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95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5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昆明海口早寒武世脊索动物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海口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地层中发现两块脊索动物的化石标本:Cathaymyrus haikouensis Luo et Hu sp.nov.(海口华夏鱼)和Zhongxiniscus intermedius Luo et Hu gen.et sp.nov.(中间型中新鱼)。两者均具有明显的S形肌节,且肌隔较密。前者体细长与Cathaymyrus diadexus Shu et al.相似;后者具明显的背鳍,接近Myllokunmingia(昆明鱼)和Haikouichthys(海口鱼),但肌节构造又明显不同。中新鱼可能是华夏鱼与昆明鱼和海口鱼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93.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uv.et Val.)]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棣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相似文献   
94.
刘荣  吕金刚  吴新忠 《新疆地质》2006,24(2):109-114
沉鱼湖—向阳湖一带的石坪顶组火山岩大地构造位置属巴颜喀拉-可可西里地块和南部的若拉岗日裂谷带,岩石结构类型比较简单,以粗面安山岩为主,粗面岩、玄武粗安岩、粗面英安岩次之,以钾质太平洋型钙碱性系列为主.火山岩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均较高,重稀土分馏程度比轻稀土稍低一些,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时代属中新世.K2O/Na2O>1,说明成矿物质为深部幔源物质混合了壳源物质,属大陆板内造山晚期演化的火山岩类型.  相似文献   
95.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4月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议,对15家申报单位进行了评审,山西省阳泉市赛鱼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其他4家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6.
鲤鱼耳石共有三对:矢耳石、微耳石、星耳石;分别存在于球状囊、椭圆囊、平状囊(听壶)中,具有重要的感应平衡、运动、重力和声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海表水温变动对东、黄海鲐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海表水温(SST)通常是表征鱼类栖息地分布的主要指标。本文根据1999—2007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鲐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SST,分析了渔汛期间鲐鱼栖息地的适宜SST范围,探讨了SST变动情况下鲐鱼栖息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海鲐鱼7—12月的适宜SST范围为15~30℃。根据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本文拟定4种SST上升的情况,即(1)每月平均SST+0.5℃;(2)每月平均SST+1℃;(3)每月平均SST+2℃;(4)每月平均SST+4℃。结果显示,东、黄海鲐鱼的潜在栖息有明显向北移动的趋势,并且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小。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SST上升,可能会对近海鲐鱼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本文根据2003-2009年1-5月和2011年1-5月西南大西洋海域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的生产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ST)和海表面高度(SSH)数据,利用不同权重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报阿根廷滑柔鱼的中心渔场。采用外包络法,利用作业次数与SST、SSH建立适应性指数(SI)模型,依据作业次数比重和产量比重来比较不同权重的算术加权模型(AWM),从而筛选出最佳模型,并对最佳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确定AWM(a=0.3,SST权重为0.3,SSH的权重为0.7)为最佳模型,当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SI)大于0.6时,作业次数的比重为93.23%,产量比重为89.28%,当HSI小于0.4时,作业次数的比重为2.12%,产量比重为3.35%。利用2011年1-5月的生产数据和环境数据对AWM(a=0.3)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HSI大于0.6的海域,各月作业次数比重均在91%以上,产量比重均在95%以上。研究表明,在阿根廷滑柔鱼渔场形成中SSH比SST更为重要,基于SST和SSH的AWM(a=0.3)能够较好地预测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中心渔场。  相似文献   
99.
利用2003—2012年茎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相关经济学参数,以Gordon-Schaefer生物经济模型为理论依据,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衡量作为其优化配置的基础,模拟在10种不同捕捞努力量方案下1 a、5 a、10 a、20 a茎柔鱼资源的优化配置结果,即累计的渔获量、利润和资源量状况。结果表明,捕捞努力量81和86万次方案的中长期经济效益较大,且保持在最大可持续产量时的资源量;而较大捕捞努力量(如111万次)方案短期社会效益虽好,但资源破坏严重且长期利益最低。研究认为,最适捕捞努力量应控制在81~86万次间。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