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5篇
  免费   888篇
  国内免费   1830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447篇
地质学   4716篇
海洋学   198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34篇
自然地理   693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08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73篇
  2005年   318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5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5年   4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3篇
  1938年   2篇
  193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study is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ynamic bridge-train interaction (BTI)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Shinkansen system in Japan under moderate earthquakes.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simulate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the BTI system is developed. In this approach, the behavior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assumed to be within the elastic range under moderate ground motions. A bullet train car model idealized as a sprung-mass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viaduct is modeled with 3D finite elements. The BTI analysis algorithm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eismic analysis is validated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a general program. Then, the seismic responses of the BTI system are simulated and evaluated. Some useful conclusions are drawn,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a proper consideration of the dynamic BTI in seismic design.  相似文献   
992.
铁、锰和铝氧化物吸附硒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生环境中,吸附是硒进入固相沉积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厘清硒氧阴离子团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赤铁矿、二氧化锰和氧化铝作为吸附剂,采用批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溶液pH、硒浓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对硒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为了达到较理想的吸附效果,溶液的pH应控制在4~6之间,在室温、pH为5时,赤铁矿、二氧化锰和氧化铝对亚硒酸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1.62×10-3、0.33×10-3和1.07×10-3,对硒酸盐的饱和吸附量分别约为1.0×10-3、0、0.55×10-3;其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理论最大吸附量与实验得出的最大吸附量基本一致。运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voich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4种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发现硒吸附过程运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示时相关性最好,表明了硒氧阴离子团在铁、锰、铝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过程较为复杂,可能涉及表面物理吸附和颗粒扩散等过程。  相似文献   
993.
张文高  陈正乐 《地球学报》2017,38(S1):69-72
横亘中亚的天山山脉是全球大陆中的一条重要构造带, 其绵延超过2 500 km, 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延伸, 与昆仑山—阿尔金山、阿尔泰山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共同构成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构造地貌格局。天山造山带在早二叠世期间开始解体, 三叠纪遭受区域剥蚀夷平, 侏罗纪由于板内伸展形成一系列伸展盆地, 新近纪以来天山地区发生强烈的陆内变形作用。因此, 中新生代天山造山带的隆升不仅受控于新生代印度与欧亚两个大陆强烈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 还受控于古生代板块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所形成的基底构造的制约。天山新生代的隆升与剥露历史, 是研究亚洲大陆内部造山带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过程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相应的野外调查和测试手段, 对天山的中新生代古高程进行恢复, 对于天山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气候、矿产保存以及反演印亚碰撞的远程效应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采集未破坏沉积物结构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室内41 d的培养实验,研究了沉水植物生长过程对间隙水中NH_4~ -N和PO_4~(3-)-P的浓度的动态影响,分析了沉水植物生物量与沉积物中氮磷释放通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沉水植物生长和生物量增加,上部0-5 cm沉积物垂向各层间隙水中NH_4~ -N含量呈逐步降低,表现出沉积物-水界面氮的释放通量与沉水植物生物量存在负相关性;而间隙水PO_4~(3 )-P含量则随沉水植物生长呈单峰型变化,磷释放通量与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初步反映沉水植物在沉积物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吸收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95.
水工程建设对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黄亮 《湖泊科学》2006,18(5):553-556
长江流域鱼类种类丰富、资源量大、特有性高、经济种类多,其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流域内鱼类生物多样性由于面临河流梯级开发引起的洄游阻隔、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的严重威胁,种群下降趋势明显.为保护长江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有必要更新水工程规划理念和设计技术,修建鱼道等必要过鱼设施,进行水库生态调度,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996.
季节性缺氧导致夏季沉积物内源磷强烈释放,加剧水体富营养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深水湖泊(水库)面临的重要挑战.有效增加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的含氧量,是减少内源磷释放的关键.现有的深水增氧技术由于缺乏对沉积物-水界面增氧的针对性,因此治理效果有限.近年来,纳米气泡已被证实具有的稳定性好、氧传质速率高和环境风险低等优点,为新型深水增氧技术研发提供了巨大潜力.本文以天然矿物材料白云母、绢云母、硅藻土和沸石为基底,负载纳米气泡,研发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开展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增氧模拟实验研究,运用平面光电极技术评估其界面增氧效果.结果表明,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对沉积物-水界面具有比较明显的增氧效果.其中,改性白云母、绢云母和沸石的界面持续增氧时间可达7天以上,增氧后的界面最大溶解氧(DO)浓度达4.40 mg/L,而改性硅藻土不具有增氧能力.其次,矿物粒度对改性颗粒的增氧效果有一定影响:粒度越细,界面的最大增氧浓度越高,且持续增氧时间越长.纳米气泡改性矿物颗粒技术有望成为夏季缺氧期深水沉积物-水界面精准增氧和内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97.
刘玉艳 《地球》2019,(9):18-23
暗夜是一种资源,也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近几十年来,光污染的曰益严重,威胁和破坏了地球的夜间坏境和星空资源,人们能看到的星空正在失去往昔的清晰和璀璨。为了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关于防止和控制光污染的呼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星空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国星空会)发出倡导,在需要并具备条件的地方建立暗夜星空保护地。  相似文献   
998.
第四纪冰期旋回转型在南沙深海的记录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对南沙海区水深2772 m的ODP1143井上部105.08 m岩芯进行高分辨率氧同位素分析, 取得MIS 1~86期即2.25 Ma以来的历史, 时间分辨率约2 ka, 为迄今所知的最好记录之一. 氧同位素曲线详细展示了更新世的冰期旋回, 由早期的40 ka周期为主, 向晚期100 ka周期为主的"转型", 证明两者之间有一个长达近300 ka的过渡期, "中更新世革命"并非一次简单的突变. 而且在100 ka的冰期旋回中, 低纬区热带表层水的变化在先, 高纬区冰盖的反应在后. 对比表明, 北半球冰盖增大、冰期延长的原因不在冰盖本身, 而在北半球高纬区之外.  相似文献   
999.
用褶积积分和低通滤波方法处理沂水泉氡观测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的观测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氧值变化的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滞后效应,所以用一般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采用褶积积分方法较好地排除了降雨对沂水泉氧观测的影响。并用低通滤波方法,探讨了沂水泉氧的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秦安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蜗牛化石的初步调查研究表明, 在距今22~6.2 Ma期间长达近16 Ma的黄土-古土壤沉积发育过程中, 无论黄土还是古土壤地层中都保存有较丰富的蜗牛化石种类, 目前发现的15种蜗牛化石全部是陆生种类, 化石个体保存完整, 为原地埋藏的种群, 未发现水生的种类, 多数为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常见种类, 可划分为冷干和温湿两个生态类群, 冷干类主要见于黄土地层中, 温湿类主要分布于古土壤地层中. 自中新世至第四纪期间, 蜗牛化石Metodontia(间齿螺)类和Cathaica(华蜗牛)类的属种具有明显的演化趋势, 新的种类的出现和演化与这一时期大的气候环境的改变在时代上有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了蜗牛生态种类对全球/区域性环境格局变化的响应.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有着相似的沉积背景. 研究结果为秦安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沉积环境、气候演化等提供了生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