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67篇 |
免费 | 923篇 |
国内免费 | 54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5篇 |
大气科学 | 51篇 |
地球物理 | 1483篇 |
地质学 | 2187篇 |
海洋学 | 239篇 |
天文学 | 19篇 |
综合类 | 139篇 |
自然地理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64篇 |
2022年 | 218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85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08篇 |
2015年 | 138篇 |
2014年 | 201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18篇 |
2011年 | 166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118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5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81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87篇 |
1997年 | 88篇 |
1996年 | 74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53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5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4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根据苏北地区大地电磁勘探环境特点进行了电极距长度、磁场位置和采集时长的试验工作,确定了大地电磁测深勘探技术参数设置下限,电极距长度不能小于50m,采集时间要大于8h,磁距应控制在2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34.
35.
煤矿井下地球物理水害超前探测要求探测点20 m范围内不得有积水和金属物体,传统电磁法超前探测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钻孔瞬变电磁法通过将收发装置送入掘进工作面前方的钻孔中进行探测,既远离了巷道中的各种干扰,又提高了隐蔽致灾水体的探测精度。为解决该方法对钻孔径向异常体的准确定位解释难题,通过三维正演总结了其水平分量异常响应特征,提出了异常体象限确定准则,研究了根据水平分量幅值和异常象限综合求取异常体工具面角的计算方法。将由垂直分量计算得到的每一个视电阻率视为独立异常体,基于K-means聚类算法对相应的水平分量异常曲线特征值进行二分类,实现了全数据集的视电阻率象限自动划分,结合异常工具面角算法研究得出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最后计算了三维数值模型的立体成像结果,对钻孔径向的小规模低阻异常体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钻孔瞬变电磁视电阻率立体成像方法是地球物理与机器学习的有机结合,该方法能够为井下掘进工作面隐伏水害超前探测精细解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瞬变电磁检测技术遇到地底干扰物时在探测精度方面的不足,从载流直导线出发,利用磁场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单个正三角形空间磁场分布,设计了一种正三角形发射线圈阵列。为得到更好的磁聚焦特性,利用遗传算法对线圈阵列的具体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87.5%及以上的磁场能量集中在半径0.113m的特定区域内。说明该线圈阵列在较小目标区域实现了聚焦,具有良好的聚焦性,可以应用在瞬变电磁检测技术发射回线中。 相似文献
37.
38.
林君 《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7,(6):1-4
本文介绍了国外新近研究开发的一种甚早期时间域电磁系统。这种系统主要用于浅层勘探,其探测深度为表层5m以内,重点解决在导电条件为20-30Ω·m时常规电磁法和探地雷达都难以探测的区域。由于在这三个区域有三维目标体可能具有导电性或介电性,这就要求探测系统能够在这个埋藏废物的环境区域分辨导电和介电物体,即需要同时考虑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文中介绍了正演模拟,仪器性能以及野外试验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39.
湘南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钨锡多金属矿集区之一,发育了坪宝、柿竹园、骑田岭等多个大型矿床(田)。随着浅部资源逐渐枯竭,成矿系统深延与探测成为找矿突破的重点,尤其是覆盖层下隐伏成矿岩体、流体运移通道与矿体赋存空间的准确识别。本文以湘南坪宝矿田为例,采用广域电磁、构造解析与地球化学等方法揭示了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与物质组成:(1)矿田深部(<5 km)存在4个隐伏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包括宝山、黄沙坪、大坊、野鹅塘,岩体呈现不规则形态;(2)岩体侵位受NNE走向、NE走向与NW走向的区域断裂交汇联合控制,其岩体接触带与次级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3)断层破碎带中方解石、石英、赤铁矿等热液矿物为成矿流体活动留下的痕迹,可用来识别成矿流体的源区与路径;(4)科学钻探证实了矿体与成矿运移通道深延稳定,且可能与深部隐伏岩体导通;(5)宝山矿区西部、黄沙坪矿区东部、大坊与野鹅塘矿区深部应为该区未来找矿勘查的重点。通过广域电磁、构造解析与矿物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深入认识隐伏岩体的空间形态与形成时代,构建成矿物质与流体的“源-运-储”模型,开展成矿系统的深部探测与成矿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40.
地下管线探测电磁场异常特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频率域中一次电磁场和二次电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利用Hx,Hx的异常特征点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进行正常场改正的必要性,最后利用不同类型管线检测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