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2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50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107篇
地质学   1557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0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0年   5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自从地球诞生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早期生命的出现、大气氧化事件(Atmospheric oxygenation)、雪球地球及多次生物绝灭与复苏事件。稳定同位素记录在古环境和生命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记录环境变化和生命演化的重大事件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碳同位素的分馏记录了最早生命的开始,硫同位素的非质量相关分馏(Independent mass fractionation of sulphur isotopes)记录了大气中氧含量的重大变化,而在显生宙的几次重大生物灭绝事件中,均有碳同位素的负向漂移。  相似文献   
962.
一种艳丽的蓝紫色矿物巨晶在我国新疆哈密地区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中、上部大量出现,经详实的野外地质观察和室内测试,如X-射线单晶及粉晶衍射测定、湿法化学分析、热分析、穆斯堡尔谱和红外光谱测试等,确认其为一罕见硫酸盐矿物-副针绿矾(Paracoquimbite,Fe2(So4)3·9H2O),是继智利丘基卡马塔巨型宽岩铜矿区1935年报道后,在世界上的又一次发现,在我国尚属首次.该矿物晶体如此之硕大(单晶粒度可达8cm~12cm),远大于智利首次发现的晶体(1.95cm),在国内外和自然界亦堪称首例,与副针绿矾密切共生者为针绿矾,二者呈多型关系.本文副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 42.55,Fe2O3 28.19,H8O 28.72,CaO 0.02,MgO 0.01,AL2O3 0.03,Na2O 0.02,总计99.54,其XRD特征谱线为:4.61(100),8.89(83),3.38(67);针绿矾湿法化学分析结果为(wt%):SO,3 42.31,Fe2O3 28.61,H2O 28.98,MgO 0.01,Al2O30.01,总计99.92,其XRD特征谱线为:8.27(100),5.46(76),2.77(76).红外光谱分析判定了不同基团及同一种基团在不同结构环境下振动模式或频率的差别.穆斯堡尔谱分析确定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中铁的氧化态、配位数以及结构中存在共价键(霄键).其穆斯堡尔谱共有特征是四极矩分裂值较小,均由单一吸收峰组成.各种实验分析数据完全吻合,保证了副针绿矾和针绿矾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同一标本上连续切片,通过连续系统的电子探针分析,对针绿矾与副针绿矾互为多型的成因机理做了初步探讨.红山矿区氧化带中除与该矿物副针绿矾共生者外,尚有其它多种硫酸盐矿物亦为我国首次发现.目前上述诸多矿物已作为湿法冶铜及制酸工业的新型资源,副针绿矾巨大晶体的发现兼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963.
伍向阳  段体玉  杨伟  孙樯 《岩石学报》2008,24(1):171-175
本文描述了合成的Ⅰ型甲烷水合物高压下拉曼光谱测定结果。甲烷水合物用细粒冰和甲烷气在温度0℃~9℃和压力18MPa下历时2天合成,在金刚石压腔里进行了原位的显微观察和拉曼光谱测定。一组温度25℃和压力范围132~901MPa下的拉曼光谱数据显示,样品的光谱呈左高右低的双峰结构,左谱峰位置范围为2904.4~2907.2cm~(-1),右谱峰位置范围为2915~2922cm~(-1),谱峰位置随压力变化,典型光谱的左右谱峰强度比近似为3:1,系典型的Ⅰ型结构特征;这说明甲烷水合物在较高压力下也能保持Ⅰ型结构。作为比较,甲烷气和溶解水中的甲烷的拉曼光谱也进行了测定,它们的拉曼光谱特征与Ⅰ型甲烷水合物的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64.
低温环境下铁同位素分馏的若干重要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详细了解同位素分馏的过程与机理是运用稳定同位素体系解决科学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沉淀、溶解、吸附、氧化、还原、生物等过程中的Fe同位素分馏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沉淀过程中,优先沉淀轻同位素;在吸附过程中,Fe(Ⅲ)矿物优先吸附重同位素;氧化还原过程中,Fe的化合价越高,Fe同位素组成越重.  相似文献   
965.
A series of batch-type experiments with acetate acid as the primary substrate were performed using enrichment cultures developed from the anaerobic sludg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cetate acid on tetrachloroethylene (PCE) biodegrad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cetate acid was an efficient electron donor in affecting the biotransformability of PCE. Trichloroethylene (TCE) was the primary dehalogenation product, and small amounts of dichloroethylenes (DCEs) were also detected. No significant further DCEs degradation was detected. PCE degradation rate in the experiment was 36.6 times faster than background rate in natural groundwater.  相似文献   
966.
田晓娟  王艳  杜德平  彭立娥 《物探与化探》2008,32(3):298-300,303
选用了耐砷能力强、具有分解硫化矿能力的氧化亚铁硫杆菌1s、1号和马兰3种菌株作为实验用菌,对DBF矿样做氧化浸出实验,就其氧化过程中砷含量、pH变化和金的最佳浸出条件均做了详细的研究。给出细菌氧化金矿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金的最佳浸出条件。  相似文献   
967.
变价元素在找矿评价工作中的意义和指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的变价元素广泛存在,不同价态的元素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性状,反映了不同的氧化还原环境,在成矿过程中形成各具特征的元素组合和矿物组合。利用Eh-pH图解和部分变价元素不同价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自然界中矿物的稳定性和不同价态元素的共存关系及迁移能力,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有利于提高野外找矿评价工作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968.
辛洪波  曲晓明 《矿物学报》2008,28(2):152-160
对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三个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进行了锆石与全岩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三个矿床含矿斑岩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和δEu值:拉抗俄矿床为492.25和0.5341,冲江矿床为263.83和0.4353,南木矿床为291.94和0.5273.认为锆石Ce(Ⅳ)/Ce(Ⅲ)比值>260,δEu>0.4是斑岩成矿的地球化学标志.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锆石Ce(Ⅳ)/Ce(Ⅲ)比值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指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东部较西部受到更大程度的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机理可表述为:深部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上部地壳物质的混染,使岩浆的氧逸度增加,在随后的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高Cu、Au浓度的岩浆热液流体,并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随着压力、温度的降低,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了成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69.
通过对白水矿点蚀变带中变价元素V,se,Mo.Re,Fe3 /Fe2 和素硫元素Cu,Pb,As.Cd,Sb与U 含量的配置分析,认为白水矿点的铀矿化经历了早期沉积成岩的预富集,后期发育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地球化学作用过程,并在断裂构造的沟通下叠加热液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970.
何磊 《陕西地质》2008,26(1):38-45
本文详实介绍了吐哈盆地地质特征、砂体特征、层间氧化带特征、铀矿化特征和铀成矿条件,指出了西山窑组一、二、三岩性段为主要找矿层位,认为吐哈盆地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