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52篇 |
免费 | 9507篇 |
国内免费 | 458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60篇 |
大气科学 | 6506篇 |
地球物理 | 3431篇 |
地质学 | 21969篇 |
海洋学 | 4015篇 |
天文学 | 58篇 |
综合类 | 3411篇 |
自然地理 | 5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2篇 |
2024年 | 1055篇 |
2023年 | 1629篇 |
2022年 | 2056篇 |
2021年 | 2145篇 |
2020年 | 1822篇 |
2019年 | 1817篇 |
2018年 | 1252篇 |
2017年 | 1241篇 |
2016年 | 1427篇 |
2015年 | 1530篇 |
2014年 | 2537篇 |
2013年 | 2017篇 |
2012年 | 2134篇 |
2011年 | 2155篇 |
2010年 | 1994篇 |
2009年 | 2060篇 |
2008年 | 2055篇 |
2007年 | 1693篇 |
2006年 | 1571篇 |
2005年 | 1627篇 |
2004年 | 1306篇 |
2003年 | 1253篇 |
2002年 | 986篇 |
2001年 | 969篇 |
2000年 | 945篇 |
1999年 | 860篇 |
1998年 | 768篇 |
1997年 | 800篇 |
1996年 | 677篇 |
1995年 | 646篇 |
1994年 | 573篇 |
1993年 | 471篇 |
1992年 | 448篇 |
1991年 | 355篇 |
1990年 | 292篇 |
1989年 | 203篇 |
1988年 | 88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9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7篇 |
1975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1.
822.
滇池生态系统退化成因、格局特征与分区分步恢复策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取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成份:浮游植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的历史演变和现在分布状况数据,结合水质变化情况,揭示了滇池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在外因上,污染物持续输入以及围湖造田、直立堤岸和水量交换缓慢等外力干扰加剧系统组分失衡是直接原因;在内因上,由于滇池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原因,蓝藻生物量对营养盐增加的响应远高于其他湖泊(太湖、巢湖),草型向藻型湖泊的转换进程更快;与太湖和东湖的生态系统比较,高原湖泊滇池生态系统相对脆弱,如物种的同域分化、窄生态位,导致系统的稳定性差、自我修复能力弱.通过对滇池生态格局特征、湖岸带结构的分析,将滇池划分为5个生态区:草海重污染区、藻类聚集区、沉水植被残存区、近岸带受损区和水生植被受损区,并提出"五区三步,南北并进,重点突破,治理与修复相结合"的滇池生态系统分区分步治理的新策略和"南部优先恢复;北部控藻治污;西部自然保护;东部外围突破"的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823.
南沙中部海域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构造演化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薇西盆地、南薇东盆地同处于南沙中部海域南沙地块上,地理位置十分相近,但其构造特征却有明显差异。本文根据两盆地的构造沉降变化规律及构造沉降在盆地总沉降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分析两盆地构造演化的差异性以及构造演化阶段的不同对盆地沉积面貌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论述构造特征、构造沉降、构造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24.
通过对唐山市南湖景区、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与纽约清泉公园三个典型案例的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景观设计手法、特点,同时对它们的异同进行了思考,为形成城市废弃地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提供基本资料,为城市的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5.
826.
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根据405个土壤样品和101个水样,分析了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地貌部位、地下水水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具有质地粗、含盐量高、盐分表聚性强的特征,该地区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可利用土地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在所有剖面上盐分的分布呈现漏斗型分布,土壤中盐分随地形变化较为复杂,但与地下水化学变化相一致.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000 mg·L-1之间变化;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SO4-Na、Cl·SO4-Na(Ca)、HCO3·Cl-Na(Ca)SO4·Cl-Na和SO4·Cl-Na(Ca-Mg).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补给源的距离远近密切相关,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在远离河道地区,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上游补给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827.
828.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毛乌素沙地1981—2020年干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干旱是影响半干旱沙区植被建设、生态恢复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1981—2020年毛乌素沙地1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计算了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该沙区近40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干旱事件及其频率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近40年降水量和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四季气温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P<0.05)。(2)毛乌素沙地总体上呈现出不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但秋季呈显著的湿润化趋势(P<0.05);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湿润化趋势,而东部地区则呈现干旱化趋势。(3)近40年毛乌素沙地的月尺度下干旱总频率达32.71%,各等级发生频率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季节发生频次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轻旱主要发生在毛乌素沙地的北部、中部、东南和西南部,中旱在东部、北部和西部边缘,重旱在东部、中部以及南部地区,特旱在西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域。 相似文献
829.
830.
新疆伽师砂岩型铜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古生代前陆盆地西南,北部以哈拉峻-阿合奇断裂为界,与南天山晚古生代陆缘盆地相邻,是塔里木北缘的一个陆内海盆。砂岩铜矿赋存于一套主要由褐红色-红色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及泥岩组成的红色砂岩建造中,其中夹有浅灰色砂岩层,铜矿化即发育于浅灰色砂岩中。含矿层长3km,厚4-6m,共发现有3条矿体。其中Ⅰ号矿体长650m,厚2.21~5.13m,平均厚度3.93m,Ⅱ号矿体长190m,厚2-4m;Ⅲ号矿体长100m,平均厚度3.37m。通过对矿区的地层、构造,铜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的分析认为,古近系的浅灰色钙质砂岩为找矿的最有利层位;孔雀石化的含岩屑钙质细砂岩转石是找矿的直接标志;膏岩建造一般位于含矿层的底部,石膏层为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