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19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25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0篇 |
大气科学 | 3篇 |
地球物理 | 139篇 |
地质学 | 692篇 |
海洋学 | 211篇 |
综合类 | 50篇 |
自然地理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53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文章根据近年桂北地区1:3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成果,对泥分末至早石炭世生物群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划分了若干可与区域乃至世界对比的生物(组合)带;有孔虫12个,珊瑚11个,腕足类6个,牙形刺5个,菊石、介形类各2个;并提出了年代地层划分的意见。 相似文献
982.
983.
新疆北部下中泥盆统层序及其界线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北部是中国北方下中泥盆统出露最全地区之一,1977年曾作为中国北方槽区典型剖面.笔者根据最新资料研究,重新选定了下中泥盆统标准层序(自下而上):下泥盆统:乌吐布拉克组、曼格尔组.芒克鲁组;中泥盆统:乌鲁苏巴斯套组、纸房组.并根据岩性变化及床板珊瑚化石资料,对乌吐布拉克组进行了重新审定,将原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乌吐布拉克组下2层归入上志留统.重点讨论了下泥盆统的底界及下与中泥盆统间的界线. 相似文献
984.
985.
西秦岭造山带泥盆纪沉积地质学和动力沉积学研究:古地理、地层层序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远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1996,16(1):51-70
晚加里东到早海西期,西秦岭北带存在一较大规模的造山带,泥盆纪的古地形呈北高南低的特下。持续的海侵由南向北侵进。中泥盆世由于北秦岭造山带的向南爷冲,形成同造山的前陆拗陷盆地。南秦岭裂陷槽是早古生代小洋盆的残余海槽。 相似文献
986.
在不同的压力、温度和孔隙压力下进行了含四种不同断层泥标本的强度试验。碎屑型断层泥对压力很敏感,对温度无反应,对孔隙压力的反应符合有效应力律。粘土类断层泥则对温度和孔隙压力有明显响应。这些力学性质的差别反映了具体变形机制的差别 相似文献
987.
就"区域沉积物管理"(简称RSM) 概念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以厦门地区为例阐述了 RSM 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应用区域沉积管理来处理海岸冲刷、淤积与港口码头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同时,提出了发展 RSM 的战略构想与框架。 相似文献
988.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断层泥在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研究中的意义在于:利用断层泥中粘土矿物的组合、成分、结晶程度可以判定断层活动时的物理环境;断层泥带的宽度与断层的位移量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从而可用于确定断层的位移量;断层泥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中石英碎砾的表面结构,可以提供有关断层活动方式、性质、期次、时代等重要信息。对断层泥进行包括野外详细观测、室内显微构造分析以及年龄测定在内的综合研究,是确定基岩区断层新活动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9.
泥堡金矿床是黔西南近些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前人对金的富集规律及成矿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从金的三维富集规律方面探讨金的成矿模式尚未研究。本文利用3Dmine软件对泥堡金矿床的地层、断层和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矿体呈顺层状和沿断层产状产出,Au主要富集层位为上二叠 统龙潭组二段和一段(P3l2、P3l1),赋存位置为构造蚀变体(Sbt)、F1断层内、F1断层两侧、背斜轴面附近、背斜轴面与断层F1之间,背斜轴面倾向一侧的背斜翼部,且Au含量具有斑块状分布和带状连续分布特点,表现出Au在局部斑块处含量高,并向四周持续递减。据此,本文结合Au的物质来源、流体来源、以及矿床中的地层岩性、断层和背斜组合等特征,获取了矿床形成的流体流向路径,提出了“S型”和“断层+背斜轴面”的成矿模式,这对于泥堡金矿床及类似的矿床开展下一步找矿和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0.
2018年6月10日,朝阳隧道出口平导发生岩溶突水突泥,持续时间约1 h,突水突泥总量约1.6×106 m3。为完善施工掘进方案及排水方案,需分析突水突泥产生原因,评价后续施工带来的突水突泥风险,计算隧道涌水量。文章分析了隧道位置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阐述了发生突水突泥的平导掌子面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情况及突水突泥发生过程,补充调查了灾害影响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完成了长达1年的平导涌水量-降雨量关系动态观测。平导突水突泥掌子面前方有水头高达84 m的巨型溶腔及管道系统,施工开挖揭穿溶腔底部后,填充于整个岩溶水系统的有压水流携带泥砂快速涌入平导并以较大动能冲出洞外,导致了6.10突水突泥事件的发生。隧道出口段岩溶水系统接受降雨入渗补给且径流通畅,洞内涌水对应的汇水面积为6.423 km2,计算极端暴雨后平导最大涌水量5×104 m3·h−1。突水突泥发生后山体内的静储量已得到充分释放,地下水位已降至平导底板高程,后续施工中再遭遇突水突泥的风险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