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4篇
地质学   83篇
海洋学   12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71.
李丹  白世伟  陈陆望  陈浩  赵瑜 《岩土力学》2010,31(Z1):145-149
为解决软岩隧道工程的支护优化设计问题,研制出力学曲线与原岩相似的模型材料,形成软岩工程常用的支护设计方法对应的物理模型,即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加长的锚喷支护,加上毛洞模型作为参考模型,4种平面模型形成三维模型后,置入大型真三轴模型试验机,在模型边界相同的条件下对软岩隧道的支护方法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支护方式具有不同的超载能力和不同的破坏特点;该相似模型材料对软岩大变形特点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试验还为软岩隧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72.
基于钢悬链式立管(SCR)动力分析程序CABLE3D,采用大挠度柔性梁理论建立SCR的运动方程,将线性海床模型扩展为考虑海床土吸力的非线性海床模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时域内积分采用Newmark-β法,开发出新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分析上部浮体垂荡运动幅值、海床土剪切强度、海床土剪切强度梯度对SCR触地点区域动力响应和疲劳损伤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SCR触地点区域动力响应和疲劳损伤对上部浮体垂荡运动幅值和海床土剪切强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疲劳损伤在触地点区域最大,远大于悬垂段和流线段,在设计过程中应采取一定的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73.
本文在总结钢支撑滞回性能及高层双重抗侧力体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象学、物理学及有限元3种钢支撑模拟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现有支撑模拟方法及支撑疲劳累积损伤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法。分析了框架一中心支撑双重体系研究中若干关键性问题之后,指出了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等有关规范中关于双重体系设计相关条款存在的分歧及不足,并提出了通过双重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特性模拟分析来统一认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4.
岩石圈相对于下伏地幔向西净旋转尚属有争议的现象。首先归因于潮汐的影响,其次是由于地幔对流产生的动力作用所致。尽管对于地壳的向西构造漂移已引起若干地质、地球物理的争议,但这一现象仍很少有人问津。这种差异旋转由以下3种作用引起:(1)岩石圈上的潮汐扭转力产生一种向西的扭动力,使地球自旋速度降低;(2)致密物质向地幔和地核下沉,使惯性减小,地球旋转加速,这仅部分地平衡潮汐的拖拽力;(3)软流圈内有一薄层(3~30km)黏性极低的水道,剪切生热和机械疲劳使其中的1、2条水道长年存在,在岩石圈内形成拆离带。(摘译自《美国地质学会通报》20…  相似文献   
275.
白兴兰  姚锐  段梦兰  李强 《海洋工程》2014,32(5):107-112
与海床的相互作用是钢悬链线立管特有的性质,是传统立管发展中不曾遇到的问题,也是控制立管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特别是触地区出现的峰值弯曲应力和管土接触模型的不确定,成为SCR触地区研究的难点。由于立管与海床的作用机理非常复杂,因此管土相互作用模型的提出大多是建立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深水SCR触地区管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案例的分析,简要介绍了SCR触地点的动态响应取决于一系列参数,如海床土刚度、加载状况、立管的提升速度、土的重塑时间和土吸力等,并设计了一套三维管-土相互作用的试验装置,能够为深水钢悬链线立管触地区管-土相互作用的试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6.
基于现场实测风机桥架振动响应,采用风机调幅扰力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根据不同工况下疲劳危险点的名义应力时程,采用雨流计数法和各工况年运行频次调查结果编制疲劳载荷谱.通过Miner损伤累积准则和p-S-N关系对风机桥架进行疲劳损伤分析,给定疲劳破坏的损伤阈值,所得疲劳寿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采用Goodman、Gerber和Soderberg模型考虑平均应力影响时的疲劳寿命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77.
API 17B规范指出海洋管道若想在海洋立管领域得到应用,要通过包括压溃、拉伸、打压及疲劳等各种试验的验证。其中疲劳试验是最关键,也是最复杂的试验。通过查阅API系列规范及相关文献,总结了海洋立管结构特点及实际运营中所受循环荷载效应,通过对海洋立管进行疲劳分析、疲劳试验、疲劳试验失效检测及验收标准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最终形成一套验证海洋柔性立管性能及其可靠性的系统方法。  相似文献   
278.
半潜平台疲劳热点应力长期分布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热点应力长期Weibull分布的参数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应用疲劳简化分析方法的关键之一。以某深水半潜式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结构有限元计算得到热点应力传递函数,结合波浪散布图计算热点应力长期分布概率函数,采用最小二乘法对热点应力长期Weibull分布进行参数估计。研究结果可为疲劳简化分析方法在半潜平台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