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将适用于近岸较大区域波浪传播变形的三种模型,即基于抛物型缓坡方程的不规则波模型、引入浅水波浪谱 TMA 谱的 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模型以及采用默认 JONSWAP 谱的 SWAN模型应用于特拉华大学(University of Delaware)圆形浅滩实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抛物型缓坡方程和SWAN 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所测数据符合都比较好; SWAN 在非线性作用较强的浅滩中心及靠后部效果更佳,而抛物型缓坡方程由于没有考虑非线性作用,模拟得到的最大波高较实测值偏高,且波高变化较为剧烈.  相似文献   
92.
笔者曾探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上升流演变及其与渔业的关系。指出,非厄尔尼诺年,夏季在该渔场存在多处上升流,渔业丰收;反之,在厄尔尼诺年,夏季仅存在单一上升流,渔业歉收。厄尔尼诺现象既然会引起上升流结构如此变化,它与变性水团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关系呢?我们根据1975~1976年闽南—台湾浅滩温盐调查资料,并参照一些有关历史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3.
三妊浅滩是黑龙江水系最著名的浅滩。本文侧重从GPS的优越性方面介绍其在三姓二期整治中水域工程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4.
博鳌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及探地雷达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钻孔资料和探地雷达(GPR)反射剖面,揭示了海南岛东部博螯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沙坝-泻湖体系沉积序列和内部反射结构,探地雷达(GPR)给出了有关沙体厚度,岩性特征,潜水面深度,海水侵入范围以及沙体含水性等重要参数,是海岸带环境调查的有效手段。通过和钻孔资料的对比,在玉带滩海岸沙坝上部层序中识别出两套具有区域意义的反射波组,南岗村沙洲浅滩识别出一套反射波组,综合分析表明,博螯地区沙坝-泻湖体系晚更新世以来随海平面的上升经历了基岩侵蚀→河流,河漫滩相→泻湖→海岸沙坝,半封闭泻湖,河口湾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5.
碳酸盐滨岸浅滩相剖面不仅最灵敏地记录了海平面变迁历史,而且它具有独特的副层序结构和特殊的层序识别和研究方法,在层序地层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无锡嵩山下三叠统碳酸盐浅滩相剖面在中下扬子区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通过与微古地理相结合的沉积相位分析,能够有效而可靠地进行层序和副层序研究.  相似文献   
96.
基于2013年4月在温州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采集大中小潮25个观测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同步流速观测资料,分析表层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对水动力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瓯飞浅滩及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径普遍较细,中值粒径范围0.005 9~0.352 mm,平均0.014 9 mm,以粘土质粉砂为主。空间分布上,粒径呈现出"河口河槽粗,口外海域细";"北部粗,南部细"分布特征;河口区大小潮沉积物粒径变化明显,而口外海域大小潮沉积物粒径没有明显的差异;沉积物粒径越粗,分选系数越差,偏态系数更偏重负值;粒径越细,分选系数越好,偏态接近正偏;(2)由于受到地形和水动力的影响,不同区域的表层沉积物表现出不同的运移方向;GSTA模型结果显示大小潮泥沙输移方向不同,但总体上还是向南-东南方向运移,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的河流来沙以及海域来沙,而且局部泥沙的交换也是海域泥沙运移平衡的主要途径;(3)该区域河口区潮流输沙作用范围较大,开敞海域主要分布在5 m等深线以内;而对于波浪的掀沙作用主要受到波能的大小以及实际水深的影响。在水深5 m以内的近海海域沉积物的泥沙运移主要是以波浪和潮流的联合作用为主,而外海的表层沉积物泥沙运移特征主要是以波浪掀沙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97.
对黄海浒苔绿潮的研究表明,苏北浅滩及其附近海域是每次绿潮早期发展的重要区域,石莼目绿藻微观繁殖体在该水域大量存在。为研究海水温度对其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我们利用2012-10在江苏近岸如东紫菜养殖区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进行不同温度梯度条件(5,10,15,20,25和30℃)绿藻微观繁殖体的培养实验,并通过PCR-RFLP方法鉴定繁殖体幼苗的种类,分析温度对不同种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的低温条件下,繁殖体均不能萌发。10~30℃,随温度的升高繁殖体萌发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5和20℃时,萌发数量出现高值,分别平均为17.0和15.8株/g。在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绿藻微观繁殖体萌发种类有浒苔、缘管浒苔、盘苔和Ulvasp.1,其萌发数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3.7,6.0,2.0和15.4株/g。其中,浒苔萌发数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15℃时达到最高值为31.2株/g。缘管浒苔在10~20℃萌发数量相对较高,25℃时极低(仅为1.6株/g),而5和30℃时都未能萌发;Ulva sp.1在10~30℃数量变化不明显,一直保持较高值在15.0株/g左右;盘苔萌发数量一直较低,在各温度下均小于3.0株/g。据估算,在苏北浅滩紫菜养殖区(约200km2)表层沉积物中约有9.8×1013株微观繁殖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种子库",这将为黄海浒苔绿潮溯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8.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相似文献   
99.
100.
潮间浅滩及海积平原上沉积物中的微层理、小层理和多元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韵律体系。小层理是由不同类型的微层理组成,多元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小层理组成,它们在成因上也是密切关联的,在一定水文、泥沙条件下形成的微层互相迭加则构成小层,水文、泥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则形成小层理。不同类型的层理在潮间浅滩上的分布及海岸的淤长,形成了多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