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海水入侵已严重地威胁到沿海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强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刻不容缓,我国拥有狭长的海岸带。海水入侵也成为沿海地区的威胁之一。特别是在山东省的莱州湾地区,已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从3个阶段即静力学研究阶段、渗流阶段、动力学研究阶段探讨了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状况。在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海水入侵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过渡带模型研究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实际工作中应侧重于边界条件的研究和参数的计算以及选取,此外还要注重预报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2.
南海中尺度海洋现象研究概述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立 《台湾海峡》2002,21(2):265-274
南海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半封闭海盆,受季风,黑潮等因素的作用南海呈现独特的中尺度变异特征,一些中尺度信号的强度可以和南海定常环流的强度相比拟,甚至更强,本文回顾了近20a来南海中尺度海洋现象研究的进展,并就南海的黑潮入侵,黑潮涡环,次海盆尺度多涡环流,浅海亚潮波动,近岸陷波,海洋锋等中尺度现象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53.
秦皇岛地区由于海水入侵引起了区域环境的严重破坏。本文提出了建立基于GIS的海水入侵过程可视化系统,通过调用MATLAB实现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及其在GIS平台上的显示,实现了地下水位二维等值线、三维等势面以及标示性离子浓度场的动态显示,为海水入侵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4.
本文对我国沿海地区出现海水入侵的基本情况、发生条件、形成机制和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较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7个方面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应用ECOM模式,设计1个控制试验,研究理想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动力过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趋于增大;近口门附近底层流有偏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在口门外因斜压和底形的作用,产生明显的上升流.盐水入侵在空间上具有不对称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在拦门沙上游出现上下2个相反方向的横向环流,而在口门处只出现1个顺时针方向的横向环流.从动力机制上分析了盐水入侵的空间不对称性和横向环流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6.
长江河口浮泥形成机理及变化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76年以来,在长江河口盐水楔和最大浑浊带活动的河道进行了20余次现场观测,本文在现场观测资料基础上,确认长江河口浮泥由细颗粒泥沙组成,中值粒径在8-11.5um,小于2um的粘土占28.18%-36.39%,长江河口浮泥是悬沙在盐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于近义廾风暴潮再悬浮泥沙形成的高浓度浑水层,在成因类型上分为憩流浮泥,盐水楔浮泥和风暴潮浮泥,第1种在涨或落潮转流期低流时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厚度薄,第2种在盐水楔发育时形成,规模较小,厚度较大,第3种在大风后形成,规模大,范围广,若三者相遇,则浮泥厚度和范围最大,浮泥具有枯季,大小潮秽暴周期变化规律,长江河口河道多的浮泥层,浮泥层的变化与河口拦门沙的冲淤有良好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7.
澳大利亚南部陆缘为离散、被动陆缘 ,是在白垩纪导致澳大利亚与南极分离的拉伸和断裂时期形成的。现代陆架为无沉积物补偿陆架 ,这是因为虽然相邻的陆缘有很高的沉积速率 ,但是陆架区几乎没有沉积物堆积且晚第三纪晚期的岩石在地表出露。陆架的浅深度说明更新世时期陆架曾多次露出水面。大洋钻探计划(ODP)182航次期间在200~3900m水深处打了9个钻孔。所有钻位的样品长度为5~10cm ,取样间隔约9.5cm。从这些样品中挤压出孔隙流体 ,利用ODP标准程序进行盐度、Cl- 、Na+ 、Mg2 + 、Ca2 + 、Sr2 + …  相似文献   
158.
文中对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所建立一个高分辨率的三维盐度数值信息集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采用ADOBE公司的RIA技术,针对海水入侵数值预报信息所固有的特性和规律,通过动态可视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形象化、对其信息赋予智能化,从而展现各信息集的各个数据层面的属性、规律,透过动态视觉效果,进一步反映和揭示了数据信息所映射的时空规律特征。研究的目标是利用Studio 8的核心技术来构建一套海水入侵数值预报动态可视网络发布系统。  相似文献   
159.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侧断面的水交换在600 m以浅海水流入南海,在断面南部(20°N以南)中层和深层有流出,断面法向地转流向西净输运量为6.9×106m3/s;直接的黑潮入侵不超过120.5°E,但有部分的黑潮水沿陆坡达到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并更有一部分逸入东沙岛以西海域,与南海水混合变性.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