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建立自然保护区足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盐城滩涂动物种类繁多、遗传多样性丰富,这里建有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大丰麇鹿Elaphurus davidianu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台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自然保护区。本文介绍了盐城滩涂野生动物、保护动物及经济动物的种类,论述了盐城滩涂白然保护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及野生动物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1954-2011年盐城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城市2个观测站点1954-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盐城市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城市年平均气温以0.24℃/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其中,春季的升温速率最大(0.32℃/10a),秋季和冬季次之(分别为0.27℃/10a和0.28℃/10a),夏季最小(0.08℃/10a)且不显著。年降水量以17.1 mm/10a的速率呈弱的下降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弱的下降趋势,而冬季降水量则呈弱的增加趋势。全年和四季(除春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升高明显,进入21世纪后升温幅度明显加大。年降水量具有"减-增-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四季降水距平各自波动特征不同,春、夏季降水量偏多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秋季降水量偏多期在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和80年代,冬季降水量偏多期为90年代以后,其余年代为降水量偏少期。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式增温,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突变时间分别在1993年、2000年、1997年和1991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都没有明显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3.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94.
盐城上岗全新世有孔虫组合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上岗全新世柱状剖面中的有孔虫进行研究,划分出7个有孔虫组合类型。依据组合特征确定盐城地区全新世为潮滩环境,经历了由5次小规模的海水进退构成的海退过程。并且发现潮滩环境下的风暴沉积有孔虫组合中外海分子增多、壳体破损严重,显示出与河口环境的风暴潮有孔虫组合特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95.
许振  左平  王俊杰  杜进进 《海洋通报》2014,33(4):444-450
盐城滨海湿地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估算了1987-2007年盐城滨海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储存量和滨海湿地土壤固碳能力现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1992年较1987年略有增长,1992~2002年间下降33.3%,2002~2007年间增加30.5%。自然湿地面积减少是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互花米草入侵和围垦造田造成了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农田、芦苇滩、碱蓬滩、互花米草滩和光滩有机碳埋藏速率分别为12.90、0.30、0.80、2.92和1.68×104 t/a。滩涂围垦造田在短期内有利于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但淤泥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淤长过程中的自然演替过程,能使整个湿地具有更高、更持久的固碳能力。本研究建议合理控制围垦速率,才能在获取经济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保证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96.
生态旅游区的发展受到诸多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并反映于旅游区游客观测序列.通过构建游客序列分析框架,提出了游客序列分析的理论模型.并以江苏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集成多种数学方法,进行了游客序列的分解、调整和综合预测的实证分析.运用Tramo/Seats方法进行季节调整分析可有效提取时间序列各组分,从而获得了不同尺度的作用模式,所获得的去噪序列为预测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基于ARIMA模型、Winter加法模型、Winter乘法模型和Tramo/Seats模型的综合预测表明,麋鹿生态旅游区未来两年年平均新增游客数量在1.95-3.14万人次之间.各方法预测结果间的差异与其建模思路及实现方法有关,因此集成多种方法进行预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获得对游客波动变化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所提供的多种可能预测方案,可为生态旅游区容量控制、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及旅游区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7.
姚炳魁 《江苏地质》2005,29(3):157-16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模型的反馈、调节机制,在再现盐城市地下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对地质环境控制的要求,规划、预测了到2020年12月底,第Ⅱ、第Ⅲ和第Ⅳ承压含水层中的最低地下水位分别恢复到-20m、-30m和-40m时,各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开采量及地下水的最优开采布局。  相似文献   
98.
采用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发生在盐城及邻近地区2010次地震事件被141个数字化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7136条P波和24943条S波到时资料,运用双差定位法对这些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最终得到了1417次小震的定位结果.分析表明,重新定位后的结果相比原始定位的精度有很大改善,建湖震群更加集中于洪泽—沟墩断裂带附近;东台地区的陈家堡—小海断裂带上小震成带分布;射阳地区存在NWW向的断层,此断层可能是区域背景应力场产生的.苏北—滨海断裂活动性最强,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建湖—射阳地区的小震震源深度有显著差异,该区可能存在横向不均匀性.研究区内重新定位后小震的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 km的范围内,说明盐城及邻近地区地震基本都发生在中上地壳.本文结果对于认识盐城及邻近地区发震断层及深部构造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6个时期(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盐城滨海湿地土地覆被变化信息,结合收集的资料,估算不同时期植物碳储量的变化,分析了植物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原因及其对整个生态系统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987~2012年期间,盐城滨海湿地植物碳储量不断增长,净增长6.56×105t,年平均增长0.26×105t;土著种[獐茅(Aeluropus s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碱蓬(Suaeda salsa)]的碳储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外来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碳储量所占比例显著上升,农田碳储量所占比例也有所上升;围垦和互花米草扩张是导致盐城滨海湿地植物碳储量变化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王靖雯  牛振国 《海洋学报》2017,39(5):149-160
潮间带是重要的滨海湿地类型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遥感技术已经成为滨海湿地监测的重要手段。针对潮间带遥感监测中存在时相限制的瓶颈问题,本文结合卫星过境时潮位信息,通过建立GIS模型,将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出的瞬时水边线校正至平均高、低潮线,改进了通过遥感数据恢复潮间带高程和范围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的多期Landsat TM以及OLI遥感数据,对盐城滨海潮间带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2015年江苏盐城潮间带面积为809.27 km2,相比1995年减小了47%;(2)1995年以来盐城滨海潮间带面积总体呈减小了趋势,其中1995-2000年潮间带面积减小幅度最大,约为205.67 km2;(3)潮间带主要分布在盐城滨海南部晚庄港-新开港,占全部潮间带面积的66%;同时潮间带面积的减小也主要发生在这个区域,减小的潮间带面积占减小总面积的84%;(4)潮间带范围的变化受人为和自然双重因素影响;海平面上升和滨海湿地的大量围垦,造成了潮间带的挤压效应,使得潮间带面积迅速减小,湿地围垦等人为因素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