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71.
通过两种途径分析了王家店水库重力坝在爆破时的地震效应。一是利用实测坝基地振动作为地面运动输入,对坝体进行了地震反应和爆破强度分析,包括具体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反应。二是通过振动速度分析了坝体混凝土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并与极限强度做了比较,给出了该混凝土重力坝爆破振动控制标准。最后讨论了重复爆破时对大坝可解产生的疲劳影响。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最大药量控制在300kg范围内,距大坝1700m处的爆破研究所进行的常年爆炸加工生产,对大坝是安全的,由重复爆炸对大坝引起的低周疲劳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72.
刘伯权 《世界地震工程》1998,14(1):17-20,45
在文献「1」的基础上,根据试验与分析结果,指出了目前中抗震结构破坏准则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作者考虑结构低周疲劳特性,进行破坏准则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3.
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与能量吸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作者所做钢筋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试验,就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与其能量吸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引水隧洞工程中热应力中对围岩表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是岩石热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的内容。热应力由温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热应力周期性作用导致岩石的疲劳破坏。以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为例,分析隧洞围岩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热应力交变作用特点,提出岩石的疲劳破坏判据,并利用这个判据分析热应力作用下隧洞围岩表层的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75.
针对某机务段240B型柴油机机破事故中的破损件连杆及连杆螺栓进行解剖,通过断口电镜分析、金相分析、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试验得出,机破是由于曲轴连杆颈碾瓦后,连杆大头端颈面出现裂纹导致疲劳断裂造成的。  相似文献   
76.
软钢屈服耗能器的疲劳性能和设计准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X形钢板屈服耗能器的疲劳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耗能器钢板的弹塑性应变分析方法。在选择恰当的疲劳模型的基础上,确定了应变疲劳参数,建立了X形和三角形钢板耗能器的疲劳设计准则,为这两种钢板屈服耗能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钢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钢板屈服耗能器的薄膜效应分析,指出了薄膜效应是此类耗能器中不忽视的因素,然后提出了反复荷载作用下薄膜应变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薄膜效应的疲劳验算准则,为这类耗能器的参数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79.
介绍了钻杆回转时扭应力的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认为扭矩频率是疲劳折断钻杆的主要因素.这种频率的变化与孔深有关.建议钻机的转速应避开钻机固有的扭距频率.  相似文献   
80.
软钢耗能器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低周疲劳破坏作为软钢耗能器的破坏模式,建立了弹塑性滞回变形幅值和滞回循环次数的概率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线性累积损伤准则,提出了大震作用下软钢耗能器可靠度的分析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