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385篇
海洋学   6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定向培养波吉卵囊藻(Oocystis borgei)的养殖水体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早期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波吉卵囊藻在对虾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方法】以消毒海水中接种波吉卵囊藻为实验组,以未接种的为对照组进行凡纳滨对虾养殖。将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及对照组养殖桶中,养殖20 d后测定对虾生长性能指标,解剖取肝胰腺和鳃测定抗氧化指标,取肠道进行微生物多样性测定和分析。【结果】1)定培波吉卵囊藻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 0.05),但显著提高了对虾的肝体比(P <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虾肝胰腺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提高(P <0.01),鳃中的谷胱甘肽(GS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也有显著升高(P <0.05);3)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虾肠道菌群的Shannon和Chao 1指数显著降低(P <0.05),肠道中变形菌门丰度显著降低(P <0.05),有益菌红杆菌科丰度增加,有害...  相似文献   
92.
真极移或行星的再定向,是由质量重新分配造成的固体地球(地壳和地幔)相对于液体外核发生的旋转.其在地球上已经通过卫星观测证实,在太阳系的多个行星和卫星也有一些记录,但真极移在地球历史上是否普遍存在仍有争议.即便如此,真极移在地球上发生的物理基础和经验基础现在都是明确可信的.同时,与板块构造一样,真极移可能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大部分,因此承认它的存在需要重新解释很多方面,这可能是真极移令人难以接受的原因.本文总结了真极移概念的发展,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并且明确了真极移的存在,将其视为可以将浅层和深层过程联系起来的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本文关注大型真极移的时间规律,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讨论其与超大陆-巨大陆旋回的关系.分析认为,巨大陆的聚合与大幅度真极移联系紧密.同时,超大陆的存在和裂解与快速真极移联系紧密.本文还介绍了真极移对海平面变化、古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系统其他方面的影响,这些方面需要在未来进行跨学科检验.  相似文献   
93.
以地处长白山区的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东明林场臌囊薹草(Carex schmidtii)泥炭沼泽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15日,采集臌囊薹草草丘、丘下和丘间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采用室内培养法,培养土壤样品,在连续培养的24 d中,从培养土壤样品的培养瓶中抽取气体样品,测定土壤甲烷的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4天,臌囊薹草草丘0~30 cm深度土壤的甲烷产生速率最大,为(156.55±83.37)μg/(g·d),在实验的第6小时,土壤甲烷氧化速率最大,为(1.38±0.11)μg/(g·d),二者显著高于丘下和丘间土壤,丘下和丘间土壤甲烷产生速率和氧化速率无显著差异;在垂直方向上,在实验的第24天,草丘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6天,丘间10~2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在实验的第12天,丘下0~10 cm深度土壤甲烷产生速率最大;草丘对土壤甲烷的氧化作用在甲烷释放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可以有效减少甲烷的排放量,对沼泽碳输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4.
渤海湾环流的一次观测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对渤海湾的环流形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对渤海湾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海流调查。这次调查以Lagrange观点为指导,采用3种方法:海流计在固定站位连续测流;漂流板轨迹观测和“人工水母”测底层流。本文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及观测过程,并分析得出了渤海湾Lagrange余环流型大致是顺时针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的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首次报道了台湾西部海域冬,春季水螅水母类和管水母类的种类组成,其中水熄水母类16种,管水母类26种,对我国首次记录的两种水螅水母的形态特征作了记述,并比较和讨论了整个台湾周围海域这两类水母组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96.
有关水母类、浮游贝类及被囊类的垂直分布,迄今国内的报道还不多,只有陈清潮等(1978)在南海西沙、中沙群岛周围海域进行过一些调査工作。但国外早已开展这方面的工作,研究资料很多, Bigelow and Sear(1937),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Totton(1954), Alvarino(1967),Pugh(1974)等对水母类都有较详细的报道;对浮游贝类和被囊类,Stubbing(1938), Tesch(1946), Thompson(1948), Swell(1953), Wormelle(1962)等也作了一些工作。 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态学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很多(Bense,1964; Leloup and Hentschel,1938; Moore,Owre, Jones and Dow,1953)。本文仅就我们现有的材料进行初步分析。 本文系根据1978年5月27日-7月3日“金星”号在东经123°-129°,北纬26°30′一32°30′,水深大于80m的测站,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分层采集(层次为0-50m,50-100m,100-250m,250-500m,500-1000m,1000-2000m)所获得的78份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97.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沟纹藻属(LiriogrammaKolbe)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该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8°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ii。笔者在南海第四纪的一个柱状样,距今约120ka(晚更新世)至11ka(全新世)的沉积物里找到了迄今该属已记录的2个种。此外,还记录了新组合的种:Liriogrammasarcophagu(Wallich)nov.comb.  相似文献   
98.
渤海夏季底层环流的观测与模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分析用人工水母在渤海夏季进行的首次底层环流的 L agrange观测 ,发现在渤海底层 Lagrange余流只有几 cm/s,在海峡处基本是北进南出的情况 ,在辽东湾有 1个逆时针的环流 ,在渤海湾有 1个顺时针的环流。但是进一步分析发现 ,底层人工水母的运移 (代表了物质输运 )并不完全反映环流的方向 ,在有些站位甚至出现相反的趋势。通过数值模拟知道瞬时的扩散及沉降等过程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而根源在于环流场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9.
鞘藻属和毛鞘藻属营养细胞分裂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1 999年 7月在湖北省仙桃市湿润土壤中采得一种鞘藻 ,经培养和电镜观察 ,发现该株鞘藻营养生长主要依赖位于丝状体最上面的细胞分裂 ,分生出的子细胞在该细胞亚顶端的胞壁破裂点掀开一个帽子 ,此帽子便附着于细胞侧壁上 ,这在鞘藻属中为首次报道 ,与 2 0 0 0年 1 2月在武汉纸坊青龙山水库采得的一种毛鞘藻的基细胞也附着相同的帽子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该属基细胞亦具有明显的居间分裂能力。在观察这两属营养细胞居间分裂的同时 ,详细报道了这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顶端分裂 ,详细比较了这两属的营养细胞分裂方式 ,并对其分裂方式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这两属细胞在细胞分裂方式上有极为亲密的亲缘关系 ,但毛鞘藻属更复杂、独特的营养细胞分裂显示它的进化地位比鞘藻属高。  相似文献   
100.
对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囊对虾的4个养殖群体广东群体(GD)、台湾群体(TW)、福建群体(FJ)和浙江群体(ZJ)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测序后分析。经比对获得552bp的核苷酸序列,发现了52个变异位点,得到了50种单倍型。广东、台湾、福建和浙江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依次分别为0.0082、0.0044、0.0137、0.0045,各群体均存在较好的单倍型多态性和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分化分析表明各群体间保持着一定的遗传差异,其中福建群体与其它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采用MEGA软件计算了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福建群体与广东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远0.012,台湾群体与浙江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为0.005。以其它4种对虾为外群构建了4个群体的NJ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台湾群体与浙江群体最先聚为一组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