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4篇
  免费   810篇
  国内免费   2047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903篇
地质学   5254篇
海洋学   26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7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1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96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天然地震促进孔隙流体迁移机制的探讨及两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今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油气运移机制的研究愈发重要.近来国内外关于天然地震引起油气井产量变化,油气开采诱发地震的研究报道很多.一系列的观测事实表明强震具有巨大的地下流体运移力,天然地震对油气运移成藏有着显著的影响,很可能是多震油气藏区域油气运移的主要机制.本文从岩石骨架与孔隙流体相互耦合作用机理出发,分析较适合的固液耦合模型(包括宏观和微观模型),探讨和综述天然地震与油气二次运移成藏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提出了微宏观模型融合分析的观点,以期从震控油气二次运移的物理学机制角度为复杂多地震区域下的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702.
南堡凹陷潜山是油田近年来勘探开发、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域,但其储层横向变化快、类型多、流体复杂的特征,为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开展了针对碳酸盐岩叠前、叠后流体检测的综合研究,形成一套实用性强的流体检测技术系列.在高保真的逆时偏移数据体和叠前CRP道集的基础上,运用叠前AVO分析、衰减梯度属性、低频能量属性以及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在南堡凹陷潜山开展流体检测,在此基础上,优选有利储层发育区,部署探井,取得较好的勘探效果,证实该技术系列的准确、可靠、实用性.  相似文献   
703.
刘阳 《高原地震》2012,24(3):26-29
依据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制定的《地下流体观测站(点)质量与效能评估方案》,从5个方面对海南省地下流体3个固定观测网三大测项的监测效能进行了评估,较全面地分析了海南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04.
陈双全  李向阳  王尚旭 《应用地球物理》2012,(2):195-206,235,236
Chapman多尺度岩石物理模型研究认为,不同流体类型饱和的地震响应特征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变化特征。第一类AVO类型的储层含气地震响应,频谱能量向高频移动形成"高频亮点",第三类AVO类型的储层含油气后的地震响应特征为"低频阴影"。本文以物理模型数据为例,通过频变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验证了Chapman第一类AVO响应的"高频亮点"的结果。以实际地质参数为背景,设计砂泥岩薄互层物理模型,分别进行固定炮检距和二维观测得到含不同类型流体的地震数据,采用谱分解技术分析了薄互层物理模型在含气、含水和含油时的频变地震响应特征。物理模型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控制地震响应频谱特征的主要机制包括反射波调谐效应和与流体相关的衰减或频散特征。其次,通过对地震数据频变特征分析,可以将第一类AVO储层含气后的频变异常与含水或含油区分开。物理模型实例数据分析证实了不同流体充填后所产生的频谱响应特征异常,因此,通过对实际地震数据的细致分析,可以得到流体类型变化引起的频谱特征异常,实现利用地震数据进行流体检测。  相似文献   
705.
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多旋回构造演化制约着盆地的成烃演化, 使烃流体源显示多源化的特征, 而构造变形对烃流体源的成烃制约主要是通过对地质体的埋藏作用来体现.基于扬子地块海相构造变形, 将其分为断陷反转、断块反转、逆冲推覆和复合叠加等4类构造变区形, 并确立相应构造变形作用下中新生代海相地层构造-埋藏类型.通过烃流体源与地质体构造-埋藏类型对应关系的建立, 认为下扬子与中扬子江汉断陷区的强烈暴露-断陷埋藏构造变形控制的烃流体源为残留烃流体源和二次生烃; 中扬子湘鄂西和大洪山的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变形区烃流体源为残留烃流体源; 大巴山和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晚期弱抬升-推覆埋藏构造变形制约的烃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和残留烃流体源, 而江南隆起北缘推覆体下地质体的强烈隆升-推覆埋藏致使烃流体源可能为干酪根裂解气和油裂解气; 上扬子持续埋藏-晚期隆升区烃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   相似文献   
706.
海南岛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的盐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渡江河口长度较短,河口内驻波发育。河口内盐水入侵近年来呈加剧之势。根据2009年2月大小潮多站同步的周日水流、盐度观测以及2009年11-12月连续38天的表层盐度观测资料,结合EFDC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南渡江河口枯季大小潮期的盐度与水体分层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枯季时南渡江河口干流自口门向陆,潮流流速递减,盐度减小,水体分层增强。水体分层在落潮时增大,涨潮时减小。大潮期的混合作用强于小潮期。河道内采砂形成的深坑对高盐水起到捕集作用,涨潮时输入的高盐水在落潮时无法向海输出,对南渡江的盐水入侵起到加剧作用。实测资料显示,小潮期的盐水入侵长度要大于大潮期。  相似文献   
707.
稠油黏度高,流动性差,常规测试难以正确评价储层的真实产能。随着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在海上油田生产平台的成功应用,提出了在探井测试中应用多元热流体热采技术。通过对支撑平台的适应性分析研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开采效果,并对相应的井口、供给方式等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施,多元热流体热采测试的日产油量可达常规冷采测试产油量的2倍以上,实际效果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相当。该技术的应用更能准确反映油田的真实产能,为海上稠油油田的探井测试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708.
玲珑矿田含有两种类型金矿床,一是蚀变岩型金矿床,二是石英脉型金矿床。该文重点研究玲珑金矿田西山矿区石英脉型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特征。石英脉型金矿床分布在玲珑帚状构造之中,含金石英脉受"帚状构造"的断裂和节理控制,有300余条。流体包裹体显微观察研究表明,玲珑石英脉型金矿新鲜花岗岩和钾化花岗岩主要含有H2O包裹体,其次有少量H2O-CO2包裹体;(黄铁)绢英岩通常含较粗粒石英集合体,石英中有丰富的H2O,特别是H2O-CO2包裹体;金矿体(含金石英脉)含有明显数量的H2O-CO2包裹体;特别是存在较大的三相H2O-CO2包裹体。不同期次(世代)石英中H2O和H2O-CO2包裹体的大小、形态、相对含量和丰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09.
深水悬臂桥墩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DINA中的势流体单元对一已建成的深水高墩建模,桥梁上部结构对桥墩的影响以墩顶集中质量的形式体现,分别对不同水深条件下桥墩-水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动响应进行了系统的求解;为了检验Morison方程在深水桥墩动力分析中的有效性,将基于忽略速度力项的Morison方程的计算结果与基于势流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水体对结构的自振频率折减影响随着水深的增大而增大,基于Morison方程得到的结构频率的影响大于势流体模型;②水深对墩顶位移的影响比加速度明显,墩底剪力受水深的影响大于其对墩底弯矩的影响;③考虑上部集中质量的影响,结构的响应会不同程度地减小;④相对于势流模型,忽略速度项的Morison方程所得到的结构动力反应略显保守。  相似文献   
710.
张灵敏  刘景波 《地学前缘》2012,19(4):206-213
含氯流体是地质作用中重要的流体形式之一。通过含羟基矿物的氯含量来反演流体的组分及其演化是流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角闪石、黑云母、方柱石和磷灰石是主要的含氯矿物,可以揭示含氯流体与岩石的相互作用。这些矿物的氯含量受平衡流体的成分、温压条件以及自身的晶体化学结构等复杂因素制约。一方面,结合实验确定的热力学数据可以通过矿物氯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定量计算流体的氯组分;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矿物的氯含量变化特征来反演流体 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流体成分的变化特征,这样的流体成分演化可能反映了特定的地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