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篇 |
免费 | 95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48篇 |
地质学 | 17篇 |
海洋学 | 160篇 |
综合类 | 6篇 |
自然地理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毒杂草型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以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侵入为主要特征的退化草地上,按狼毒盖度将草地划分为5个类组:Ⅰ类组(狼毒分盖度0419%)、Ⅱ类组(狼毒分盖度20%~39%)、Ⅲ类组(狼毒分盖度40%~59%)、Ⅳ类组(狼毒分盖度60%~79%)、V类组(狼毒分盖度80%~95%)。对各类组天然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的组成、作用及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植被群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改变了群落中植物间竞争格局,狼毒凭借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植物间的竞争能力,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狼毒的相对值呈上升趋势。草地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退化成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马钱子经朱红栓菌固体发酵产物(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马钱子发酵品的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马钱子发酵品中共分离得到10个生物碱成分,分别鉴定为士的宁(1)、马钱子碱(2)、伪士的宁(3)、16-甲氧基士的宁(4)、番木鳖次碱(5)、士的宁氮氧化物(6)、马钱子碱氮氧化物(7)、士的宁氯甲氯化物(8)、马钱子碱氯甲氯化物(9)和喜树次碱(10).结论 马钱子发酵品的大部分化学成分仍然是吲哚类生物碱,其中仅有10是单萜吡啶生物碱,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是首次从该植物的种子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可能为氯仿提取过程中产生的人工加合物.迄今未见朱红栓菌中含有上述生物碱的报道.与生品相比,马钱子发酵品中生物碱成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化合物4、6、7和10可能为发酵品新增成分,这些生物碱成分的鉴定为马钱子发酵“去毒存效”原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4.
85.
86.
87.
由于有害赤潮的发生日趋频繁,对养殖业、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加,因而有害赤潮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藻毒素是有害赤潮致害的重要因子之一,而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素又是藻毒素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随着科学家们对PSP毒素的来源(Steidinger,1993)、结构和作用方式(Penzotti et al.,1998)的深入研究,PSP毒素在赤潮研究、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基础研究、医药、军事防化等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为深入开展PSP毒素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具有较高的死亡率。CT影像组学是从CT图像中提取大量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高通量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更多有关肿瘤异质性的信息。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食管癌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的预测,治疗疗效评估及预后评价等方面。本文围绕CT影像组学在食管癌中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酞酸酯对龙须菜的生态毒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酞酸酯类化合物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生长的影响以及酞酸酯在龙须菜体内的积累状况。结果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酯二异辛酯(DEHP)4种酞酸酯混合质量浓度为0.05,0.10,0.20和0.40 mg/L的暴露条件下,龙须菜的相对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均受到了明显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在高质量浓度处理组(0.1~0.4 mg/L)中,两指标分别下降了18.4%~21.3%和10.4%~15.3%,致毒效应与酞酸酯暴露浓度呈正相关。在受控水体的暴露试验中,利用气相色谱(GC-FID)分析表明,4种酞酸酯类(DMP,DEP,DBP和DEHP)在龙须菜体内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其残留量分别为0~0.14 mg/kg,0~0.83 mg/kg,0.11~1.89 mg/kg,0.01~10.4 mg/kg,其积累程度与酞酸酯分子结构相关,侧链较长的酞酸酯比侧链较短的积累量要大,并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0.
赤潮毒素软骨藻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赤潮的频发导致赤潮藻毒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软骨藻酸是由拟菱形藻产生的一种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在很多海域均有检出和中毒报道。针对中国相关研究较为薄弱的现状,本文首先介绍软骨藻酸的研究背景、理化性质和毒性,然后对其检测分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讨论了生物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等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并建议今后要结合分子模拟技术、分子印迹技术、胶体金、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研发更快速、简便、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