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349篇
地球物理   205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448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81.
文章指出建筑设计必须不断开创新颖的形式,要具有多样化、特殊化、多层次、多风格和多色彩等特点,使建筑与环境整个系统表现为有序与和谐,并结合建筑实例进一步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982.
在二维应力状态下,地震在土体中不仅产生动水平剪应力τ  相似文献   
983.
沿Rouge河下支流地下水中某些水质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训  KentS.Murray 《地下水》2001,23(3):131-133
沿着美国密歇根州东南部Rouge河下支流在9个地点采集两岸和河床底泥地下水样,现场测定地下水的温度、PH值、Eh值、溶解氧、总碱度和电导率。这些水质参数的变化表明在不同地点以及河流两岸地下水不存在着直接的水力联系。含盐量最高的地下水出现在采样点mw-6南岸,而在mw-1处地下水处于比较还原状态。  相似文献   
984.
饱和土动力反应中两类压缩波的独立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饱和土动力反应中存在2种类型的压缩波,它们有不同的特性,第1类压缩波类似于单相体中的压缩波;第2类压缩波由于有粘滞阻尼而衰减很快,由于数学分析和实验观测的复杂性,这两类压缩波在饱和土动力反应中的独立作用并不为人熟知,沿有J.Yang提出的方法求解基岩上的饱和土层在地表受到竖向均布简谐荷载作用下的稳态反应,通过分离变量得到解析解,定量比较了两类压缩波对土骨架位移、土体总应力、孔隙水压的独立作用。还讨论他粘性和荷载频率对两类压缩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5.
986.
987.
四川中强地震发生前地磁总强度测量异常较明显,因而具有一定的监视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88.
<正> 八十年代第一个春节,在云贵境内出现了日全食,这是本世纪内发生在我国的最后一次日全食。 日食不仅是天文学,特别是太阳物理工作者所关心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地球物理、空间科学等的重要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地球物理科学工作者利用地磁场短期变化和磁暴现象,曾预测有高空电离层和磁层的存在,并有效地区分太阳波辐射和粒子辐射。延续至今,诸如太阳风、M区和冕洞、行星际磁场扇形结构等等,均为众所关心的科学课题。  相似文献   
989.
砂土液化是一种重要震害现象。近年来,关于影响砂土液化各因素的研究愈发引人注目。但常用的实验及地质学方法,仅限于研究单一或少量因素与液化间的关系。而缺乏对形成砂土液化的多种条件的综合性分析。笔者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唐山地震时,影响砂土液化发生的十五个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初步认识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0.
应用高精度、高密度地面磁测资料,计算获取研究区域F要素高空间分辨率岩石圈磁场数值模型,主要研究模型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地质构造的相关性、历史地震震中在模型中的分布规律与位置特征。研究发现,研究区模型空间结构复杂,局部异常特征表现强烈,总体具有与地形、地层关系密切的分区特征;强磁异常区走向与断裂构造体系总体一致;5级以上历史地震多发生于模型低幅值区、负值区、“0”值线、高梯级带等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