粘接技术增强膨胀石墨强度,同时研究了密度及粘接剂比例与吸附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9.
风化花岗岩声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石材料可视为声波的天然低通滤波器 ,声波在不同力学性质岩石材料中传播时 ,由于岩石对声波吸收程度不等因而高频声波滤除状况也不同。接收波中频率丰富程度与岩 石 的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岩石力学强度愈高,声谱中高频成分就愈丰富。反之,声谱中主要为 低频,高频分量因衰减而缺失。实验采用全数字化DB4型多波参数分析仪和计算机,对波形 数据进行FFT分析,通过接收谱和频率响应的特征来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质。声衰减研究可为 岩石、岩体强度和综合评价提供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是解决工程地质风化岩问题研究的一 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10.
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提供同步辐射(SR)可调单色光,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法测得Fe3+~Fe0和Ni3+~Ni0的Kα吸收边能量位移分别为10eV;Pt(Ⅳ)~Pt0的LⅢ吸收边能量位移为2eV;Re(Ⅳ)~Re0和Re(Ⅶ)~Re0的LⅢ吸收边能量位移分别为3eV和4eV,其化学位移测量的标准偏差为±051eV(2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