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6 毫秒
21.
李胜勇  吴其林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5-2022112015
始新统湖相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的主力烃源岩,历年来各轮资源评价结果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但自1987年Ying9井首次钻遇油层至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寄予厚望的S3X井钻探失利具有一定典型性,笔者等以S3X井钻后分析为契机,通过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始新统地层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分析显示琼东南盆地已发现原油中,源于低等水生生物的C304 甲基甾烷含量,以及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姥植比(Pr/Ph)参数,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琼东南盆地“低频—连续—强振幅”地震相特征与珠江口盆地钻井证实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差异较大;琼东南盆地在区域位置、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模式方面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始新统湖相地层的分布规模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条件等方面,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因此,建议在与周缘盆地始新统地层的对比研究过程中应适度审慎,尤其是以陵水凹陷为代表的中央坳陷带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规模不宜过于乐观。同时,指出受地貌格局影响,不同凹陷海侵进程并不同步,琼东南盆地除始新统发育湖相地层外,渐新统崖城组早期部分凹陷也具有发育湖相地层和油型烃源岩的条件,这一新观点在一定程度可扩展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研究的局面和思路。  相似文献   
22.
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二段湖相烃源岩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其中检测到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以及丰富的4-甲基甾烷等重要分子化石。通过对北部湾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流二段烃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分析,研究了富有机质页岩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盐度,并进行甾类生物标志物对比,探讨了甲藻甾烷,三芳甲藻甾烷和C30-4-甲基甾烷分布特征及其与沟鞭藻的成因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流二段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的C30-4-甲基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丰度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弱还原的淡水—微咸水沉积条件可能不适宜甲藻甾烷和三芳甲藻甾烷的形成,而可以形成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油页岩中高丰度的C30-4-甲基甾烷与其较高的成熟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3.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油气油源、成熟度、运移等领域研究中的一项得力工具。运用生物标志物色谱质谱技术,对比研究了塔河油田各油区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中甾、藿烷系列化合物特征。研究表明,塔河油田为一由晚期成熟高、轻微改造的原油与早期成熟度低、遭受较强降解原油混合而成的复合油藏,该油藏各区原油C27—C29甾烷同系物以及C27—C29重排甾烷特征反映出该区不同成熟度原油来自同一母源,原油Ts/(Tm+Ts)、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和ββ/(ββ+αα) C29比值关系立体图指示出原油的充注方向,印证了“塔河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于南部的满加尔坳陷”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24.
最近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Lou露头发现一油气苗,通过地油苗的微出分子组成和碳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油苗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在鄂尔多斯盆地迄今所发现的原油或凝析油差别较大,推测其油源岩为下古生界的碳酸盐岩,这一发现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油气勘探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实验采用群体感应抑制(quorum sensing inhibitory, QSI)活性导向法,对分离自山东威海近海底泥的真菌 WH7-2开展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菌落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全序列分析,菌株 WH7-2 鉴定为腐皮镰刀菌 Fusarium solani。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该真菌大米发酵产物的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 11 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E, 5E)-3, 5, 7-三甲基-2, 5-辛二烯酸(1)、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镰红菌素-3-甲醚(5)、脱水镰红菌素(6)、(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22-二烯-3β-醇(7)、(22E)-5α, 8α-过氧化麦角甾-6, 9 (11), 22-三烯-3β-醇(8)、3β-羟基-胆甾-5-烯-7-酮(9)、6β-羟基-胆甾-4-烯-3-酮(10)和(22E)-胆甾-5, 22-二烯-3β-醇(1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酯混合物(2 4)具有 QSI 活性,其他化合物无 QSI 活性。除 5 和 6 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腐皮镰刀菌 F. solani 中发现。  相似文献   
26.
沉积有机质中甾烷,4—甲基甾烷植物花粉来原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利明  徐雁前 《地球化学》2000,29(2):175-179
松粉热模拟饱和烃GC-MS分析检出大量的甾族系列化合物,其中常规甾烷在200~350℃的中低温阶段的相对丰度较高,占总馏分的3%左右,表现出C29远大于C28、C27的高等植物输入特征。与常规甾烷相伴生,出现少量但特征明显的以C30为主的4-甲基甾烷,它与ααα(20R)C29甾烷的比什在0.1左右。研究表明,植物花粉是烃源岩、原油中甾烷和4-甲基甾烷的输入物源之一,花粉中所含的甾族和脂类化合物结  相似文献   
27.
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长链烯酮不饱和比值 Uk37估算冲绳海槽 2万年以来古海水表层温度 ,其波动范围在 1 5.9~ 2 6.2℃之间 ,平均为 2 2 .9℃。并与常用的浮游有孔虫转换函数测算的表层海水温度进行对照 ,结果与冬季表层水温 ( 2 2 .0℃ )相近 ,Uk37值指示的古海水温度与季节有关 ,主要反映在冬季。在沉积物中还检出了另一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甾、萜类等 ,对它们的组成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冲绳海槽沉积物中有机质具有多源性特点 ,由陆源碎屑、生物碎屑和火山碎屑共同组成 ;该海域沉积有机质的成熟度不高 ,沉积环境具有强的还原性。  相似文献   
28.
在生物活性测定指导下,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南海海绵Xestospongiatestudinaria来源的一株共附生真菌Pleosporaceae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5个甾体类化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β-ol(1),(22E,24R)-5α,8α-epidioxy-ergosta-6,9,22-trien-3β-ol(2),(22E)-ergosta-5,7,22-trien-3β-ol(3),ergosta-6α-hydroxy-4,22-dien-3-one(4),(22E)-5α-chole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5)。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Pleosporaceae属真菌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4和5具有较强的卤虫Ar-temia salina致死活性,化合物1还显示强的抗藤壶Balanus amphitrite附着活性,其EC50为0.85μg/mL。  相似文献   
29.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iomarker distributions of Lower Permian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in northeastern Ordos Bsain have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urce rocks are type III kerogen, thermally mature, with high content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he extracts of the source rock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ithologies from Well Su 27 feature high Pr/Ph ratios, high C19TT and C24Te, high rearranged hopanes, a predominance of C29 sterane in regular steranes, and the absence of C30 4-methylsteranes.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suboxic to oxic conditions with dominantly terrigenous higher plant input. In contrast, the source rocks from wells Shuang 1 and Yu 20, are characterized by low Pr/Ph ratios, low C19TT and C24Te, high C23TT, similar content of C27 sterane and C29 sterane, and the presence of C30 4-methylsteranes, showing that the source rocks were deposited in reducing environment with algae and/or microorganisms and terrigenous higher plant input.  相似文献   
30.
黔南坳陷油苗来源: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黔南坳陷不同层位油苗来源,在广泛采集不同层位烃源岩、油苗样品的基础上,采用GC、GC-MS及GC-IRMS等方法对其碳、硫同位素及生物标志物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开展了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苗的δ13C值为-33.04‰~-31.63‰,平均-32.26‰(n=18);δ34S值为+16.06‰~+23.06‰,平均+18.99‰(n=4);油苗遭受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常规甾、萜烷面貌特征差异较大,但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三环萜烷、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惹烯和硫芴;C25三环萜烷/C24四环萜烷值、二苯并噻吩/菲与Pr/Ph相关图表明油苗为典型海相原油;Ts/(Ts +Tm)、C29甾烷20S/(20S+ 20R)及甲基菲指数等均表明油苗为成熟-高熟原油.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13C值为-35.79‰~-29.88‰,平均-32.85‰(n=35),与油苗相关性良好,而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烃源岩δ13C值显著偏重,均大于-29‰;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为+ 14.78‰~+ 17.60‰,平均+16.32‰(n=4),与油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而下、中泥盆统黑色泥岩干酪根δ34S值分别为-9.10‰~-6.78‰和+0.63‰~ +7.93‰,二叠系煤系地层有机质δ34S值为-7.40‰~+4.00‰,均显著偏轻.此外,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普遍含有较丰富的伽玛蜡烷、三芳甾烷、芳基类异戊二烯烃和惹烯,三芴系列中硫芴含量极高,其它几套黑色泥岩则不合或贫含三芳甾烷和惹烯,伽玛蜡烷和硫芴含量亦较低.综合认为油苗具相同来源,且均与研究区下寒武统黑色泥岩具有较好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