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7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31.
滨海盐沼作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有极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价值。文章采用多源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对广东和广西滨海盐沼开展遥感调查与分析。2019年年底,广东和广西滨海盐沼分布面积分别为1 258.00 hm2和1 450.36 hm2。广东14个沿海市除茂名市外均有滨海盐沼分布,珠海市、江门市、湛江市的分布面积分别为438.89 hm2、331.83 hm2和162.36 hm2,占广东滨海盐沼总面积的34.89%、26.38%和12.91%。广西3个沿海市均有滨海盐沼分布,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的分布面积分别为1 354.87 hm2、49.73 hm2和45.76 hm2,占广西滨海盐沼总面积的93.41%、3.43%和3.16%。广东和广西互花米草分布面积分别为327.96 hm2和1 312.02 hm2。广东海岸带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江门市、阳江市、湛江市和潮州市,分布面积分别为179.07 hm2、73.64 hm2、69.72 hm2和5.52 hm2。广东近5年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较为稳定,没有大范围暴发式扩散。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主要分布在北海市和钦州市,分布面积分别为1 309.04 hm2和2.98 hm2。广西海岸带互花米草面积比最早引种时增加了1 311.08 hm2。互花米草在广西北海东海岸、铁山港、廉州湾和大风江口不断扩张,廉州湾的互花米草仍处于种群扩散的暴发期,需加强对互花米草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2.
滨海盐沼作为重要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在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固碳减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测滨海盐沼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对于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本地滨海盐沼生态系统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2019年和2021年多源国产高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结合无人机自主性强、灵活机动、不受云遮挡影响的优势,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盐沼开展遥感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广西2021年滨海盐沼总面积为1 341.40 hm2,其中,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3个海滨城市的滨海盐沼面积分别为1 247.82 hm2、49.73 hm2和43.85 hm2。与2019年相比,广西2021年滨海盐沼总面积减少108.96 hm2,其中,北海市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面积减少107.05 hm2,钦州市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面积减少1.91 hm2,防城港市滨海盐沼面积不变。广西当地对入侵种互花米草的治理卓有成效,互花米草大范围减少,但局部区域的互花米草分布仍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仍需重视对互花米草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3.
江苏海岸王港地区盐沼植被变化的TM图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婧  高抒  李炎 《海洋科学》2006,30(5):52-57
通过对2002~2003年度3个时相的Landsat TM图像进行监督分类处理,研究了盐沼植被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目前盐蒿和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占据的面积很小,年际变化不大,由于滩涂围垦的影响其面积还在进一步缩小。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成为优势种,占据了大部分的盐沼面积,向海蔓延显著,扩张的趋势还在持续,其覆盖面积的年增长速率可达18%。  相似文献   
134.
JRLAllen教授的这篇综述回顾的是全新世盐沼及在起源上与之相联系的欧洲大西洋和北海南部的潮间带—潮上带环境的地貌形态动力学研究。盐沼 ,目前大部分已被围垦 ,它们和与成因上有联系的湿地和高潮间带成为欧洲西北部低地海岸的主要环境贡献者 ,盐沼分布于许多不同的环境 ,但主要分布在开敞的和离岸沙坝海岸以及河口、海湾 ,其分布的范围也很大 ,某个独立区域分布范围从几百平方公里到不超过几十至几百公顷。这些盐沼及其生长环境处于复杂的自然控制下 (图 1 ) ,它们在全新世中期之前就开始受到人类开发的干扰 ,并日益增强。主要的外部控…  相似文献   
135.
滨海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沛  李凌 《湿地科学》2007,5(4):376-384
滨海盐沼是重要的陆地-海洋交界带生态系统,目前国际上存在关于滨海盐沼系统的两大重要假设:盐沼系统输出养分和盐沼植物带状分布。潮汐影响下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决定着盐沼与近海的物质交换和土壤通风条件,因此为验证两大重要假设,增强科学保护和修复滨海盐沼的能力,滨海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研究至关重要。联系两大重要假设论述了滨海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研究的意义;总结了滨海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野外观测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对模拟潮汐诱导下滨海盐沼孔隙水动力过程的4种数学模型,一维Boussinesq模型、二维饱和模型、二维饱和-非饱和模型、水-气两相流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最后,通过对目前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6.
长江口盐沼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的滩面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长江口崇明东滩高潮滩、中潮滩以及光滩柱状样的有机元素(C、N)含量与碳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粒度组成等的测定,研究盐沼土壤有机质更新特征及其滩面趋势.结果表明,长江口盐沼土壤POC-δ13C相关特征与山地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基本类似,盐沼土壤有机质主要源于长江流域表层土壤,有机质年龄不足100年.不同高程柱样TN-C/N、POC-TIC与POC-δ13C关系特征表明盐沼土壤有机质更新程度普遍较低,有机质更新特征呈明显的滩面变化趋势.光滩有机质基本反映沉积母质特征,更新程度极低;中、高潮滩有机质更新作用已经发生,随着滩面演变,处于不同更新阶段的有机质组分混杂程度提高.盐沼滩面过程塑造垂向沉积层序,层序中独特的沙、泥纹层构造导致物质上下运移困难,有机质更新作用受到抑制.盐沼滩面过程直接影响有机质的累积与更新,对于有机质更新的时空特征具有显著制约.  相似文献   
137.
论沉积学中的某些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振远 《现代地质》2003,17(2):194-194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概念来表述的 ,也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专有概念的堆积和综合。因此 ,概念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门学科的发展也是通过概念的建立和发展而形成的 ,如“网络”、“数字化”、“成藏动力学”、“层序地层学”等等。科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分类。自然和社会首先是通过分类来区别和认识的 ,例如资源矿藏 ,有各种类型的油气藏 ;有各种类型的固体矿藏 (金属矿、非金属矿等等 ) ;有各种类型的水源 ;有各种类型的岩石 ;有各种类型的地质现象等等。通过对每类事物的特征、性质、成因、分布的研究 ,…  相似文献   
138.
战庆  王张华 《古地理学报》2014,16(4):548-556
根据对长江三角洲北部海安地区4个钻孔标志性沉积物(潮上带盐沼泥炭、高潮滩沉积)的年龄测定和高程测量,以及沉积物压实沉降量的分析研究,重建了本研究区全新世中期8.1~7.3 cal kyr BP和5.6~5.4 cal kyr BP的相对海平面位置。结果显示,8.1~7.3 cal kyr BP海平面缓慢上升1.46m,上升速率仅为0.2cm/yr, 与三角洲南部全新世早期海平面的快速上升(2cm/yr)形成鲜明对比,验证了冰盖控制下的全球海平面阶段性波动上升模式。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平面曲线发现,三角洲北部海平面曲线较南部低5~6m,长江三角洲海平面曲线与世界各地海平面曲线也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认为主要是由长江口地区的差异性沉降和中国东部边缘海的水均衡作用两个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9.
萧家仪  吕燕  祁国翔 《地理研究》2014,33(11):2157-2168
选取中国东部江苏盐城和辽宁盘锦两地淤泥质海岸盐沼植被带,经植被调查和表土孢粉分析,讨论藜科(Chenopodiaceae)花粉数量与沿岸潮上带密布的碱蓬属(Suaeda. sp)植物群落的数量关系,论证藜科花粉含量与淤泥质岸线位置的关系。研究认为,当沿海古淤泥质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藜科花粉超过30%,可以判定为古海岸线潮上带。如果藜科花粉为20%~30%,多见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的花粉,表明为海滨盐沼植被景观,古海岸线潮上带离之不远。第四纪古岸线变化研究,验证了藜科花粉数量可以作为判定淤泥质古岸线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40.
海岸带潮滩地形具有快速变化的特点;在盐沼植被覆盖的潮滩区域,地面激光扫描仪(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获取地形数据受到地表植被的影响。为了研究TLS在盐沼潮滩使用的地形测量精度与盐沼植被种类、盖度的关系,本文以芦苇群落、白茅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4种典型海岸带盐沼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在移动窗口法的基础上辅以聚类分析的植被滤除算法,分别从点云原始数据中恢复地表地形地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盖度越高,TLS反演地形精度越低,两者负相关。2)不同植被的激光穿透能力不同:盖度大于50%时,激光无法穿透原始盖度分别为70%、65%、65%的白茅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22.0、22.0、8.6 cm;盖度等于50%时,白茅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芦苇群落和互花米草群落的RMSE分别为16.0、6.6、4.5、5.7 cm;盖度小于50%时,芦苇群落、互花米草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地形反演精度小幅度提高,白茅群落地形反演精度提升较为明显。3)在盐沼潮滩地区使用TLS反演地形时,增加TLS架设高度、对同一区域多方位反复扫描可能有助于提高地形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