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23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滨州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主要由弹性储存量、越流补给量、径流量、压密释水量组成,地下水滞留时间长,更替时间缓慢.通过40年来深层地下水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开发利用状况分析,认为过量开采是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降落漏斗形成的主因,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快速扩展是咸水入侵的根本原因.采用解析法计算两个约束条件下深层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2001.9 m3/a.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防止成水入侵,提出了限量开采、回灌补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2.
以来自中国准噶尔盆地(原生地)和美国大盆地(入侵地)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旱雀麦(Bromus tectorum)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来源地之间旱雀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来自大盆地旱雀麦的主要光合作用指标均极显著地高于准噶尔盆地旱雀麦,具体表现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及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胞间CO2浓度及其他光合作用参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2)叶绿素荧光参数方面,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非调节性能量耗散量子产量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他荧光参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3)来自大盆地旱雀麦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的含量以及叶片含氮量均高于准噶尔盆地旱雀麦,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总体来说,来自大盆地旱雀麦幼苗在生理特性方面要比准噶尔盆地旱雀麦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3.
环境同位素特征对滨海岩溶地区海水入侵过程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连大魏家水源地位于中国北方典型滨海岩溶地区。近30年来,地下淡水的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严重的海水入侵。以大魏家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及同位素采样测试分析,探讨海水入侵形成的水动力条件,通过分析滨海岩溶含水层中地下水主要水化学和多种同位素(δ2H-δ18O,δ34S,δ13C)组成特征,识别了海水入侵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并对其进行了定量模拟,从而阐明了岩溶含水层中的海水入侵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大魏家海水入侵主要通道为大魏家地区存在的导水断裂、岩溶裂隙以及第四系松散地层。对δ2H-δ18O同位素的组成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补给,结合Cl-浓度分布,认为除海水入侵淡水含水层后增加了地下水中的盐分外,浅层地下水的蒸发也对地下水中盐分的累积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不同水体中δ34SSO4,δ13CHCO3等同位素特征,结合水化学成分(如SO2-4,Cl-)分析认为,研究区微咸水和咸水并不是地下水淡水和海水简单混合而成。利用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控制滨海岩溶含水层中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文地球化学反应有方解石、蒙脱石和石膏的溶解作用,伊利石的沉淀作用以及Ca-Na离子交换作用,伴随着CO2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4.
广东硇洲岛地下水化学演化及成因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一直是广东硇洲岛唯一的水资源,但近年来许多地区地下水咸化趋势加剧,严峻威胁着岛上居民的用水安全,研究地下水化学演化及成因机理,对预防和减缓水质变咸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及水化学资料分析了整个岛屿地下水水质状况,在此基础上采用Piper三线图研究了水化学特征,并利用PHREEQC软件对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1)海水入侵是造成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原因,咸化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Cl-的增加,Ca2+在区分该地区不同水体时反应灵敏,是良好的识别指标之一;(2)海水入侵的过程中,过渡带前缘不存在经受长期古海水演化而成的卤水与地下淡水的混合作用,地下水中Mg2+、Ca2+与Na+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离子交换,石膏、白云石及方解石处于不饱和状态;(3)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属于相对独立的地下水流系统。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的总趋势下,海岛地下水开发必须合理规划、严格管理,以防引发大规模海水入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5.
赵河江 《探矿工程》2012,39(10):20-22
在老挝可溶性矿(钾盐)地质钻探工作中,采用了无固相饱和盐水钻井液及双液单泵送浆固壁堵漏方法,钻进效率及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分析了钻探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介绍了无固相饱和盐水钻井液护壁技术及双液单泵送浆固壁堵漏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河南桐柏吴城碱矿采卤生产井堵漏问题一直困扰着该地区采卤井钻井速度,多年来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在SP08井现场进行水泥注浆堵漏试验,得出该地层漏失特性为遇水可溶的裂缝性漏失。根据这个特性,结合室内试验,从堵漏材料选择、工艺两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出该地区堵漏技术,制定出以高失水材料为主,配合桥堵材料综合技术措施及承压工艺方法。为今后该矿区快速、高效堵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7.
西溪湿地外来植物及其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经典分类及群落学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对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特别是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生境、危害程度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现有外来种子植物97科234属328种,其中被子植物91科220属311种。菊科、禾本科和蔷薇科等14科所含属种是该地外来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菊科、禾本科占绝对优势;菊科外来植物在外来种中所占比例大,且危害较重。景观改造、湿地植物园引种是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种类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西溪湿地现有外来入侵植物共27科55属71种,原产地为美洲的48种,占总种数的67.61%;原产地为欧洲的9种,占12.68%。外来入侵植物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居多,有52种,占总种数的73.24%,落叶灌木仅1种(占1.41%)。提出西溪湿地外来植物的编目、监测和数字化管理的建议,并建议将美丽飞蓬、南美天胡荽、再力花和黄菖蒲等4种外来植物列入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08.
蔡建堤 《海岸工程》2011,30(1):41-50
用简化动力系统模型模拟海水入侵,评估未来漳浦县旧镇梅宅村海水入侵的发展趋势,提出减缓和预防海水入侵的措施,并预测监测点海水入侵的矿化度.结果表明:要减缓海水入侵的速度需要8 a时间,矿化度变为6.243 0 g/L,这表明如果发生海水入侵,恢复的时间比较漫长.但通过增加淡水水源,并淡水水头水位保持在6.2个单位(1单位...  相似文献   
109.
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与治理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2001,23(1):8-11
我国北方地下水超采地区,引发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和地下水质污染等问题。而在尚未或很少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河水灌区,仍然存在着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治理地下水环境问题,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在井灌区拦蓄降雨径流及汛后河水回补地下水,在河水灌区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地下微咸水及经过处理的污水发展灌溉,治理污染源防治地下水污染,提高用水效率,采取农业综合节水技术,控制和减少地正点水开采量,并需跨流域调水补源。  相似文献   
110.
向海洋方向入侵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不仅能改变河口生态系统中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而且能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产生深刻影响。2019年4月(春季),在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采用时空互代法,由陆地向海洋方向,选择互花米草已经入侵5~6 a的盐沼、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2 a的盐沼和光滩作为研究对象,在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条件下,研究植物—土壤系统中磷的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条件下,闽江河口鳝鱼滩东部的盐沼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增大;与光滩相比,互花米草入侵5~6 a和1~2 a的盐沼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1.6%和27.1%;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不仅改变了盐沼土壤的颗粒组成、电导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磷含量,而且改变了互花米草各器官中的全磷含量、磷累积系数和器官之间的磷转运能力;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5~6 a的盐沼中,互花米草主要是通过减小根冠比和提高对磷的吸收和利用,维持其自身的生长;在互花米草已经入侵1~2 a的盐沼中,互花米草则是通过增大根冠比和提高根系向地上器官转运磷的能力,维持其自身的生长。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整体增大了植物—土壤系统的磷储量,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养分的供给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加快互花米草向海洋方向入侵的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