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8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50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562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0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形貌识别以及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结果,包括Gallionella ferruginea,Leptothrix ochracea和Mariprofundus ferrooxydans在内的嗜中性Fe氧化菌在现代甚至古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氧化物沉积体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现代热液喷口系统而言,还原性羽流进入氧化性海水时形成的氧化还原过渡带是嗜中性Fe氧化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它们能在此环境中与Fe的无机氧化机制展开有效竞争,藉此获取生存所必须的能量。此外,通过静电吸引和表面活性基团的键合作用,细胞能在其表面和附属器官形成Fe氧化物壳层,从而形成与细胞自身相态相似的各种丝缕状结构。丝缕状结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阻滞热液流体和海水混合,进而在丝缕体交织成的网络内发生传导性热冷却,使流体中的Si达到饱和,在Fe氧化物表面沉淀下来,形成现代热液喷口系统的Fe-Si二期次复合生长结构。与现代Fe-Si沉淀类似的古代条带状Fe建造(B IF)沉积体的近期研究成果显示,Fe的来源很可能是前寒武纪时的热液喷口系统。由于B IF形成的海洋环境处于整体缺氧状态,早期营光合作用的微生物以及与现代类似的嗜中性Fe氧化菌很可能都参与...  相似文献   
992.
深海热液环境中的铁氧化菌及其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热液系统极端的物理化学条件蕴育了完全不依赖于太阳光的独特生态系统,化能自养型微生物是支撑这些生态系繁荣的初级生产者.铁氧化菌是海底热液环境中常见的化能自养微生物之一,能够从低价态铁氧化成高价态铁的化学反应中获取代谢能量.它们对海底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堆积以及丰富热液生态系统功能等有重要的影响.介绍了深海热液环境中存在的铁氧化菌,以及它们的分类、氧化机理和与之伴生的生物矿化现象.  相似文献   
993.
云南兰坪高含泥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原矿为高含泥高氧化率低品位铜矿。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开展“直接浮选”、“预先脱泥+浮选”和“酸浸”三种工艺流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酸浸”是最佳的提铜工艺流程。在较佳的酸浸工艺条件下,可获得铜浸出率92.09%,硫酸耗量54kg/T的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994.
何忠福  吴文辉  蔡培全 《云南地质》2010,29(3):266-268,256
应用氧化铁含量变化确定矿石类型,分带界线初定为1 645米中段,但无法确定混合带界线,开发中很难满足生产。通过柱浸试验浸出率确定矿石类型,即可正确分带。  相似文献   
995.
阎波  张欣  张轲  陈莉  田丹 《海洋科学》2021,45(1):44-53
采用半静态染毒实验研究了菲和Cd2+单一及复合污染下胁迫9 d和清水释放2 d过程中毛蚶体内活性氧(ROS)、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菲和Cd2+单独胁迫能诱导毛蚶体内ROS含量的增加及GSH含量、GST活性的降低,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对各指标影响愈明显,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毛蚶体内GSH和GST的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菲和Cd2+复合污染对毛蚶体内的氧化胁迫效应整体大于二者单独污染。在清水释放阶段,单一及复合污染胁迫组各指标均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表明毛蚶体内抗氧化系统适合作为监测海洋多环芳烃和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6.
浅层地下水中甲烷气体调查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尚没有关于浅层地下水中甲烷气体调查及危险性评价的技术性规范,上海及周边地区工程建设遇到此问题时,一般采用钻孔测气体压力的方法对其发育情况进行评估。本文通过安装监测井,分析土壤和多层地下水样本结合的方法,对典型研究区内的浅层甲烷气体进行分布调查;参照美国相关标准对浅层甲烷进行了风险评估,从量化角度分析影响场地甲烷再生成的各种因素,并评估场地施工及运营期间可能因甲烷气体暴露所造成的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过氧化氢(H2O2)等活性氧(ROS)物质因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在废水处理、杀菌消毒等领域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利用电催化生成H2O2是一种实时提供活性氧物质的有用方法。然而,目前报道的大多数高性能催化材料都是粉体形式,不便于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因此,制备可直接应用的电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利用喷涂-热解的制备方法,制备了高活性氧催化活性的氧化炭黑(O−CB)/多孔碳毡电极,通过聚四氟乙烯(PTFE)的修饰优化电极表面的氧气传质,成功制备氧掺杂碳气体扩散电极。研究结果表明,O−CB/PTFE-5 wt%电极具有最高的催化性能,其合成H2O2的速率达27.19 mg·L-1(mg catalyst)-1·cm-1·h-1。海洋典型污损微生物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的抗菌实验表明,该电极电催化作用60 min产生的活性氧对Pseudomonas sp.的杀菌率可达到97.69%,作用120 min的杀菌率可达到99.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