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0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302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4 毫秒
31.
双肢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六片双肢短肢剪力墙结构试件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量测了试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钢筋的应变。根据截面内钢筋应变值采用直线和曲线两种方法拟合了截面内的应变变化情况。据此计算出各试件墙肢截面内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和截面内力大小,以及各试件墙肢内的局部弯矩和整体弯矩大小。分析了内力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肢厚比大小的短肢墙结构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2.
大地电磁场的两种大震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法电磁合作台运行6年的资料,在年变形态对比的基础上合理地选取有效测道值构建了相应的时间序列图。从中发现昆仑山口西8.1级大震前一个多月时间中,正常大地电磁场中叠加间歇性畸变干扰,按形态分为‘阶跃突跳’、‘单尖突变’两种类型。简略地讨论了产生两种异常现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33.
对跨高比为3~6的短跨框架梁,在抗震设防烈度为八、九度地区,抗震验算时易出现超筋问题。本文从分析短梁受力及变形特点入手,针对不同部位和不同功能,分别提出不同的简便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受竖向荷载较小的一般部位的个别短梁,可以采用折减梁刚度的办法;其他情况应采用调整相邻框架梁柱刚度的办法。多数工程中遇到的短梁超筋问题,按本文所述方法处理后,均能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34.
灵山地震台位于灵山县城六峰山公园风景区脚下。1973年建台,现有测震、JB-1金属水平摆、压磁应力(电感法)、跨断层短水准测量四种观测手段,目前除了JB-1金属水平摆倾斜仪尚未进行数字化改造外,其他手段都已经进行数字化观测。灵山台压磁应力(电感法)手段1977年3月正式投入观测,孔深52.43m,钻孔打在致密完整的灰岩上,位于NE向防城-灵山断裂带上(图1),历史上(1943年)广西发生的最大一次6.8级地震就是在灵山。  相似文献   
35.
为解决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理论研究不满足工程应用需要的现状,本文采用基于快速拉格朗日算法的FLAC3D软件,对桩长变化的抗滑短桩加固碎石土滑坡全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通过分析滑体位移、应力、抗滑短桩位移和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抗滑短桩的受力变形特性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经抗滑短桩加固后的滑坡,稳定性显著提高;随着桩长增加,桩后应力分布越均匀,抗滑短桩与桩周土体的整体性越好,滑体最大位移逐渐减小,有效抑制滑体位移;当桩长小于60 cm时,滑体出现"越顶"现象,在楔形体前缘顶部形成了贯通滑动面,且发生较小范围的失稳破坏;当桩体自由段与滑体厚度比值为0.52~0.59时,加固效果最理想。研究结果对抗滑短桩加固滑坡体的抗滑机理予以补充。  相似文献   
36.
37.
针对北斗卫星下行通信受4G和WIFI信号带内干扰导致传输成功率低的情况,设计了基于增加传输次数来降低误码率的自动气象站报文北斗传输方案。首次提出并建成用于传输自动气象站报文的双北斗指挥机用户群,根据北斗用户机的传输能力设计专用的气象报文编码格式,利用冗余频度开展报文重发,实现单个时次报文的4次重复接收,稳定地保证了较高的传输成功率。方案同时实现了观测报文1min内到达预报员桌面,在稳定性和时效性上均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38.
39.
由于能见度具有局地性和复杂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一直是精细化预报的难点。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模拟能力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利用福州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数据,建立了福州单站能见度短临预报模型,并就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随机检验结果表明,在1 h、3 h、6 h时效上,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报与观测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比基于实况的预报分别减小15.75%、31.66%、41.26%,说明具备较好的预报能力;平均绝对值误差比传统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小12.90%、24.45%、 38.99%,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对能见度预报具有优势,为能见度的精细化短临预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0.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2003年5月以来的国内MS≥6.0、国外MS≥7.0的地震作了统计分析。以2004年7月12日—2004年8月25日间西藏地区3次地震为例得出如下认识: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短临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明显的诱发作用;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与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结合进行地震短临预测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思路;西藏的3次地震均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周期相同的相位上,即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峰值的末端,而不是发生在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最大时刻,同时2003—2004年在西藏发生的其它震例中,地震发生在上述周期相同的相位,因此认为应当对其它区域更长时间更多的震例作这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