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343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3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61.
通过对我国沿海多次野外实地考查以及文献报道,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马尾藻属海藻资源的物种构成和区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藻属种数在我国海域的水平分布呈现出北少南多的趋势,黄、东海仅17种,南海达到124种、占世界马尾藻总数的36.47%.其中,黄海西区、东海西区、南海北区和南海南区种数及小区单一分布种类数分别为10、13、82和61种及2、3、52和42种.我国特有种类为64种、占世界尾藻总数的18.82%.在我国沿海马尾藻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高潮带2种,低潮带91种,潮下带78种.  相似文献   
62.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callichela Cook,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63.
中国近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两新纪录种及常见种名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整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蟹守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蟹守螺属(Cerithium)的中国两新记录种,分别是:阶梯蟹守螺Cerithium novaehollandiae Adams in Swoerby,1855和锉形蟹守螺Cerithium scobiniforme Houbrick,1992。两新记录种分布于中国海南省沿海,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岩礁、砂或石砾质海底。文中对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软体部、厣特征和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且对中国近海蟹守螺科一些常见种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64.
海带、裙带菜病烂处分离得到5株褐藻酸降解菌,经鉴定属于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101、A102,A103、A105)、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macleodii)(菌株A104).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培养基含0.3%~0.6%的褐藻酸钠,0.5%的蛋白胨,pH7.5,装量为500cm3三角瓶装200cm3培养基,在25℃下培养144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5.
汝阳盆地是豫西地区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自2006年以来发现了一个以巨型蜥脚类恐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本文描述了近期发现于汝阳盆地下白垩统郝岭组中的若干恐龙蛋蛋壳碎片。基于以下对蛋壳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的分析,这些蛋壳碎片可以归入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的长形蛋属(Elongatoolithus):蛋壳外表面具分散瘤点状或线性脊状的纹饰;蛋壳自内而外分为锥体层和柱状层,二层之间的界线不清晰;锥体层中锥体排列紧密;柱状层中具波浪状的平行生长纹。这一发现代表了长形蛋属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首次记录,进一步拓展了该蛋属的地史和古地理分布。由以往已知的化石关联推测,这些蛋壳可能与该层位中的窃蛋龙类如刘店洛阳龙(Luoyanggia liudianensis)等具有相关性,表明汝阳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具有适宜该类恐龙生存与繁殖的环境。  相似文献   
66.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典型分子。文中描述了产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中的Z.australianum新材料。该标本的孢子囊具短柄,呈椭圆形或扇形,宽2.6~4.1 mm,高可达3.9 mm,加厚带宽约0.6 mm,紧密螺旋排列形成孢子囊穗,与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的Z. australiaunum极为相似。依据目前对Z. australianum时代延限的认识,并结合蟒山群其他植物属种的发现(如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推断该群下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Z. australianum在蟒山群中的发现,扩展了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反映出蟒山群中的植物组合与坡松冲植物群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7.
节头虫属(Genus Arthricocephalus)的概念一直较为混乱,在为它的模式种乔氏节头虫(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指定"选模"后,又进一步加剧。经对A.chauveaui的原始手标本上保存的所有三叶虫研究后,发现命名者Bergeron所附A.chauveaui的唯一图片,依据的是其中一枚背壳,特征吻合,从而认定该背壳是A.chauveaui的正模,代表了模式种和节头虫属的概念,是该种和该属名称的载体。也表明为A.chauveaui建立"选模",既无必要,也违背命名者的本意。而且选择一个不归属于A.chauveaui的标本来代表该种、该属的概念,就更不妥当。经研究,手标本上的三叶虫不是同一个种,而是隶属于三个不同种,这三个种又应归属于三个不同的属,即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和Duyunaspis。A.chauveaui"选模"头盖并不属于该种,应归属于Oryctocarella duyunensis。研究还表明,有三个分类单元是Arthricocephalus的晚出异名,即Arthricocephalus(Arthricocephalites)Chien et Lin in Lu et al.,1974,Haliplanktes Blaker et Peel,1997,和Arthricocephalites Chien et Lin sensu Yuan et al.,2002。  相似文献   
68.
曾庆銮  张淼  李志宏 《地质学报》2015,89(4):681-691
腕足类新科Spinochonetidae(fam.nov.)建立在宜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罗惹坪组下段中部(上埃隆阶)的Spinochonetes Rong,Xu et Yang(1974)和Spinolella(gen.nov.)两个属,以及一个属、种未定的分类单元的基础上。新科成员仅有从腹壳喙部伸出一根直的腹喙刺,这与Chonetoidea超科内的Strophochonetidae科以及Chonestrophiidae科众成员的铰合缘刺都是从腹壳铰合缘上伸出来的有着本质差别。另外,本文还对Spinochonetes以及它的属型种S.notata Rong,Xu et Yang(1974)进行重要图解和补充描述。与此同时,对Spinolella(gen.nov),以及S.minuta(gen.et sp.nov.)进行系统描述和对比。据目前所知,新科成员只分布于我国鄂西、黔东北、陕南和川北等地,属于上扬子台地的土族居民。因为Spinochonetidae(fam.nov.)属于腕足类独特的一个类型,演化快,贝体极小,保存精美,因此具有分类学、地层对比,以及恢复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yster Crassostreaplicatula populations from China's coast were studied basedon seven microsatellite loci.All loci showed high polymorphism for all five C.plicatula populations,with an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per locus of 19.3-27.9 and an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of 0.889-0.952.Significant departures from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and deficits of heterozygotes were observed over most populations at each locus,which were fully explained by null alleles.Microsatellite analysis revealed significant subdivision in the C.plicatula populations.According to the neighbor-joining tre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the D,A distance,the five populations fell into three regional groups,showing a relatively homogeneous geneticstructure in geographically close populations.Assignation tests correctly assigned high percentages of individuals to their originalpopulations and groups,and also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C.plicatula populations.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will facilitate the formulation of appropriate fisheries management programs,stock identification and conservationof biodiversity for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70.
洪友崇 《地质通报》2009,28(10):1382-1389
报道了华夏三叠副蝎蛉Triasoparachorista huaxiaensis gen. et sp nov. (T2t)、吐孜沟准噶尔蝎蛉Junggarochorista tuzigouensis Hong. nom. nov. (J1b) 和1个新转移属——冀北直脉蝎蛉属Jibeiorthophlebia Hoing, 1983 (transl. nov.) (J2)及其2个种J. xiaofangzhangziensis Hong,1983 (transl. nov.)、J. internata Hong,1983 (transl. nov.) 在中国首次发现。根据它们的脉序特征,在分类上应当归于Parachoristidae Tillyard, 1937。这个科既具有二叠蝎蛉科(Permochoristidae) MP 带6支脉的特征,又有直脉蝎蛉科(Orthophlebiidae) Rs1至少带3支脉呈扇形排列的特征, 形成二叠蝎蛉科和直脉蝎蛉科之间的一种独特的过渡特征的中间类群,这个类群对它们之间的演变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副蝎蛉科化石在中国的发现很有意义:①填补了中国中三叠世、早侏罗世、中侏罗世副蝎蛉科的空白;②可以帮助我们追溯副蝎蛉科、直脉蝎蛉科和二叠蝎蛉科之间在不同地质背景中的演变关系;③关于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及其有关问题,笔者曾先后指出,燕辽生物群(Yanliao Biota)(J2)和热河生物群(K1)均起源于华北古陆(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燕辽地区(覆盖了新增加的内蒙古宁城地区)是它们的起源中心,尔后向外扩散与迁移,并向北覆盖到蒙古东部、俄罗斯外贝加尔等地区,形成东亚古陆(Eastern Asian Paleocontinent)中一个广阔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区系;④讨论了宁城地区地层层位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